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興
在不同的時期,高效課堂中的“高效”,都有著不同的目標。在當前的教學中,若想要構建一個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就一定要運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解題的能力以及學科的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肩負起現實與理想雙重的使命。與其他的學科相比,數學學科的科學性以及邏輯性都相對較強,也正因如此,數學學科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對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從而構建更加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教學目標沒有明確的把握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若教師對教學的目標沒有較為明確的把握,勢必會導致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學內容與教學的根本目標相背離,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這樣的教育教學形式是不能夠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欲望的,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這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育教學的過程形式化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依舊有一部分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形式化。這些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否足夠美觀,如教學課件的展示只重視效果,卻忽視了教學的內容,以至于教育教學的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發生了極為嚴重的脫節,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發揮出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作用。教師會使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如游戲教學、情景教學,但并未認真構思教學方式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造成教學無效性。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對數學知識點的講解不夠深入,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點一知半解,無法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行更加有效的培養。
(三)教學評價沒有針對性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評價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進行最終評判的唯一標準。但是這樣的評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及單一性,會導致授課教師無法在此過程中看到學生的進步,對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自信心的建立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學評價并不只是評價學生,有時也是為了考核教師的工作,除此之外,進行教學考核,也不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考核。由此可見,缺乏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對教師后續工作的開展是十分不利的,還有可能導致教學評價失去了實質性的意義。
二、核心素養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原則
(一)尊重事實的原則
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一方面要尊重客觀存在的事實,意識到不同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同,學生之間的理解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在教學時不能按照“隨大流”的方式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另一方面,要尊重數學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許多教師為提高學生數學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將現實與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但忽視了實際生活的客觀變化規律,強行聯系數學知識,反而造成了數學與現實嚴重割裂的情況。所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構建數學高校課堂需要教師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
(二)多角度原則
核心素養下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對此,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鍛煉學生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題,開拓學生思路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二次函數的解題時,部分學生習慣使用代數的方式解決問題,部分學生喜歡畫圖像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生解決問題后可以提問學生是否有其他方式解答題目,引出數形結合的思想,要求學生使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再次解題,并且回答數形結合的方式與單純代數或者畫圖像解決問題的不同。教學中,可以以一道題目為例子,將其變形為不同的題目,讓學生解答問題,或者讓學生解答不同題型,但是解題思路不變,以此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多視角看問題的能力。
(三)連接性
核心素養下的數學高校課堂構建中,教師要讓數學知識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知識體系。首先,需要加強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數學的特點,將數學分為兩個大模塊“代數”與“幾何”,代數問題主要講述的是數字之間的聯系,加減乘除、函數問題、應用題等,幾何主要是描述圖形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構建聯系。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學中,教師將其歸納為代數問題,幫助學生尋求更好的解題方式。平行四邊形、對頂角、全等三角形等屬于幾何問題,使用幾何知識解決問題較多。在教師的指導下,當學生學習新知識后,會主動地將新知識歸納在已有的知識體系內。其次,構建數學知識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在解決一個問題時,通常需要使用其他的知識點,對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選擇代表性較強的題目,如部分屬于“幾何”的問題,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使用“代數”的方式,知識點之間相互融合又相互獨立,以此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后,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聯系在一起,部分數學知識在中國古籍中早有記載,如九章算術內的雞兔同籠問題,關于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等,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開闊學生的眼界。
三、在核心素養下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與初中階段的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的邏輯性相對較強,也正是因此,數學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都有比較高的要求。而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比起小學生已經成熟了不少,但是其身心各個方面還依舊處于發展階段,再加上此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且思想依舊不夠成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達到要求。因此,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對此一定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將教育教學的內容與學生實際上的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充分明確教育教學的目標,以此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以此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數學教學并非單一地提升學生解題的基本能力,而是要在此過程中,格外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注重數學學科的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融合,選擇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方式以及相對熟悉的內容,促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變得更加的具體,進而激發出學生無限的潛能,并在此過程中以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作為教育教學的基礎,再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拓展性的教學,從而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數軸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制定數軸教學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方式,如聯系生活中常見的數軸、使用游戲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數軸的印象等,再根據數軸的知識點設置層次分明的問題,在課堂內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層層深入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還應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使用自己的方式如情景創設、總結知識點等,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豐富數學學科教育教學的形式,又可以對課堂教學的過程進行輔助。