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秀麗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我深知詩詞對孩子的教化作用。于是,在女兒2歲多時,我就開始給咿呀學語的她讀古詩。處于語言啟蒙和爆發期的女兒對古詩很感興趣。我知道她不明白古詩的意思,但從她那興奮的小眼神里,我能看出她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句的喜愛之情。
一次,我帶女兒去公園玩,湖里有幾只大白鵝,女兒一邊快樂奔跑,一邊念:“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無大人指引暗示,在相應情境下讀出應景的詩句,女兒的表現讓我大為驚喜。我不禁上前抱起女兒,夸贊道:“寶貝,你的詩歌讀得真好。你瞧,大白鵝聽了都高興地‘嘎嘎嘎’叫起來呢!”女兒喜笑顏開,也學著我“嘎嘎嘎”地叫,并掙脫我的懷抱,快速跑向大白鵝。
女兒的這次表現讓我更堅定了教她詩歌的信心,也讓我明晰了當下教她讀詩歌的方向。女兒喜歡把眼前的景物與詩歌聯系起來,那我為何不找些相應的詩歌,為女兒在大自然與詩歌中架起一座橋梁呢?于是,我通過網絡查詢,找到了一些描寫花、草、樹、葉的詩歌。每次外出散步或活動,拾起一片葉子、親吻一朵花、問候一棵柳樹,我都會引導女兒讀相應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每次,我們母女手牽手出游,在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同時,都不忘給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送上美妙的詩句。美景、美詩、美麗心情,一次又一次,我們浸潤在這溫馨又美好的親子時光中。
我工作的學校在鄉鎮,每個周末我們一家人要回縣城。鄉鎮到縣城有40分鐘車程。為了打發坐車的無聊時光,以前我會和女兒玩手指游戲和唱兒歌。自從女兒對詩歌表現出較大興趣后,我就開始和女兒念古詩。女兒說:“媽媽,我們石頭剪刀布吧!輸了的就背一首古詩,贏了的就唱一首歌!”“好啊!”我欣然答應。一路上,我們欣賞變幻多姿的白云,吟誦有關“白云”的詩句,積極展開關于“白云”的聯想。“媽媽,您看那朵像棉花糖,前面的像白羊,左邊的像獅子……”孩子一路歡呼雀躍,沉浸于想象的世界中。一路上,吟誦聲、歌聲組合成了最動聽的周末樂曲。每每看到我們母女幸福地互動和打鬧,一旁的外婆總是感嘆: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啊!
原本以為女兒對古詩的熱情會一路高漲下去,我也計劃著半年內教她多首古詩。可沒想到女兒學了一些比較簡單有趣的古詩后開始表現出畏難情緒,尤其對一些讀起來比較拗口的詩句更是抵觸。這時,我想:“應該要輔以激勵手段了!”網上搜查,我發現有一種可以激勵孩子背詩的“古詩樹”。“古詩樹”購買回來后,我和孩子一同拆包裝,告訴孩子它的來歷和用法。有了新鮮事物的刺激,女兒表現得興奮雀躍。第一天,女兒學了一首詩,我和女兒就把這首詩寫在一片葉子上,并和她認真地貼到古詩樹上。我認真地告訴女兒:“寶貝,看,你的古詩樹開始慢慢吸收知識的養料,一天天地吐芽長葉、蓬勃長大!你也要和古詩樹一起慢慢長大哦!”女兒點點頭,表示贊許,清澈的眼眸泛著些許光芒。
女兒種下了屬于她的古詩樹,這棵“樹”也開始慢慢地長大。每天女兒貼完一片葉子,都會自豪地對我說:“看,我的小葉子又多了一片,很快我的古詩樹就很高很大了。”伴隨古詩樹的“成長”,女兒又恢復了對古詩的熱愛。
長長的路,慢慢走。女兒從兩歲多開始學古詩,到她現在四歲半,已經能背誦近百首古詩了。大手牽小手,無論是古詩啟蒙還是其他教學,家長都要多一分智慧、多一分耐心,。
(作者系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大橋中學教師)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