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中國畫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傳承與演變,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具象化表達形式,具有我國文化精神特質。高校教學是國內傳承發展中國畫的主要途徑之一。調查發現,目前高校中國畫教學還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因此應該對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切實的反思。基于此,在對現階段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高校中國畫教學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文化傳承;中國畫教學;高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潤疆視域下中華文化認同的圖像敘事路徑研究”(21BYSS144)階段性成果。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畫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體現出我國藝術形式的特色,還是我國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中國畫通常以花鳥、山水、人物為實際繪畫的主體,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許多由某一名家為代表的具有獨特繪畫風格以及繪畫特點的畫派。在我國高校的藝術教育專業中,中國畫專業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掌握基本繪畫技巧的基礎上,提高對名家作品的欣賞能力,并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感悟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滿足中國畫文化傳承的要求。
一、現階段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基礎能力較弱,功利性較強
首先就是學生的中國畫基礎素養相對較弱,不能滿足實際的文化傳承要求以及學習要求。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學生的中國畫基礎技能不熟練,在落實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甚至都不能上交一幅完整的作品。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參加的高考培訓都是專項應試式培訓,如素描色彩頭像訓練,并沒有中國畫基礎,也不理解中國畫的內涵和意義。第二就是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較低。正如上文所闡釋的,中國畫的藝術表現主要是基于我國的傳統文化,如果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相對較低就不能對中國畫中滲透的傳統文化進行理解,也阻礙了我國的中國畫文化傳承。
其次就是學生參與中國畫學習的功利性較強。一方面,學生選擇中國畫課程或許只是為了高校的畢業證書,或是當時入學前并不了解中國畫專業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中國畫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確實就業壓力較大,導致學生對中國畫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部分教師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要求
首先就是部分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要求,教師在中國畫教學中主要發揮的作用就是在基礎的繪畫技巧方面給予學生幫助指導,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對名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調查發現,目前很多高校將中國畫課程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以上兩類課程,教師都有所承擔。面對不同的授課人群,部分教師不能詳細分析學情,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授課,而是一視同仁,對專業學生和非專業學生使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授課。這樣直接導致學生在接受中國畫教育的過程中對中國畫的相關認識也出現偏差以及片面的現象。同時在具備專業性質的高校中國畫教育中,部分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也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要求。現階段我國對中國畫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部分高校邀請社會畫家進行兼職教學。當然,高校可鼓勵有名望的畫家對校內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但是需要校內校外專家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工作,不能完全依賴校外畫家。在中國畫教學中,很多院校依然采取傳統的經驗式教學與師傅帶徒弟的形式,缺乏規范化和體系化地發展,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導致無法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這種教學明顯不能滿足實際的中國畫教學要求。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對中國畫產生良好的認知,也就無法建立良好的中國畫基礎素質,進而導致中國畫在傳承過程中出現問題。
(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校在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時定位不清,中國畫人才應該是具備良好的中國畫基礎素養,同時對中國畫作品具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最終能將自己的感悟以及文化素養轉化為具體的中國畫作品的人才。在現階段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學校教學目標不明確,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出現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實踐課設置比例分配不合理的情況,導致學生不能將課堂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創作,不能較好地落實中國畫藝術文化傳承工作。此外,高校課程設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中國畫教學課程過度重視教材,忽視了中國畫教學內容在市場中的應用范圍以及應用效果。學生的實習實踐機會很少,離開課堂就無法獨立創作。中國畫專業應該是更重技藝的實踐型教學,如果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習的知識不能滿足實際的市場需求,那么實際應用價值就比較低。
二、優化高校中國畫教學的措施
(一)提高學校教師準入門檻,加強教師人才隊伍建設
想要充分提高中國畫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應該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學校需要從提高教師準入門檻與加強教師的人才隊伍建設入手。首先,學校內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進行教師的招聘時,應該首先考查應聘人員的專業能力,對教師的畢業院校以及學歷層次進行第一階段的考查,通過這種方式來落實對應聘人員基本能力的考查,通過的應聘人員能夠進入下一階段的考查。在下一階段對應聘人員進行考查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該針對應聘人員的具體作品以及對中國畫的研究成果進行考查。針對應聘人員的作品進行考查,以此保證應聘人員的專業能力。對應聘人員在專業刊物中發表的研究成果進行考查,保證應聘人員能滿足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的要求。另外,學校領導應該聯合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應聘人員的實際教學能力進行考查。三次考查能幫助學校篩選滿足實際教學要求的教師人才,為提高中國畫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其次,從加強校內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行入手,學校應組織學校中現有的中國畫教師參加全國范圍內的中國畫教育討論會議,通過這種手段幫助校內教師接觸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同時學校還應該將會議中的內容作為實際的考核內容,在教師參加會議之后,對教師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的教師能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不能通過的教師需要參加下一次的專業培訓。通過這種方式的落實能有效提高教師加強自己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的積極性,最終將更加專業的教學方式以及專業理念滲透在實際的中國畫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對中國畫教育的理解,促進學生中國畫素養的提升。
