段文韜
【摘要】廣東省身處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定的外貿發展優勢,在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大背景的同時,也為構建全球供應鏈網絡發展離岸外包業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文章通過對廣東省企業離岸外包分析,從離岸外包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方面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角度出發并構建SWOT-PEST分析矩陣,提出了“發展離岸外包需要全球供應鏈的支持,離岸外包業務需要人才尤其是制造業人才的引進,疫情對離岸外包業務機遇與挑戰并存”三個結論,為廣東省企業發展離岸外包業務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全球供應鏈;離岸外包;粵港澳大灣區
【中圖分類號】F752.8
一、引言
2021年,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為21 341億元,同比增長25.4%,執行額為14 972億元,同比增長23.6%。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為11 295億元,同比增長16.0%,執行額為8600億元,同比增長17.8%。我國離岸外包雖然受到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沖擊,但在相對穩定控制疫情影響之后實現了反彈。
廣東省提供了大量的對外開放口岸,并給予對外貿易企業一定的支持,直至2020年末,廣東省對外開放口岸達到了57個,其中水運35個,陸運17個,空運5個(數據來源:《廣東統計年鑒2021》),這都給廣東省企業離岸外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全球化也為企業提供了同時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的機會。
同時,由于出口政策的變動以及外匯管制的變化,廣東省的進出口額呈現了先滑落后增長的趨勢(見圖1),由2013年的10 918.22億美元到2020年的10 239.02億美元,除了2016年受國家外匯政策的影響為9 552.86億美元,基本穩定且維持在10 000億美元左右。雖然最近兩年由于全球疫情的影響有所縮水,但仍多年蟬聯全國第一,這為廣東省企業離岸服務外包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廣東省企業離岸外包SWOT-PEST分析
(一)基于優勢的PEST分析
2019年7月,商務部公示了最新的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及申請城市綜合評價結果,佛山市的綜合得分在11個申請城市中位列第一。據佛山市商務局統計,2019年全年佛山市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為21.9億美元,同比增長47%。截至2019年11月底,佛山已累計登記的服務外包企業共873家,服務外包從業人員22.55萬人。
“9+2”城市群形成的粵港澳大灣區為對外投資與貿易提供了優越的社會環境,為全球供應鏈的構造以及離岸外包發展環境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球制造業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擁有了面向新一代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所必須具備的雄厚的基礎和強大的實力,產業集群優勢突出,形成交融互補,如廣汽、比亞迪、美的、格力等先進制造龍頭企業與華為、騰訊等互聯網與科技巨頭公司引領帶動,同時還有大疆、名創優品、柔宇科技、小鵬汽車、微眾銀行等一大批獨角獸企業的不斷崛起,為廣東企業發展離岸外包業務奠定了一定的優勢。
(二)基于劣勢的PEST分析
受國家政策的影響,2017年國家出臺外匯管制新政策,央行發布《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對于對外貿易的額度進行了一定的限制,這無疑對全球供應鏈構造以及離岸外包的規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同時,2020年前5個月,長三角區域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 003.8億元,占全國52.5%,仍保持著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主要集聚區的地位,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勢頭也保持全國領先。前5個月承接離岸外包執行額172.1億元,同比增長46.6%。而粵港澳大灣區、東三省2019年的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額分別為824億元和246.2億元,且增速與長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相比較為緩慢,競爭優勢不足。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世界多國出現“閉關鎖國”現象,世界經濟與政局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全球供應鏈網絡的構建,致使很長一段時間內離岸外包受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沖擊會流失大批的訂單,維持供應鏈的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會有一定程度的流失。
(三)基于機遇的PEST分析
