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奇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逐年增高的離婚率嚴重影響了家庭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隨著《民法典》的頒布,離婚冷靜期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離婚問題進行規范和糾正,最大限度的解決沖動離婚、草率離婚等問題。但是從司法實踐中來看,目前離婚冷靜期制度仍存在一些改善空間,主要表現在立法條文的單一性、適用標準的復雜性等方面。基于此,文章主要基于《民法典》針對離婚冷靜期制度在適用對象、期限設置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民法典》;離婚冷靜期制度;適用對象;期限設置;配套措施
隨著離婚冷靜期制度的實施,因沖動離婚、草率離婚的現象得到極大緩解,既體現了立法的與時俱進,也回應了民眾的需求,極大的保障了社會穩定,家庭和睦。從實踐上來看,婚姻關系是比較復雜的,涉及的影響因素較多,從法律層面對其予以干預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下面對《民法典》視閾下離婚冷靜期制度的相關問題做詳細分析。
一、《民法典》視閾下離婚冷靜期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適用對象不明確
目前來看,我國《民法典》對離婚冷靜期制度的適用對象并未做出具體區別對待,可能會導致更多不可預料情況的發生。從婚姻破裂的類型來看,主要分為雙方堅定型、可能挽回型以及存在風險型三種,針對不同類型的婚姻破裂關系應采取不同的措施,并非所有離婚都需要冷靜期。但是離婚冷靜期對于雙方堅定型對象并不適用,程序的復雜化及成本的增加使得早已名存實亡的婚姻關系不得不繼續延續,缺乏實際意義,且對于雙方當事人而言無疑是增添了許多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對于存在風險型對象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措施,例如對于長期存在家庭暴力、一方存在與他人同居或有嚴重不良嗜好的以及夫妻一方已經被宣告失蹤,且處于下落不明狀態的離婚情形則不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對于可能挽回型對象則因為雙方多因為瑣事產生的沖動等離婚行為則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
(二)期限設置過于片面
《民法典》對登記離婚冷靜期的時間設置為30日,且并未對不同的適用對象采取動態的期限調整,導致在學術界和實務界均產生一定的爭議。固定的期限設置固然存在其合理性,但是婚姻關系本身是復雜的,對其任何干預都應考量實際情況,片面化的期限設置忽略了離婚糾紛涉及因素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對婚姻家庭的影響客觀存在。
婚姻關系的破裂對家庭成員的影響是廣泛且深遠的,正因為如此,離婚冷靜期的設置是必要且有效的,但是在期限設置上仍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不同的動態調整,以充分發揮離婚冷靜期的作用。對于家庭因素復雜的情況,30日的固定時間明顯是無法有效妥善處理上述問題的。離婚冷靜期設置的目的之一便是最大化努力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以及盡量減少對年邁父母的物質和精神影響,30日的離婚冷靜期顯然無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除此之外,對于家庭暴力等特殊情況存在的,30日的離婚冷靜期則顯得有些冗余,弱勢群體有較大風險在冷靜期間受到二次傷害,甚至受到生命威脅。由于立法的尚不完善伴隨的不確定性與高風險性,民眾對冷靜期制度的設立產生疑慮。
(三)配套措施不完善
當前《民法典》對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缺乏特殊情況的司法解釋,也無補充說明,配套設施較為單薄。現實生活中,沖動離婚的雙方當事人深受情緒干擾,無法冷靜處理離婚問題,對自身以及家庭成員無形中造成更大傷害。即使處于冷靜期間,當事人也可能無法冷靜思考,作出理性選擇,從而挽救危機婚姻,冷靜期制度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時間一長自會喪失其公信力。因此,就需要輔以配套措施,對當事人進行專業的干預和指導,幫助他們辨明離婚癥結,達到緩解沖動離婚的目的。
