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忠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110-02
摘? 要?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讓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這為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帶來極大的便利。高校體育教學需要在新時期社會形態中呈現出新面貌,培養高校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促使學生能夠在專業課學習中輸入持續的精神活力,并能夠在生活中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本文將探析在互聯網時代下,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展開改革路徑的有效探索。
關鍵詞? 互聯網? 高校體育? 改革路徑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每位體育教師要同時承擔多個專業的體育教學課程,并按照學生所選體育運動項目開展專項教學和體能測試,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優勢,可以為體育教師提供海量優質教學資源,構建更加便利的教學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高校體育課程,有助于提高高校體育課程整體教學質量,促進探索更多適用于現代化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新內容。
一、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的現存問題
(一)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單一
現階段部分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仍舊沿用傳統教學方法,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體育運動技術講解、動作示范、動作訓練等,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運動動作錯誤示范進行集中糾錯。這其中大部分課堂時間都留給學生進行自由運動訓練,學生之間互相組隊共同練習,會容易出現各種運動動作不規范的問題,學生進行體育運動訓練多流于形式。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無法有效達成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單一是阻礙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問題,針對教學形式單一的現狀問題制定相對應的改革調整措施,是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工作向前發展的必要舉措。但由于傳統體育教學環境大部分集中在戶外,成為限制體育教師開展信息化體育教學的不利因素,在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形式改革初期,只能繼續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同時,高校體育教學是一位體育教師同時面向整個專業班級學生的教學形式,教師進行運動動作要領的示范教學,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運動動作示范步驟,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予以解答。但一對多的教學形式存在的問題是教師無法準確把握每位學生的體育運動動作學習情況,無法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做到點對點的精細化教學。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也會影響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長期重復不變的教學形式會容易引發對體育課程的疲倦感,在練習運動動作時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專注力下降等問題,進而影響學生的體育運動練習成果。
(二)高校體育課程側重于實踐教學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場所集中在操場,高校內體育館也較少被用作體育教學課堂,體育課程在戶外教學的特殊性與其本身的實踐性相關聯,使得高校體育課程在課時安排方面側重于實踐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開展體育理論知識教學。在實際教學中,高校體育教學側重點在鍛煉學生身體健康素質、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綜合技能等方面,在體育課程中組織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活動,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動作訓練,以達到提高高校學生體育運動綜合技能的教學目標。在這其中對相關體育運動的發展歷史、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差異等內容缺乏充足的講解時間。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是基于教師的動作要領示范,教師仍舊掌握教學課堂主體角色,學生根據教師的動作指令完成訓練,學生在學習體育時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不能夠充分理解體育運動精神,對于培養高校學生樹立體育運動鍛煉的自覺意識來說起到消極影響作用。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一)為現代化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做好戰略布局
互聯網時代下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可行性路徑展開探索,首先需要結合各大高校在體育教育方面的實際教學方案,完成戰略布局。高校需要提供足夠的資金和設備作為現實條件支撐,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實施體育課程教學的必要條件。互聯網時代下各類教育資源和教育信息都能夠進行自由組合,提高教學手法的靈活性。建設信息化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是高校教育在發展進程中的積極嘗試,能夠開拓出新的教學天地。數字化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高校教學課堂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將不斷發揮出更大的優勢。現階段組建完整的高校教學網絡體系是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高校體育教學的關鍵步驟,也是硬性條件。其次,在搭建高校教學網絡體系時,需要選聘出一批具備優秀計算機專業技術的人才隊伍,成立技術研發中心,主要研發高校教學網絡信息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以此作為信息化高校課堂的技術后盾。高校學生人數較多,在教師和學生使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網絡時要能夠確保網絡傳輸的流暢性,減少及避免出現網絡技術故障問題,影響體育課程教學進度。為提高高校教學網絡信息體系研發技術,高校也可以選擇與當地計算機研發實力較強的信息網絡公司進行合作,學習更為先進的計算機網路技術。