(二)結合市場信息落實具有實踐意義的中國畫教學措施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學校在開展中國畫教育課程時,應該結合市場信息來落實具有實踐意義的中國畫教學措施。這樣也能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和傳承中國畫文化要求。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學校應該組織教師到實際的市場中進行調研,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教師了解市場對中國畫技能的需求度以及需求方向。現階段我國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所以教師能在市場調研中摸清市場信息。例如,教師能在市場調研中發現水墨畫相較于工筆畫市場需求度更高,同時花鳥畫在游戲制作、美術設計、廣告行業等行業中具有良好的需求度。教師應該在對市場信息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制定相對良好的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可以結合市場信息主動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滲透水墨畫、花鳥畫的繪畫技巧和技術,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在未來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對學生來說,此時此刻學習的中國畫知識能在將來的工作或者是學習中發揮更大的價值,對于傳承中國畫相關文化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降低理論知識的占比,更多地涉及學生能實際操作的繪畫技巧知識。例如,教師可以主動滲透“勾”和“染”技巧的使用,幫助學生提高工筆寫意畫的能力,促進學生實際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在結合市場信息確定人才培養計劃時,應該制定動態的人才培養計劃,及時對學生的教學方向進行調整。這樣能保證學生實際學習到的中國畫知識能滿足未來發展以及工作的要求。
(三)重視對學生中國畫基礎素養的教學
教師在開展中國畫教學時,應該注重對學生基礎素養的培養。學生的中國畫基礎素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相對理論的傳統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就是中國畫基礎技巧。因此在學生剛開始學習中國畫時,教師需要在傳統文化知識教學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實踐技巧,一方面突出學習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注重實踐教學。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切實提高中國畫素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并能對學生傳承中國畫文化產生積極影響。比如說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賞析中國畫作品,能幫助學生掌握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等技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繪畫技法進行分析,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技巧。比如說破墨法分為濃破淡、淡破濃、干破濕、濕破干等多種變化,主要就是在墨色還沒干時進行,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來達到自己想要的藝術效果。通常情況下,在實際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應該使用橫筆來破直筆,使用直筆來破橫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對相關技巧進行展示,然后指導學生進行練習。
(四)結合信息技術構建滿足中國畫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教師在實際開展中國畫教學時,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構建滿足教學要求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現階段我國的信息技術以及高新技術不斷發展,很多成熟的技術以及設備能直接被應用在中國畫教學課程中。通過這種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對中國畫知識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比如說中國畫教師在實際教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展示與理論知識相關的中國畫作品,通過賞析作品圖片、視頻等來促進學生理解,幫助學生深化理論知識在腦海中的印象,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相對較好的中國畫理論知識。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和教育水平,充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媒體網絡等對教學有幫助的優質內容,形成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授課教師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以及基礎素養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欣賞中西方繪畫作品并進行比較,這樣能幫助學生進一步認知中國畫中滲透的文化內涵,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兼收并蓄、中西結合的繪畫特點。中國畫教師使用中國畫教學軟件來進行教學,也能幫助學生鍛煉基礎技巧。教師能在多媒體中展示墨法、筆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技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五)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性繪畫創作,提高教學質量
中國畫教學為進一步推進美育教育工程提供實踐支撐,使美術作品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教育和推廣作用受到廣泛重視,充分發揮從視覺藝術視角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宣傳的重要作用,充分凸顯出實踐意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從臨摹到寫生再到創作的訓練過程中,可以借助紅色經典主題性創作,引導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達到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性創作,用美術圖像志的方法直觀記載紅色文化傳承、時代典型人物圖像、時代典型場景圖像的視覺特點與內容涵義,通過圖像的直觀形式表征探討圖像所表達的社會內涵與時代意義等,在強調中華文化自信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氛圍中,凸顯紅色基因文化與各民族一家人的核心題材特點。這樣既能起到美育作用,也能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藝術人文素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結語
中國畫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不僅具有藝術上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能深刻表現出我國民族文化中的內涵意境美。因此,優化中國畫教學活動時,應該通過強化教師專業能力、結合市場信息、培養學生中國畫基礎素養以及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等多種途徑來切實增強學生對中國畫藝術的理解,最終促進我國中國畫的傳承和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陳敬友.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中國畫教學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2):46-47.
[2]翁志實.探究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藝術科技,2021:348.
[3]張小軍.高校中國畫專業中國畫教學現狀與出路[J].陜西教育(高教),2019(6):72-73.
[4]王帶平.新形勢下高校中國畫教學的現狀與改革探析[J].銅陵學院學報,2018(3):122-125.
[5]劉派.對當前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2):65-66.
[6]李青.中西繪畫形式美的異同及其思維根源初探[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3.
[7]耿波.自由之遠與藝術世界的價值根源:徐復觀藝術思想的擴展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5.
[8]韓瑋.中國畫構圖藝術[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35-43.
[9]秦雪梅.高校國畫教學多元化模式的構成[J].黑龍江科學,2018(8):66-67.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