除此之外,網絡中包含的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的資源,也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學科知識,對教育教學的進度起到推進的作用。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掌握不同變量對函數圖像所造成的影響。但是,在此過程中,若想要保持函數圖像的準確程度,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就要花費相對較多的時間確定圖像的點,且這個圖像又會因為其中一個點的變化而發生一系列的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功能,合理地利用幾何畫板,向學生呈現整個圖像以及在圖像中各點的變動下,函數圖像所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強數學學科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理解函數圖像,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將這些知識進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使其可以成為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并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中做到對這些知識活學活用,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三)實施分層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在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教學,并以班級作為教育教學的整體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切記,人生來就是不同的,所以,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其自身的綜合能力自然也都是不同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能力也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以此為根本依據,就可以對學生劃分出多個層次,并將分層應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鑒于此,為了能夠幫助所有的學生,使所有學生都可以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并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更加扎實的掌握,教師就一定要意識到自身發揮的教學指導的作用,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更加正確的引導,逐漸讓學生摒棄自身原有的應試教學理念以及陳舊的教學習慣。教師可以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強、弱為根本依據,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并在此過程中為學生設置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目標。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更加自主地參與課堂教學,并對一些相關的知識進行適當的探究和學習,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在針對一些綜合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的時候,就可以將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可以對基礎掌握得更加的扎實,這樣,可以減低學生后續學習的難度。而在對一些綜合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急性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對基礎性知識進行拓展教學,從而更好地引發出學生的思考以及探究,繼而促使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得到提升。
(四)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基礎
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論是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還是核心素養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數學這一實踐應用學科來講,要想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準確把握與靈活引用,僅通過死記硬背一些定理公式是難以做到的,只有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應用的機會,才能夠讓學生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中做到熟練掌握。以“一次函數”為例,在具體講授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各網點在冬季即將到來的時候搞活動,某學生想要買一件棉靴,在淘寶上看見一雙很漂亮的棉靴打九折,而京東上的活動則是買三雙棉靴減一雙棉鞋的價錢,大家思考應該選擇哪一個網上商城?通過設計這類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問題,既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鉆研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在實踐應用中,學生會尋找更多方法求得最適合的網上商城,在各種方法的應用與對比中,有助于學生培養實踐創新能力,這也可以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基礎。
(五)采取合理的評價機制,使教學評價可以更具針對性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評價中,經常將學生的考試成績看作衡量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唯一指標,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科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整體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提升數學學科教學的效率,進而構建起更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所以,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數學作業完成的具體情況、進步的幅度以及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等因素,一并納入對學生進行考核的體系中,從而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例如,制定針對性較強又尊重學生個性的評價體系,結合學生的基礎,對學生進行橫向與縱向的評價,評價指標分為三個主要部分:課堂表現、學習成績、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又分為: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學生的聽課狀態、學生參與情景、參與活動的次數等。學習成績分為學生一階段的學習成績、學生不同模塊的學習成績等。學習態度包括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學生課后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是否有進步,學生的不足之處在哪里,結合學生的成績評價表,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并且發現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長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素質教育理念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要求,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四、結語
總之,在進行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而若想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一定要對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進行不斷完善,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教學。要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要遵循尊重事實、多角度看待問題、加強知識之間的連接性三大原則,可以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施分層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基礎;采取合理的評價機制,使教學評價可以更具針對性等途徑,切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根本依據,制定與學生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案,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并對學生的個性予以尊重,從而為學生們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