具體來看,雖然我國也較為注重調解在離婚訴訟中的作用,但是并未形成完整的調整配套體系,現有的調解方式顯然不夠,家事調解的作用并未完全發揮。對于社區、基層組織的輔助調節作用從法律上并未做出強制性規定,且社區目前工作事物冗雜繁瑣,沒有辦法及時給予離婚登記機關明確的指導意見,導致離婚冷靜期制度設立初衷難以充分體現。除此之外也忽視了對夫妻權利義務關系的保障。離婚雙方在婚內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但是具體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發生了哪些變化,《民法典》并未做出明確規定,亟需完善。
二、《民法典》視閾下離婚冷靜期制度的完善策略
(一)合理區分適用對象
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設立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該制度并不能適用于所有婚姻關系,否則顯然有失法律的公允性,除了給離婚當事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以外,還會嚴重影響行政效率。
首先,應根據離婚雙方的意愿選擇適用。如果離婚登記機關認定雙方當事人態度堅決、缺乏轉圜余地,則應準予離婚,且適當減少或者免除冷靜期時限;尚有挽回余地的,則重點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在離婚冷靜期時限結束后仍執意要求離婚的,則應尊重其意愿,給予辦理離婚手續。
其次,應根據未成年子女合法權益的保護以及夫妻感情有限適用。為了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又為了尊重離婚自由的原則,應當給予 1-3 個月的冷靜期,針對不同的家庭情況裁量適用。根據夫妻感情基礎的不同,冷靜期也應根據實際情形裁量適用。建議應相對延長冷靜期間,來為雙方沖動情緒降溫,審慎考量感情,重新審視婚姻,從而作出理性抉擇。
第三,應根據特殊情形排除適用。對于存在長期惡劣的家庭暴力行為,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當事人一方身體、精神行為的,或者在一方當事人失蹤的情況下為其設置離婚冷靜期,不僅會給另一方當事人的生活帶來困擾,也可能產生生命安全、轉移財產等風險,此種情形應排除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
(二)期限設置彈性化
采用彈性化的冷靜期期限設置能最大化避免“一刀切”式的期限設置所帶來的的負面后果。一般來講,三個月以內的離婚冷靜期是較為合理的,可根據以下幾種情形動態調整。
對于長期存在家庭暴力的、隱匿財產、重婚,與他人同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以及有吸毒、賭博等惡習屢教不改的、一方當事人認定失蹤,或者長時間下落不明的婚姻關系名存實亡,為避免讓受害方遭受更大的折磨可免除期限。對于沒有未成年子女撫養和老人贍養,且結婚時間在一年以下,婚前沒有長期戀愛經歷的,應設置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對于戀愛、結婚時間在一年以上,沒有撫育子女、贍養老人狀況的沖動離婚,可適當延長冷靜期時間。對于雙方有小孩且處于未成年階段的,應給予充分的冷靜期時間。總的來說,面對復雜的離婚情形,法律應當賦予離婚登記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從而讓離婚冷靜期期限真正達到其設置的根本性目的。
(三)實施聯動配套機制
婚姻關系的破裂通常是一個長期化、動態化的發展過程,為了妥善的解決這些矛盾沖突,減少夫妻雙方任性沖動的機會,最大限度的發揮離婚冷靜期制度的干預作用,應對其輔之相關配套措施,幫助當事人正確面對家庭矛盾,理性審視感情,更好的達到冷靜期制度防止沖動離婚、挽救危機婚姻的目的。
首先,為了更好的引導當事人理性看待婚姻家庭問題,化解雙方之間的矛盾,讓離婚冷靜期的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有必要在民政機關設立婚姻心理咨詢室,為夫妻雙方提供免費的婚姻咨詢和心理疏導服務;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區、街道和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調查職能,做到調查詳盡,為后續調解和咨詢工作的展開提供基礎和依據。第三,可以將分居制度與冷靜期制度結合起來,一來可以避免當事人沖動離婚,緩和家庭矛盾,挽救危機婚姻;二來促使當事人對婚姻深思熟慮,充分考慮家庭成員的利益,理性做出選擇。第四,應設置保護共同財產的配套措施,消除適用該制度當事人的疑慮,保障離婚冷靜期的順利實行。
參考文獻:
[1]饒乾建.離婚冷靜期制度的構建與完善[J].法制博覽,2022(05):130-132.
[2]張煜泰.登記離婚冷靜期法律適用的困境與出路——兼評《民法典》第1077條[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01):97-105.
[3]張垚.民法典中離婚冷靜期的適用依據及初步成果[J].西部學刊,2021(2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