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芳
摘 要:本文分析了混改國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研究表明非國有股東與國企之間存在股權制約并擁有一定話語權時,能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反之,國企混改對內部控制質量沒有影響。并提出了提升國企混改有效性的建議,如提高混改國企高管業績敏感性,混改國企接受媒體社會的監督,將混改國企納入市場競爭環境中。
關鍵詞:國企混改;內部控制質量
一、引言
國企效率低下源于公司治理中所有者缺位和國企被賦予的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責任,國企改革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國企改革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從產權改革的角度,主張國企股權民營化;另一種是破除國企壟斷保護地位,讓其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國企改革取得了很多突破性進展,國家鼓勵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產權多元化,讓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提升國有企業經濟效率,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和影響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國企混改有哪些良好效果呢?經濟效率方面,國企混改可以減少國企過度負債,減輕政府壓力,因為國企存在政治關聯,在融資方面存在特殊照顧;國企混改可以減少過度投資,對國企的政策性傾斜和政府的父愛之手,使得即使國企投資失敗也很少存在破產風險;國企混改同時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國企官僚化制度使得企業敢于創新改革。國企混改也存在不良風險,國企混改后,國有股比例下降,會因非國有大股東掏空行為而降低投資效率和企業績效,不利于企業創新。治理效率方面,國企混改后高管薪酬和晉升與企業業績存在重大關系,所以會提升國企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降低高管的道德風險和代理成本。內部控制能提升企業業績和降低抗風險能力,那國企混改對內部控制質量有哪些影響呢?
二、國企混改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
國企效率低下源于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所有者,國有資產的真正所有者為國家,國家授權國資委管理國有資產,權力層層下放后,管理鏈條過長,對國企高管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約束。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如薪酬、晉升和更多空閑時間,管理者的績效考核與國企的業績不掛鉤。國企一般都是受國家保護、關系國計民生的壟斷行業,高利潤很大程度是缺少競爭產生的紅利,而非生產出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國企高管一般是委派官員,不是在市場中摸爬滾打中勝出的企業家,對市場機會和企業管理不夠專業,缺少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因此企業管理往往帶著官僚體制的烙印。從企業外部看,由于國企所在行業一般是受保護的行業,存在行業準入限制,缺乏競爭,管理者和員工沒有優勝略汰的危機感,在穩定的環境中會喪失改革的魄力和勇氣,所以上到管理層下到員工都是在缺乏競爭和危機感的環境中發展,經營效率和效果必然是低效的。那對國企混改是否既可以對國有資產進行保值增值,又能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率和效果呢?
國企混改中,讓民營企業參股到國有企業中,形成股權多樣化,股權相互制衡,從而提高國企運營效率。國企混改后能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嗎?民營股份以利潤為導向,股東、管理者利益與公司績效緊密相關,一方面民營股份可以進入壟斷行業,增強了競爭性,民營股份為了生存發展會完善國企制度、流程,提高公司運營效率和績效,提高公司創新能力和投資效率。國企混改中必然會發生利益沖突,管理者風格、管理制度流程的融合。實施國企混改就一定能提高經濟效益和效果嗎?民營企業如果僅僅只是參與股份,而沒有真正的話語權,那國企混改中,只有表面形式上的股份改造,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制度流程的完善,那國企混改中,參股類型和參股比例多少才是最有效的呢。民營企業所占股份過大會擔心國有資產流失,民營企業所占股份太小又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國企改革。
