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倩
采用“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育質量,促進小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能用音樂抒發情感,釋放壓力。學生學習音樂逐漸形成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實現對小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有效培養。設計的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和評價方法優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美,積累豐富音樂知識,形成音樂技能。
一、“教學評一致性”內涵分析
就“教學評一致性”而言,教學目標是其中的基礎內容,在教學實踐中,設計教學目標是重點內容,要保證教學目標比較清晰且科學有效,確保測試的可行性。教學活動、學習活動以及評價活動都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由此可見,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對課程評價一致性的開展,必不可少。學與教的統一性,指的是學生學習的內容即所教,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之間能良好配合并保持一致,教與評的統一性,指的是教師的所教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一致。學與評的統一性,指的是學生的學習內容就是評價的內容,學生學習和評定學生學習相互一致。將教學、評價和學習看成是三位一體的關系,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促進教、學、評走向融合。
二、“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
(一)教學目標
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活動中,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其中的核心內容,要體現以學生為基礎的特征,也注意分析學科背景。小學音樂教學有良好的理論基礎,教學活動踐行“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實際使用的教學目標應保證簡單,但不過于淺顯。開展體現“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活動,教師需先解讀教學歌曲,確定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及評價學生的內容和方法,這樣就能有效明確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以及責任。比如,在教授《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時,制定的教學目標共有三個,第一是引導學生先熟悉音樂曲目的旋律,第二是引導學生嘗試哼唱樂譜,第三是正式學習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學生應在演唱時能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有表情地演唱,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這首歌曲,并嘗試重新創編這首歌的歌詞。在設計了教學目標后,設計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就都有了依據。學生學習了三個不同的旋律后,比較三者的異同,了解這三句的區別,為歌曲的準確詮釋奠定了基礎。教師還可以面向這一教學目標做有效的擴展,讓學生嘗試唱歌。由于這一歌曲的學習難度不大,教師可以采用注釋方法幫助學生學習音樂,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唱譜能力。面向一年級的學生展開音樂教學活動,不一定需嚴格要求學生唱對樂譜,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唱出每一個音符。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拓展學生的能力,安排學生開展創編歌詞的學習活動,可適當降低難度。總的來說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音樂教師還需謹慎斟酌,從而設計簡單而不膚淺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任務
1.引導學生記住歌詞掌握旋律
在音樂課上,教師必須充分動員學生學習動機,充分體現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當處于輕松愉快的音樂課堂環境中,學生也能更好學習令人賞心悅目的音樂曲目。但由于年齡小,學生自我控制力較弱,因此教師不能任由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自由發揮,因為這很有可能會擾亂課堂秩序,進而影響到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所以音樂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也要保證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行為符合限制,要發揮指導作用,并有效控制音樂課堂的節奏和秩序,確保學生相互之間有良性的互動。例如,在《小小的船》這首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歡快的音樂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教學任務,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1)安排學生朗讀歌詞,并熟悉歌曲的節奏,使學生能順利記住歌詞并熟悉節奏。(2)設計表演音樂劇的教學任務,教會學生表演音樂劇的一些技巧。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控制好音樂的節奏和旋律。(3)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描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也就是聽到某一歌的心情如何,由此能成功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在執行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情緒,實現對上課節奏的科學把握,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教師設計教學任務需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征,創造活潑有趣的課堂環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小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善于發揮想象力,形成音樂思維,更好地與歌曲相融合。
2.促進學生形成音樂審美能力
教師制定的學習內容和教學任務要實現對學生想象力的有效培養,深入探究和挖掘音樂的教育價值,起到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讓學生的想象力能自由發揮,探索音樂,開拓音樂眼界和拓展思維,體驗到音樂帶給人的愉悅感受。比如,在教授《閃爍的小星》時,教師可以對課程做完整的設計,并做大量的備課工作。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布置家庭作業任務,也就是在晚上觀察星星,思考一些比較簡單但又非常有趣的問題。比如,在夜空上看到的星星像什么、有沒有看到流星、天上哪顆星星最亮等。當學生對天上的閃閃發亮或有隱約光芒的星星有了實際的體驗后,其在學習音樂曲目時的興趣也會有所提高。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就讓學生發展想象力,想象這些星星連在一起都像什么,學生就能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順利將自己頭腦中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教師根據音樂設計舞蹈動作,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隨音樂跳舞的學習活動,這樣就容易建立不同的記憶點,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對歌曲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學生也可以通過不同的舞蹈動作體會不同的歌曲旋律。學生掌握了歌曲知識后,由教師發揮引領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發現歌曲的主題和主旋律,并畫出旋律曲線。學生可以通過曲線象征性地體會歌曲旋律的跳動與變換。教師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根據舞蹈動作,感受不同音樂節點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生就能置身于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歌曲的節奏和韻律,學會歌曲的唱法,從而成功提升音樂素養,對音樂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踐行“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可采用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較好地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音樂有豐富的情感,能打動人心。在音樂課上,學生能聆聽音樂,感知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思考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不能再采用傳統單調的教學方法,而是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音頻、圖像、視頻為學生創造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深切感受到歌曲中的情緒。比如,在教授音樂故事會《龜兔賽跑》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此期間引導學生分析和體驗烏龜和小兔子不同的個性特征。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講解烏龜和兔子賽跑的具體故事情節,讓學生對音樂的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應用情境教學法,能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實現,也方便學生學習,有效改善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獲得的學習體驗,更好地感知音樂。
