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凱 尹永濤

【摘 要】 目的:觀察西藥聯合續骨湯治療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8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以“消、和、補”為治法組成的續骨湯治療,兩組均持續治療4周,比較兩組膝關節功能、膝關節活動度。結果:治療后,研究組膝關節功能評分(HSS)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血清骨鈣素(BGP)以及血清堿性磷酸酶(ALP)高于對照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西藥聯合以“消、和、補”為治法組成的續骨湯能有效改善髕骨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緩解患者疼痛、腫脹等癥狀,促進術后骨折愈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續骨湯;髕骨骨折;膝關節功能障礙;膝關節活動度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2)03-0099-03
髕骨骨折為骨科常見疾病,多見于30~50歲成年人,臨床常采用解剖復位、內固定等方式治療,以磨平及保持關節面平整性,但術后因固定時間較長等原因,易發生膝關節功能障礙,且不利于骨折愈合[1]。西醫對于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常采用塞來昔布等非甾體抗炎藥治療,以抗炎、消腫、鎮痛,然而其在膝關節功能改善以及骨折愈合等方面效果欠佳。中醫理論認為骨折愈合分為早期、中期和后期,根據不同時期投以不同的藥物能夠對骨折愈合起到不同的作用,基于該認識,臨床逐漸形成“消、和、補”綜合治法,即早期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中期調和營衛、祛瘀生新,后期補精益髓、續骨療傷[2]。本研究觀察西藥聯合續骨湯治療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88例(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作為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齡33~50歲,平均(41.56±3.55)歲;其中左側骨折24例,右側骨折20例。研究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30~50歲,平均(41.37±3.71)歲;其中左側骨折25例,右側骨折19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一般資料(性別、骨折部位、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依據患者臨床表現結合X線等影像學檢查符合髕骨骨折診斷標準[3],均行傳統克氏針加鋼絲張力帶固定術;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膝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排除骨質疏松等影響骨折愈合;陳舊性骨折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及方法存在禁忌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術后接受預防感染、消腫鎮痛等常規治療,如塞來昔布膠囊(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63,規格:0.2g/粒)口服,2粒/次,1次/d,待疼痛、感染等急性癥狀消失后,進行膝關節功能康復訓練,訓練遵循床上被動訓練—床邊協助主動訓練—床下主動訓練的訓練順序,床下訓練可借助雙杠進行下蹲訓練,逐漸增加訓練強度,循序漸進,訓練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
研究組術后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以中醫中藥治療,依據“消、和、補”這一治療原則組成續骨湯:透骨草20 g,伸筋草15 g,紅花10 g,土鱉蟲10 g,沒藥6 g,杜仲10 g,骨碎補15 g,續斷10 g,生甘草10 g,上藥加水500~800 mL(以淹沒藥為準),首先浸泡1 h,然后上火煎煮,武火煮沸后轉為文火慢煎30~40 min,濾出藥汁后加水再煎煮1次,共濾出藥汁約400~500 mL,分早晚兩次溫服,每日1劑,兩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采用美國骨科醫院特種外科醫院提出的膝關節評分系統[4](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評分)評價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該量表主要從疼痛(30分)、功能(22分)、穩定性(10分)、活動度(18分)等方面評價膝關節功能情況,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膝關節功能越好。②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骨鈣素(BGP)以及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水平。③治療前后依據兩組患者關節腫脹、皮下瘀斑、關節疼痛等證候[5]嚴重程度進行計分,0分為證候消失,2分為輕度,4分為中度,6分為重度,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證候越嚴重。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HSS評分及膝關節活動度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HSS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H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BGP及ALP明顯升高,且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降低,而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治療髕骨骨折主要采取手術固定治療,以降低髕骨關節不良事件發生率,但術后受固定影響,存在血流速度減慢及淋巴、靜脈瘀滯等問題,具有較高組織水腫、肌肉粘連發生率,造成術后關節活動障礙,不利于骨折術后愈合[6]。傳統西醫于術后常采用塞來昔布等非甾體抗炎藥來預防感染、消腫鎮痛,塞來昔布作為新一代非甾體抗炎藥,具有獨特的作用機制,特異性地抑制環氧化酶-2,干擾前列腺素類物質的生成,故具有較好的抗炎、鎮痛、消腫、退熱等作用,然而其在術后骨折愈合及膝關節功能改善等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中醫學認為骨折愈合是一個“瘀血祛、新血生、骨骼合”的過程[7],基于該認識,逐漸形成“消、和、補”這一綜合治法,即活血消腫、調和營衛、補腎固精。