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
摘 要:牡丹江市有著悠久的光榮革命傳統,從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了具有寶貴的革命斗爭精神和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紅色文化資源。保存和運用好這部分紅色文化資源,既是尊重革命歷史、弘揚紅色傳統文化的要求,又是當前牡丹江市進一步凈化社會政治環境、實現弊革風清、推進富民強市的要求。
關鍵詞: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
一、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分為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兩大類。近年來,牡丹江市政府積極創建“紅色文化之都”,在探索弘揚黑龍江優秀精神文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牡丹江人民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特務分子的欺辱壓迫,在此展現了無數個革命故事和奮斗歷程。這一時期的眾多黨政軍機關舊址和軍事戰場遺址分布在牡丹江的各個地方,牡丹江的紅色文學藝術文化成果豐碩,文學精品不斷涌現,不斷創新,具有代表性的是:曲波以楊子榮為原型出版的《林海雪原》,并最終被改編為一部以《智取威虎山》為題材的大型電聲情景歌劇、電影、動畫電影、《八女投江》《中華兒女》《血染冰河》等電影、舞蹈等。
(二)精神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
牡丹江市擁有豐富的紅色精神形態文化資源,以東北東北老航校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八女英烈”精神等為代表,是中國共產黨與革命先驅在特殊時期偉大斗爭的歷史性見證。
1.東北老航校精神。東北老航校精神給牡丹江大地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堅實的精神財富。東北老航校的創業歷程,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新中國建國以來,在國際上某些國家的刻意壓制、封鎖和打壓下,在這種背景下,國防科學技術經過一系列艱苦的努力才得以獨立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革命戰爭中創立,創造了很多輝煌的戰績,用劣勢的武器對付敵人,用薄弱的裝備抵御敵人。
2.東北抗聯精神。東北抗聯精神,是東北抗日聯軍在14年艱苦奮斗中鑄就的偉大精神,是中國人民革命精神的特有組成部分,是在黨作為核心領導下進行抗日武裝斗爭的寶貴財富。東北抗聯精神的豐富內涵主要表現為:忠于國家、百折不撓、不屈不撓的國際性精神。這些精神不僅成為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和強大敵人的制勝法寶,而且成為當代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巨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3.北大荒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北大荒人立足新的時代背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繼承了戰爭時期和建國初期的改革經驗,從建立家庭農場入手,背離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和投資體制,實行大農場和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經過一系列的困難和失敗,墾區農業改革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墾區發展的道路。北大荒精神是新中國農墾發展的時代精神,是把握歷史發展方向、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帶領中國人民邁向更加美好未來的時代力量。
4.“八女英烈”精神。在東北抗聯期間,這是一九三七年東北抗日聯軍女子團團長冷雪率領的一支隊伍,掩護主力撤退,當日本人逼近,彈藥耗盡時,他們毅然決然地走向牡丹江,走向遠處的河水。這八位女性勇士正值最好的青春年華,但他們都在飽受侵略的抗日戰爭時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保衛家園,用青春的生命書寫了“八女投江”的輝煌篇章。八女跳河的壯舉,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險阻而選擇浴血奮戰,她們的無私奉獻彰顯了共產黨人不畏生死的革命精神。
二、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的現狀
近年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日益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從整體上看,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但是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開發仍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紅色文化資源傳承與開發呈現良好趨勢
牡丹江市近年來十分重視保護和開發紅色文化資源中的遺址、遺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中已有不少新的進展和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擴大了對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能夠帶來的協同效應不可小覷,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人民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在當今的多元社會思潮盛行背景下,調動起群眾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意識,讓群眾自覺地接受紅色文化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牡丹江市現已在報紙、電視、網站上開設了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的專題專欄,并在校園內開展了紅色文化資源內容為主題的“慕課”比賽。
2.筑起了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堅實保障。牡丹江市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起步較晚,因此相關法律法規仍呈現不完善的狀態,近三年牡丹江開始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立法項目工作。牡丹江市于2019年末發布了《牡丹江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條例》,在遵循上級法律的前提下,結合牡丹江市的實際情況,對紅色文化遺存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設計,這其中既對相關管理方法進行了創新,又對相關管理難點以及漏洞進行了分析和補足。
(二)當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實際開發和運營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制約因素。
1.市民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感興趣程度不高。紅色文化在政治研究和倫理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牡丹江市在此方面的宣傳與保障制度還不健全,致使一些民眾對其所知甚少。一些紀念碑和紀念館的參觀游覽往往由單位統一組織安排,自愿參觀的人數較少。受到疫情的影響,牡丹江的一些景點已經被暫時封閉,某些古跡建設地形式過于基礎或地點過于偏僻,同時存在多數展覽內容不夠豐富和人文景點的開發程度還不夠完善的現象,因此造成參觀人數稀少的現象。
2.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感不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就是要與時俱進、緊貼廣大人民群眾的思維節拍。對于牡丹江這樣的中小城市來說,學術上應號召相關學者來進行考察研究,而實踐的內容則可以動員大中小學和民眾的力量來進行。以牡丹江市的紅色歷史遺跡為例,對城市文化的建設者進行發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現有的地域范圍內,品牌與歷史遺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三、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傳承與開發的建議與對策
(一)打造紅色文化資源特色城市品牌
進一步挖掘牡丹江市紅色文化資源需要在現有紅色文化景點和紅色革命精神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整合當地革命人物故事、革命歌曲、革命圖片等資源,并將其進行分類,同時要帶動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其良性效應。同時,還要注重利用新媒體進行廣泛傳播,不僅僅是利用電視、廣播這些途徑,還有城市宣傳欄、景點指示牌這些媒介也要利用好。把紅色文化資源的元素融入到城市的每一角落中,幫助塑造城市形象以提升城市紅色文化資源魅力。
(二)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特性和城市人文精神
“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模式的帶動,促進牡丹江市轉向全面對外開放的格局。牡丹江地區的區域文化優勢、政策優勢、以及地緣優勢成為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牡丹江的紅色文化更是凝聚人心、帶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紅色文化是一種凝聚人民思想,反映和規范人民行為的精神文化。同時,其特有的區域特征也在城市形象中的得到了體現。不同城市的紅色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內涵,在豐富城市紅色文化的獨特內涵、提高軟實力的同時,不能把它當作一種消費符號來使用。
(三)創建紅色文化資源的新型呈現模式
紅色文化根植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將紅色文化融合入疫情防控中去,設想疫情背景下紅色文化發展態勢的方式尤為重要,當人民由于行動的限制而將娛樂活動都轉為線上時,許多行業也抓住了這一風口,比如AR/VR游覽和直播等線上營銷方式大幅增加。例如,三亞的亞特蘭蒂斯酒店直播水族館,最高在線人數最高達上萬人次。以此事例不難看出,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創造,要利用當地的地域特色以及當地文化資源,時刻接收時代的信號,緊跟時代步伐打造專屬的城市品牌,附以紅色屬性,強化紅色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