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桂萍
因部分幼兒園中玩具種類、數量不足,使幼兒學習與發展受到限制。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需要從幼兒園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游戲活動內容進行分析,結合教學實際需要,做好自制玩教具工作,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游戲條件,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在幼兒園教學中使用自制玩教具能夠確保每一個幼兒都能夠參與游戲活動。幼兒園教學應當從寓教于樂角度出發,鼓勵幼兒在玩中逐漸提升探索與學習能力。教師要通過探索幼兒的心理與行為特點,在做好智力啟發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鍛煉動手操作能力的機會。借助自制玩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大腦發育,豐富幼兒自我認知。
一、幼兒園教學中引入自制玩教具的重要性
(一)保持幼兒學習動力
幼兒正處于心智逐漸發展階段,難以全面理解許多常識與科學知識,很容易出現失去興趣等問題。而在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借助自制玩教具輔助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掌握知識,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保持學習動力。如在學習計時器時,如果單純地按照教材中所提示的圖片、文字進行講述,幼兒難以完全理解其作用與使用方法等,教師就可以組織幼兒自制計時器,從而正確認識和理解計時器。幼兒教學資源是培育幼兒文化和精神的勝地,是幼兒成長不可缺少的支撐。而科學游戲項目的增設能讓學生喜歡新型課堂的互動性和愉悅感,有助于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因此,面對科學教育,教師應該關心能讓人產生愉悅的、精神的教學方式的探討。一般來說,科學游戲項目的建設是教學游戲化的變革。科學涵養的培養不再受制于“點”,而是不斷靠近整體教學的“面”。而游戲項目通過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理論層面的外延,貼近兒童的知識水平,能讓幼兒保持學習動力。通過科學與游戲的結合,可以讓幼兒在傳統科學的基礎上體驗到新形式新變化,真正發揮科學涵養潛在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制作教具,給幼兒提供動手操作機會,讓幼兒感受到制作教具的樂趣,進而理解相關知識,保持學習興趣。幼兒通過動手制作計時器,能夠滿足自身的好奇心,對常識與科學知識產生出繼續學習動力。可以說自制玩教具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有效使用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啟發幼兒創新思維。
(二)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許多幼兒園在做游戲時,過于擔心游戲的危險性,為了保證幼兒的平安,經常選擇減少游戲活動。這一理念也使幼兒教師在游戲中,對自身工作的要求僅僅局限于重視保護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而不留意幼兒的游戲情況,不在乎游戲中的問題,也不協助幼兒解決游戲中的問題,對游戲環節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在幼兒園活動中,首先要保障幼兒的人身安全,這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難點所在。于這一階段幼兒并未形成安全防護意識與能力,自身肢體協調能力不足,很容易在玩耍中出現意外傷害事故,因此幼兒園需要做好幼兒安全防護工作,在使用自制玩教具時可以及時引入安全意識知識,全面細致向幼兒傳遞安全知識,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如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制作與安全相關的小貼士,將其粘貼在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物品等,如可以在水壺上粘貼小心燙手等標語,或是在比較濕滑的區域中粘貼小心地滑等。通過組織幼兒參與自制玩教具,能夠逐漸提升幼兒安全意識,便于幼兒掌握自我防護方法。
(三)提升幼兒生活能力
在幼兒園中不僅要做好教育指導工作,同時也要鍛煉幼兒生活技能,提升幼兒生活能力,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支持。因幼兒有著年齡小、理解能力不足等特點,在面對許多生活技能時表現出難以全面理解與掌握等現象,所以在教育生活技能時,教師可以借助自制玩教具來提升教育的趣味性與活躍性,鍛煉幼兒實踐能力,提升幼兒生活能力。幼兒參與自制玩教具,能夠以直觀的方式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在玩耍中掌握知識,積累經驗,在反思與探索中掌握生活技能。如在開展天氣時鐘制作活動時,需要幼兒掌握不同的天氣種類,以此強化對天氣氣象的認識,在開展自制玩教具時,教師可以邊輔助幼兒制作天氣時鐘,邊向幼兒傳授與天氣相關的知識,還要及時告知幼兒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的方法,提升幼兒的生活能力。
(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制作自制玩教具的過程并不僅僅針對幼兒開展,同樣和幼兒教師有十分重要的關系。在幼兒進行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的考慮,要認真地思考幼兒是否能夠完成這一項任務,這種游戲設計是否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相符合,是否能夠有效的落實目前的教育目的,等等。教師可以自主搜索制作自制玩教具的相關資料,學習更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二、自制玩教具的原則