在骨折早期主要病機為骨斷筋傷、瘀血聚而為腫,故早期治療以活血消腫、祛瘀止痛為主,骨折中期氣滯血瘀漸消,腫痛漸輕,但瘀阻去而未盡,瘀血不祛則新血難生,故治宜活血祛瘀、合營生新;而骨折后期主要病機為腎精虧虛、髓虧不能養骨而致骨折難以愈合,故治宜補腎固本、接骨療傷。續骨湯中以透骨草、伸筋草、紅花為君藥,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以土鱉蟲、沒藥為臣藥,以消腫生新、續筋接骨;佐以杜仲、骨碎補、續斷以補肝益腎、續骨療傷,生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補益肝腎、接骨續傷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HSS評分明顯升高,且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明顯降低,表明續骨湯能夠顯著緩解患者局部疼痛、腫脹等癥狀,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這是由于續骨湯中伸筋草、透骨草、紅花等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絡等功效,能夠疏通筋脈,通利關節。藥理學研究[8]表明,伸筋草中主要成分為生物堿類、蒽醌類等,其中萜類成分能夠抑制炎癥反應,緩解炎癥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抗炎、鎮痛等作用,同時生物堿成分能夠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痙攣,提高關節活動度,改善膝關節功能。紅花中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脂肪酸、紅色素等,其能夠擴張骨折局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局部腫痛等癥狀,增加骨折部位的血液及營養物質的供應,促進骨折愈合,改善膝關節功能[9]。
骨鈣素是由成骨細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種活性多肽,通過檢測血清骨鈣素水平可以了解成骨細胞,尤其是新形成的成骨細胞的活動狀態[10]。堿性磷酸酶是人體肝臟、骨骼等組織經肝臟向膽外排出的一種酶,主要由成骨細胞產生,其水平的提高預示著骨折進入愈合期[11]。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骨鈣素以及堿性磷酸酶均明顯升高,表明續骨湯能夠明顯增加二者水平,加速骨折進入愈合期,促進骨折愈合。這是由于續骨湯中骨碎補、續斷、杜仲具有補益腎精之功效,腎精得補則骨有所養,骨骼自愈。藥理學研究[12-13]表明,杜仲、骨碎補能夠促進成骨細胞、骨髓間質干細胞的增殖、鈣化,其機制可能是由于其能夠增加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增加鈣鹽沉積量,增加骨鈣素水平,同時還能通過促進新生骨的發育,從而修復骨損傷,加速骨折愈合。續斷中主要成分為續斷皂苷、續斷多糖等,其能夠顯著提高堿性磷酸酶活性,增加骨鈣素的含量,從而促進成骨細胞的分化、增殖,同時其還能增加骨骼骨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學,增強骨骼強度[14]。
綜上所述,西藥聯合以“消、和、補”為治法組成的續骨湯能夠顯著改善髕骨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術后骨折愈合,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馬寒星,王連成.健脾生血方聯合克氏針固定治療髕骨骨折療效及對患者VAS疼痛評分、Bostman評分的影響[J].陜西中醫,2020,41(7):926-928.
[2]董勃,劉志勇,周中倫,等.辨證分期論治配合手術治療髕骨骨折療效評價[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1):2455-2456.
[3]韓峰,黎縫峰,芮永軍.髕骨骨折治療進展[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7,10(6):525-529.
[4]GILES R,SCUDERI,ROBERT B,et al.The new Knee Society Knee Scoring System[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2012,470(1):3-19.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中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27.
[6]劉群英.中藥冷熱交替療法對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3):4370-4371.
[7]楊華軍,王平,陳建陽,等.中藥在促進骨折愈合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1):98-99.
[8]張妍妍,畢悅,尹麗穎,等.伸筋草總生物堿的提取純化與急性毒性及抗炎活性研究[J].中醫藥學報,2020,48(6):14-18.
[9]韓盟帝,馬飛祥,汪亞楠,等.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紅花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機制[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9,41(2):126-130.
[10]馮萬立,王小明,陳廣儒,等.補腎健骨湯聯合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及對骨折愈合、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0,32(11):94-97.
[11]段碩,鄧丹華,陳磊,等.活血補腎壯骨方對GIOP型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對骨密度、血清堿性磷酸酶和骨鈣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20,29(10):1728-1731,1758.
[12]劉聰,郭非非,肖軍平,等.杜仲不同部位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20,45(3):497-512.
[13]李晉玉,趙學千,孫旗,等.骨碎補總黃酮的實驗及臨床研究概況[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8,24(10):1357-1364.
[14]牛銀波,潘亞磊,李晨睿,等.續斷防治骨質疏松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3,29(7):892-894.
(收稿日期:2021-05-20 編輯:徐 雯)
作者簡介:沈凱(1983-),男,漢族,碩士,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骨傷科。Email:shankais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