2.互動教學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采用互動教學法,有助于發揮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有效突出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位置,這也將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教師可通過互動教學為音樂課堂注入新的能量,使課程充滿活力。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后,要積極反思自我,思考自己在課堂上是否真正發揮了有效的指導作用,進而促進教學活動的改革,從教師是教學中心轉移到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為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不僅要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活動,還要采用互動教學法,在有必要的時候,與學生積極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適當地幫助學生或提出適當的學習建議,傾聽學生的疑問、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互動時要注意掌控好班級的秩序。比如,在教授《拉鉤鉤》時,教師演唱示范,一邊演唱一邊與學生拉鉤,這會讓學生感到高興,迫不及待地與教師拉鉤,這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的心里也會感到欣慰。再如,教授《打花巴掌》時,教師與學生做“你拍一,我拍一”的音樂教學互動,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3.聯系生活教學法
音樂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是生活的一種表現方式。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將教學與日常生活有效聯系起來,這也會讓音樂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教師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音樂,進而對生活產生音樂方面的感受。例如,在教授《小雨點》時,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歌曲,之后選擇小組中的一名學生在課堂上唱歌,鍛煉小學生的舞臺表現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學活動要注重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幾個與生活有關的問題,如下雨天應該注意什么等。加強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有利于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小學音樂課強調有效聯系生活體驗與情感體驗,所開展的教學活動要從小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特征入手,讓無聊的學習變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能借助音樂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
(四)教學評價
1.激勵式評價
從教學實踐來看,教師表揚、激勵、贊賞學生,能讓學生充滿斗志,學生也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而這也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也要積極采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并注意踐行“教—學—評一致”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活動評價學生,肯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一些好的表現,用一些贊美的語言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比如,在學習《拍手唱歌笑呵呵》時,學生學會了將兒歌中歡快的氣息轉化為肢體語言或豐富的表情,這首歌表達快樂的情感,學生的演唱能詮釋快樂的場景,歌唱時,學生搖晃著腦袋,歡快地跳著,抒發內心的喜悅之情。在學生完成表演時,教師評價表演過程,描述學生在唱歌時所表達的濃厚情感。教師的點評應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信心。
2.示范評價法
教師采用示范評價法,要注意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小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很多都是靠模仿,尤其是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表情,學生都有可能會模仿。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示范評價法,為學生示范并演示音樂課堂的學習內容,包括音樂演唱方法、舞蹈動作等。在點評時,模仿學生的做法,再做正確的示范,進而實現客觀公正的點評。教師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為學生示范唱歌技巧、音樂基礎知識,由此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例如,在教授《月亮的故事》時,教師在點評學生的唱法時,可先讓小學生唱一句,然后再為學生示范正確的唱法。學生在唱歌時可能會出現難以控制呼吸、節奏和速度的問題。教師在評價時,應配合示范,并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模仿,以此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演唱能力。通過教師的示范,使學生在練習時逐句模仿,學生基于教師的評價反饋,能較為準確地意識到自己的唱法有哪方面還需糾正,經過仔細考慮和練習,最終正確演唱整首歌。
3.多樣性評價
多樣性評價指的是評價內容的多樣性,以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為導向,制定多樣性的評價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評價內容包括演唱技能、音樂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表演技能等。在評價這些內容是要基于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受音樂教育的真實情況。評價的指標是唱歌對音調、音準和節奏的掌握,以及在欣賞音樂時所表達的觀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展學生對音樂興趣,因此制定的評價內容就包括學習態度、情緒和習慣,以及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學習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教師應在評估結束時針對學生的評估結果給出一些激勵性的改進意見。評價內容應包含情感體驗,這部分評價內容關注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能促進學生準確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確保學生在唱歌時能準確表達音樂的情感。評價學生創造音樂美和表現音樂美的能力涉及肢體表現力、演唱表情表現力、語言表現力等。音樂教學實現多樣性評價,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形成良好的音樂表現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踐行“教學評一致性”,要保證教學活動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在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實踐中,教師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并設計有價值的教學任務,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任務包括引導學生記住歌詞掌握旋律,促進學生形成音樂審美能力。這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就是熟悉音樂的旋律和歌詞,掌握曲目的唱法,從音樂歌曲中獲得心靈的啟迪、情感的升華。為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和互動教學法,使學生能深切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采用激勵評價法和示范評價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技能,進而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