(一)教育性
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玩具是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自制玩教具不僅可以對幼兒的認知面進行有效的豐富,同時能讓幼兒更加精準且廣泛的認知事物。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其中的教育性原則,也就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自制玩教具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正確的認知事物。通過玩教具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快速地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在實際的游戲活動中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知識范圍進行有效的擴大。除此之外,幼兒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要將幼兒的主體性充分地體現出來,讓他們自己參與游戲,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能對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也能將自制玩教具的教育性充分地體現出來。
(二)科學性
在進行自制玩教具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教育性外,教師還要注重科學性。科學性指的就是在使用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有幼兒的年級特點,分析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行為能力。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接受教師設計的玩教具。如果教師給幼兒提供的玩教具設計太復雜的話,幼兒無法制作,這樣的教學活動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甚至可能會讓幼兒出現思想意識混亂的情況。例如,幼兒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飲料瓶制作水車模型的自制玩教具游戲中,幼兒對水車的運轉原理根本就不了解,也不清楚。雖然這種游戲活動的創意很好,但是對幼兒來說相對比較復雜,其中的教育意義也就會被大大的縮減。因此,幼兒教師在給幼兒設計自制玩教具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其中的科學性。
(三)趣味性
對幼兒教師來說,自制玩教具是一種教學工具,但是對還沒有成熟心智的幼兒來說,這只是一個玩具,是一種游戲方式。因此,幼兒教師在給幼兒設計自制玩教具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趣味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教育價值,不重視趣味性,那么就會縮小了原本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師在給幼兒設計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幼兒的特點,給他們選擇更加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在面對女孩的時候,可以讓他們用膠水和彩紙等一些物品給芭比娃娃做衣服。在面對男孩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們一起制作汽車模型。這些東西都更加符合幼兒的性別和年紀特點,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自制玩教具的興趣。
(四)簡易型
在幼兒游戲活動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智力進行有效的提升和鍛煉,但是幼兒的年級本身就比較小,很難接受一些復雜的知識理論,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兒游戲教學的過程中就一定要注重點到為止。如果知識太復雜,就會超出幼兒的認知范圍,反而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師更加應該注重自主玩教具應該具備簡易性的特點,也就是在實際的制作過程中,一定要確保自制玩教具方便簡單,讓幼兒能夠獨立完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兒教育教學的目的,對幼兒的動手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同時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
三、自制玩教具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升教學的可玩性
