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芬
摘 要:本文以北湖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藍本,從以先進典型為示范,推進“五化”建設;以隊伍建設為抓手,激發組織活力;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升基層組織力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關鍵詞:黨建;基層組織;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在現實社會中擔負著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重要責任。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出現,與此同時,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也必然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黨建工作發展不夠平衡、黨建工作者業務能力不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夠有力、黨建創新力度不夠等,這些新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黨的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作用。本文立足北湖實際,對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一、以先進典型為示范,推進“五化”建設
注重挖掘篩選身邊典型人物,選樹一批身邊先進典型,營造學習典型、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以爭創省級城市基層黨建聯系點為契機,堅持系統思維,分類推進,實現基層黨建全面規范、全面過硬。實施“培優”工程,積極打造農村、城市社區、小區、機關、兩新組織等標桿基層組織;實施“整弱”工程,持續推進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開展集體經濟薄弱村攻堅行動;實施“抓實”工程,通過分類現場觀摩、小型會議研討、手把手培訓、區域黨建聯盟等方式,逐一過關過硬,全面提升基層黨建水平;實施“抓嚴”工程,堅持面上整改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堅持點面結合,查糾并舉,一個一個抓攻堅,一條一條抓落實,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二、以隊伍建設為抓手,激發組織活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真抓實干的基層工作人才隊伍是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作用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
一把好選人用人關卡。著眼于2021年村、社區換屆,出臺村級后備干部管理辦法,建立村級后備干部定期考察、跟蹤管理臺賬,有計劃安排后備干部試崗培養,培養和儲備一批黨性強、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村級后備力量。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調優訓強機關黨建工作力量,確保機關黨建始終走在前頭。二拓寬選人用人渠道。不斷打破行業局限,把那些熟悉農村工作、熱愛基層工作、扎實肯干的人才吸收到基層干部的隊伍中來,拓寬基層干部來源,為基層黨組織注入新的活力。三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構建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培訓網絡,有針對性地組織黨組織書記和全體黨員開展輪訓。
三、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關鍵是要服務好人民群眾,樹立標桿。黨的基層組織要依托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到社會基層治理中,實現黨的基層組織政治功能,改變“行政功能”代替“政治功能”傾向。
在農村,實施“新鄉賢培育”計劃,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通過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在社區,推進“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把黨的基層組織嵌入基層環境中,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皟尚隆苯M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常態化,打造環北湖公園商貿圈、環五嶺廣場商務圈和郴州經開區、湘南國際物流園為主的“兩圈兩園”組團式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不斷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四、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升基層組織力
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具備改革創新的精神,更好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
一要提升黨的基層組織的社會組織力。目前我們處在十分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思想、價值多元化,不少人存在認知扭曲,過分強調經濟利益,導致正向行為失靈。面對社會的非正?,F象,黨的基層組織要身先士卒,全心全意服務群眾,讓群眾主動接納,用實際行動不斷增強自身的引導力和動員力,實現價值引領。二要提升黨的基層組織的內在組織力。在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下,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調查中發現,有不少黨員干部認為,付出與匯報不成正比,出現消極懈怠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可以采取正向心理補償,通過提供多元化激勵機制補強基層黨員心理失衡,避免其因社會比較產生消極情緒。比如,在假期、補貼、績效獎勵等方面多向基層黨員傾斜,使黨員干部能夠通過休整放松、家人陪伴等方式,獲得物質收入之外的精神補償。三要創新組織設置模式,根據新形勢下的就業狀況,需要提升黨的組織設置的動態性和靈活性,根據黨員的群體特點、產業鏈條和項目分布來設置基層組織,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以及建立臨時黨支部等多種形式。
歷史一再證明,基層工作實不實、基層基礎牢不牢、基層大局穩不穩,直接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所以不論何時我們都要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基層工作的穩定和大局建立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一次又一次的大考中戰勝風險挑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