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與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是運用便捷的智能化數字技術代替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人力勞動,從而節省人力資源成本,優化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結構。各大高校要站在戰略布局的全局觀發展角度解決當下的技術問題,引入先進的技術教學設備,并對現代化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作出創新性探索,讓學生們能夠切實感受到體育課程教學環境與過往教學環境的巨大區別,充分感受到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二)重視對教師開展信息化專業技能培訓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信息化建設對體育教師提出新的教學要求,也需要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技能,能夠盡快熟練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體育教學。高校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學會使用互聯網新技術的方法,更需要具備靈活運用高校教學網絡信息體系的能力,具備熟練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的能力。通過教師的示范教學,可培養學生具備運用互聯網進行體育學習的學習意識。首先要培養體育教師對各類教育資源的應用能力,同時重視體育運動理論知識教學與體育運動技能實踐教學,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當融入音視頻教學內容。過程中注意使用互聯網教育資源的頻次,切忌過度依賴互聯網展開信息化體育教學。然后培養體育教師使用互聯網信息化平臺搜索對應的教學資料,能夠從繁雜的教學資料中選擇最符合本校體育教學實際的資料,尤其是在講解體育運動的發展歷史中,教師要能夠將教學資料內容進行簡化歸納,選擇側重點進行講解,剩余部分組織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收集學習資料以報告的形式進行匯總,可以提高學生使用互聯網資源學習并了解體育運動文化的學習技能。體育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關注與體育運動相關的網絡教學平臺,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互聯網教學視頻提高自身體育運動技能。各大高校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來對體育教師進行信息化專業技能培養,如開展宣傳教育講座、聘請校外體育教育專家來校進行專業指導、組織校內體育教師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方法等,豐富體育教師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的教學經驗,這是組織培訓學習的重要部分,要促使教師在充分了解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的應用現狀和前景之后具備互聯網教學思維,才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體育課程信息化教學。
(三)搭建在線學習交流平臺
高校體育教師要運用大數據分析對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具體表現、體能測試成績、體育運動技術動作表現等方面作出科學化、合理化的研判,制定出更具針對性地體育課程教學方案。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更重視尊重學生為主要角色主體,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與鍛煉,提高高校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營造體育運動活動氛圍,在高校的各大運動場所都能夠看到學生堅持體育運動的身影。教師要制定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體育教學方案,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體育課程教學的最大教學實踐。為方便教師和學生能夠實時交流,教師要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在線學習交流平臺,在學習平臺上面創設多個教學欄目,具體包括體育運動技術動作教學視頻、體育頻道新聞播報、健身小技巧分享、疑問交流等,讓在線學習交流平臺既能夠發揮體育課程教學作用,也能夠發揮平臺的社交作用。比如教師可以上傳體育運動分解技術動作的教學視頻,便于學生提前預習,在后續的鞏固訓練中也能夠隨時觀看教學視頻。比如通過分享健身小技巧,可以提高學生的健身運動意識,給予學生更為專業的健身指導,節省學生在校外辦理健身卡的費用,能夠在學校享受到健身的樂趣,比如在疑問交流欄目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對于體育運動的觀點,交流體育運動技術動作要點,以及該如何更好地進行體育運動鍛煉等。學生也可以錄制體育運動訓練視頻上傳到在線學習交流平臺中,便于體育教師在線針對學生的技術動作表現提出專業指導意見,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課后指導教學價值。體育運動是一項需要運用規律的訓練方法,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再進行有計劃地反復練習,才能夠看到實際運動效果。體育運動貴在堅持與學習,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在線學習交流平臺的便利性與豐富性,培養學生堅持體育運動的體育精神。
(四)應用現代科技設備,推動體育教學信息化管理
為方便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況展開體育教學,教師可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設備,比如督促學生在課后堅持每日進行體育運動訓練打卡,打卡設備會同步記錄每位學生的體育運動表現,將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教師管理端,計算機系統再通過學生的體育運動訓練情況,作出階段性的結果分析,說明學生在哪些方面還需要進步等。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運動負荷監測體系對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身體器官作用情況、運動強度展開自動分析,根據學生現階段的體能情況制定相應訓練強度的體育課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案,為學生設計更為安全、有效的體育訓練計劃,以此促進學生的科學鍛煉。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處于創新改革的關鍵階段,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路徑的探索是必要之舉,能夠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高校體育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學習如何高效使用互聯網技術,提高體育課程教學水平,并向其他體育教師學習優秀教學經驗,將其與自身運用的體育教學方法進行融合,能夠進一步強化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科.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6):137-139.
[2]何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運動,2018,(0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