隨著幼兒園教育的不斷改革,要求班級中應當定期投入新型玩教具,但是部分教師存在直接將其他班級中所制作的玩教具拿到自己的班級中,或是利用玩具參考書等制作玩教具并直接投入區角活動中,以此應付活動任務的情況。從實際上來講,這種行為難以激發幼兒興趣,最終會造成玩教具作用難以發揮,玩教具還會成為展示物品等。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需要適當增加自制玩教具比例,并將自制玩教具投入區角活動中。在開展自制玩教具活動時,教師需要兼顧幼兒特點,鼓勵幼兒參與自制玩教具活動,引導幼兒制作出自己感興趣的玩教具,以此提升在教學活動效果。為了提升玩教具的可玩性,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幼兒,在正式開展自制玩教具以前,做好模型制作工作,掌握幼兒理解與動手能力,給幼兒提供獨立制作機會。通過做好準備工作,能夠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使幼兒主動參與制作活動。教師在準備階段中還需要確保材料的安全性,及時針對制作活動進行全面監督,展現自身主導作用,及時將制作重點、難點等提煉出來,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找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幼兒探索與學習能力,促進幼兒發現科學原理與規律等。教師只有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提升教學的可玩性,才能提升教育活動效果,讓幼兒在玩耍中掌握知識。
(二)鍛煉幼兒自主性與創新性
幼兒園教學中引入自制玩教具能夠培養幼兒的品質與綜合能力,讓幼兒在參與實踐活動中提升動手操作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掌握團隊合作與學習方法。因此在開展自制玩教具活動時教師需要及時觀察幼兒,給幼兒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與創新空間,避免出現束縛幼兒思維等現象,嚴禁直接要求幼兒按照既定標準制作玩教具。通過掌握幼兒的個性特點與思維能力,在做好引導工作的基礎上鍛煉幼兒的自主性,可以促使幼兒在主動創新中實現學習與發展目標。所以在幼兒提出不同想法以后,教師需要在肯定幼兒觀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進行嘗試,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具體中去,保護幼兒的創新思維,讓幼兒在深入思考與探究中找出不同的材料參與玩教具制作。幼兒科學涵養的培育更容易受到幼兒年齡和認知的影響,所涉及的內容也相對簡單,但這顯然不是科學游戲教學的實質,而是希望從幼兒身上看到對科學態度的成長和變化。因此,游戲材料的輸入對科學涵養的訓練極其重要。在幼兒游戲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磁鐵、石塊、哈哈鏡、各種形狀的種子、各種材料的球模型、玩具等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同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材料開拓科學思維,使幼兒對游戲產生更強的興趣,激發幼兒對所接觸事物的思考。比如,在幼兒游戲中投放球料時,可以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和認知摸索游戲,鼓勵幼兒與游戲材料互動,激發兒童主動探索和學習的興趣,鍛煉幼兒自主性與創新性。結合幼兒愛玩水的特性,可以將科學區的“水管冒險游戲”引入游戲中,讓幼兒發現水管的作用和肘節、三通的原理。教師要善于引領幼兒主動參與創造活動,在游戲中創造科學的價值,同時也可以增進幼兒對科學知識、游戲技能的掌握,讓師幼在交流互動中碰撞出火花,最終有效鍛煉幼兒的自主性與創新性。
(三)充實游戲活動內容
幼兒正處于好奇心強、思維發展迅速的階段,而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形勢之一,想要發揮出游戲活動教育作用,教師就需要做好游戲內容挖掘工作,針對游戲中所使用的玩教具進行研究,以此提高游戲教育效果。為了滿足幼兒園教育改革要求,一些幼兒園會定期采購不同的玩教具,但是從實際上來講,其中一些玩教具并不適合幼兒操作,甚至會限制幼兒的思維發展。因此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需要做好內容研究工作,結合自身的想象力,合理使用不同類型的游戲資源自制玩教具,確保自制玩教具活動的順利開展。通過自制玩教具能夠減少在幼兒園在玩教具方面的開支,同時也可以充實游戲內容,讓幼兒保持新鮮感。如在開展戶外游戲時,幼兒能夠使用的玩具存在品種單一等問題,甚至一些玩具在操作中還存在危險性,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特點,與幼兒共同設計布藝飛碟的玩教具,借助布料、海綿、呢絨繩等輔助游戲,在完成制作后還可以組織幼兒探索不同的玩法,如可以采取雙人互拋、手指轉盤等。通過開發出不同的玩法,能夠豐富自制玩教具教育功能,提升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提升肢體協調能力。其次,開展自制玩教具活動還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發展,讓幼兒在參與游戲中保持思維活躍性,提升動手操作能力與觀察能力,在想象與實踐中掌握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及時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進一步豐富自制玩教具活動。如幼兒對指偶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小瓶子、廢舊圖書中的不同人物等,組織幼兒在繪畫、剪裁中完成指偶玩具制作。這一游戲的制作過程比較簡單,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幼兒可以逐漸提升自信心,掌握與他人合作方法。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學中使用自制玩教具法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與綜合能力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材料準備工作,開發適合的游戲內容,將幼兒帶入自制玩教具活動中,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為幼兒未來發展提供支持。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