與世界上其他三大灣區美國的舊金山灣與紐約灣,以及日本的東京灣區的資本體制不同,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僅有的多制度以及多關稅區結合的灣區,包括“一國兩制”的制度以及中國大陸、中國香港與中國澳門三個關稅區。從長遠來看,這非常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進行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式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生態系統的打造以及制造業與高端服務業的有利結合。隨著國內相關的優惠政策不斷改變與釋放,粵港澳大灣區有機會能被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制造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并逐步形成二、三產業中高端產業的耦合,其所釋放的向智能制造轉型的機會將可以預測。
(四)基于威脅的PEST分析
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國兩制’三關稅區”多樣化制度環境是一把“雙刃劍”,至少從短期內來看是如此。廣東、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各自分屬于不同的關稅區,在此基礎上,其經濟制度、行政與法律體系等方面仍然體現較大的差異性。
廣東省雖然擁有粵港澳大灣區這一超大城市群與經濟帶,但是也存在不少經濟落后地區,致使發展不均衡。城鄉發展不平衡會給整個廣東省整體商貿發展帶來一定的挑戰。2020年,肇慶市的常住農村人口為49%,其消費品零售額只占到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8.4%。2020年肇慶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627.5元,占肇慶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為34.1%;肇慶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2 789.0元,占肇慶市人均消費支出比例為35.1%。城鎮與農村之間商貿活動差異過大,且農村的商貿流通產業不發達與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使得城鄉資源難以充分結合與利用,難以形成耦合關系。
綜上所述,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個層面對廣東省企業離岸外包發展進行優勢、劣勢、機遇、威脅四方面的梳理與分析,歸納形成廣東省企業服務外包的SWOT-PEST的分析矩陣(見表1)。
三、總結與展望
(一)離岸外包業務仍需要考慮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在做離岸外包業務決策時需要考慮勞動力成本與固定成本帶來的影響,以及稅收、倉儲與庫存等。當勞動力價格偏低時,以勞動替代資本可以給離岸外包提供相應的好處。因此,離岸外包到一個低成本的國家對于勞動力含量高、生產批量大、選對品種少的國家而言是具有絕對吸引力的。廣東省企業可以利用經濟較為落后地區的人力資源,為大灣區離岸外包業務提供勞動力優勢,或進行跨國投資或并購,如在相對具備人口紅利的東南亞國家越南、泰國等國家設廠,可以大大減緩成本的壓力。
但是離岸外包最大的挑戰是增加風險以及對應的潛在成本。如此次全球化疫情的影響對于全球的沖擊致使全球供應鏈受損,訂單與需求大大降低。因此,擁有一個能吸收變化的柔性岸上設施尤為關鍵,其能顯著降低供應鏈中的庫存成本,從而降低總到岸成本。
(二)離岸外包業務仍需人才的引進
我國離岸外包企業的規模大小不一,技術也相對薄弱,相關的配套體系不夠完善,更重要的是缺乏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離岸外包缺乏的不僅是國際貿易人才,更重要的是制造業人才。離岸外包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受制造業水平的影響是極其廣泛的,但是我國制造業方面人才培養方案和知識體系更新滯后,跨學科的人才培養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因此,工科方面的師資隊伍能力素質建設亟待加強,加強制造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從而提高離岸外包業務的發展,達到去空心化的效果。
(三)離岸外包業務受疫情沖擊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全球化疫情影響下,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等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沖擊,較多行業受到沖擊,致使行業政策發生了改變,訂單在短期內呈現較大的波動性。

這無疑加速了離岸外包產業的轉移,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是疫情防控做得相對較好的國家之一,在受到全球化疫情的影響下,中國的GDP與外貿服務水平仍然處于不斷攀升的階段。尤其是醫療制造行業的發展更能在當前經濟環境形勢下拔得頭籌,因此諸如廣州醫藥集團、康美藥業、華潤廣東醫藥企業這些進入全國百強的醫療企業到了一展身手的好時機,另外一品紅藥業、康美藥業、大參林醫藥集團、創美藥業等進入全國五百強的醫療行業也能借助廣東這一龐大的外貿市場接受全球的訂單與需求,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為離岸外包業務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劉鴻浩,黃玉莊.廣東省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市場論壇,2019(8):16-20.
[2]李劍,姜寶,邢曉丹.全球供應鏈視角下我國“走出去”戰略的新常態[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11):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