內部控制目的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確保財產安全完整,經營合規性。混改國企能否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呢?提高內部控制質量的傳導路徑是怎樣的呢?內部控制可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民營企業參股國企最根本目的是獲得最大化投資報酬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標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內部控制與國企混改在目標上是相通的,那國企混改是如何影響內部控制質量的呢?國企混改后,民營資本參股國企,股權多樣化和股權相互制衡,使得全民所有者的國企產權明晰,國企業績與管理者薪酬和晉升密切相關,管理者有了業績壓力和動力,會想方設法提高公司效益。發改委也強調讓國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讓其參與到市場優勝略汰的過程中。國企混改后,民營資本擁有更多話語權,會優化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制度和流程。另一方面國企混改后,對企業經營風險更為敏感,對企業經營投資風險管控審批更為嚴格,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這可抑制國企高管過度投資和在職消費,提高混改國企整體效率,降低混改國企運營成本,提升社會整體效益和國企效益。國企用人是非市場化的用人制度,國企高管一般擁有官員背景,人員流動性少,國企高管沒有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所以對市場機會敏感性不夠。民營企業參股國企,都是市場化的用人制度,薪酬晉升與能力、公司業績高度相關,這能大大激發員工的活力。國企混改后為了保值增值國有資產,提高混改國企運營效率,對企業信息披露要求提高,接受發改委、社會、媒體的監督。特別是當今互聯網、媒體普及,每個人都擁有話語權,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媒體民眾的監督發揮著越來越強大的效果。總體而言,混改國企提高內部控制質量主要從國有資產產權更明晰、市場化的用人制度、更廣泛的信息披露制度。
混改國企,當非國有資本擁有話語權時,能提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質量。非國有資本占有一定股權比例時,非國有資本在董事會、股東大會上擁有話語權,委派董監高參與公司治理,股權相互制衡。非國有資本對風險敏感,在盡可能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實現投資報酬率最大化,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分析公司內部環境的基礎上,識別分析評估公司風險,并采取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最終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對控制活動進行監督檢查。非國有資本擁有話語權時會優化公司組織結構、流程,完善公司制度,控制籌資、投資經營風險。國企存在投資過度,投資效率低等問題,這會大大降低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國有企業因政治關聯和所有者缺位,政策性負債整體偏高;國有企業缺乏市場化的用人考核制度和多維度的業績評價機制,導致其運營效率低。非國有資本擁有話語權時,公司效益是其唯一評價標準,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投資會更謹慎;市場化的用人考核制度會引入到混改國企中;參股企業沒有政府兜底,過度負債會加重企業負擔。綜上,當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企業,并擁有話語權時,會降低公司投資、籌資和運營風險,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而提升內部控制質量。另一方面,混改國企有可能會降低內部控制質量。非國有資本參股到國有企業,不同的企業文化背景、管理制度、流程,不同的管理方式,分歧差異越大,融合難度阻力越大。非國有資本參股到國有企業中,也有混改失敗的風險,會降低內部控制質量。
三、國企混改影響內部控制質量傳輸渠道
那混改國企如何才能改制成功,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呢?國企改革中存在內外勾結侵占國有資產,國企管理者是否只是為了政治晉升和響應國家號召而進行形式上的混改呢,這違背了國企混改的初衷。那需要為國企混改創造什么樣的內外部機制呢?首先,將市場化的用人考核機制應用到國企人員管理中,國企高管任職晉升與其能力業績相掛鉤,提高高管業績敏感性。其次,在互聯網發達的網絡社會,人人都有發言權話語權,將國企改革的不良事件增加媒體的曝光率,將其納入社會媒體監督,從而提高國企混改違規人員的聲譽損失。最后,國企所在的行業一般是壟斷行業,這是國企效率低下的深層次的原因,競爭者少,使得國企缺乏改善的內部動力,國企與其他企業間缺少競爭,國企內部員工也缺少競爭,競爭是一個企業創新與優化產品服務最根本的動力。因此可以適當降低壟斷行業市場準入門檻,將國企納入到市場競爭環境中,讓其獨立,讓混改國企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參考文獻:
[1]林鐘高,丁茂恒. 關系型交易、戰略選擇與企業內部控制.會計與經濟研究,2019(3):61-78
[2]馬連福,王麗麗,張琦. 混合所有制的優序選擇:市場的邏輯.中國工業經濟,2015(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