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藝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的學科,在實際教學進程中滲入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美術教師應該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依據學生實際狀況,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與學科思維,實現學生在美術學習進程中不斷進步,全面發(fā)展。下文將對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進行分析,以期為相應教育人員提供些許建議與思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的背景下,社會對小學美術教育也提出了更加嚴苛的標準與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進程中,應該將教學重點轉變?yōu)橹匾晫W生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目標,提升學生藝術素養(yǎng)。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并且積極合理地引領學生藝術情感發(fā)展。當今時代,過去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全新時代下的小學美術課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研究各式各樣高效教學舉措,革新教學思想,將情感教育與小學美術教育最大限度上結合,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拉近師生關系
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對學生豐富的情感加大力度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拉近,同時,教師也可以更好地深入學生群體中,更深層次地了解學生當下的美術學習水平,進而改正自身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適合小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保證學生的美術學習成效。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世界,將情感教育作為主要的手段,促進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與交流,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加強對美術學習的重視,確保學生可以更積極地參與美術課堂學習,不斷找尋到適合自身的美術學習方法,如此,可以根本性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習和成長,讓學生對美術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和感悟。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美的識辨力
在小學美術中開展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藝術美、自然美以及生活美等識辨力,讓學生審美經驗得到豐富。審美經驗是人們的審美實踐體驗和經歷,是其在審美活動中所產生的認識與感受。在美術作品中,往往蘊涵創(chuàng)作者的態(tài)度以及情感,而對美術作品欣賞的過程即人們對美的感知、情感聯想與共鳴的過程。而開展美術教育的一個特點在于其情感性,主要是通過富有感情的藝術形象,在感性上打動學生,并對學生的行為起到正向的指導作用,實現學生對美的識辨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識別美丑,并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美術教學進程中引進情感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能力與美術素養(yǎng)的全方位進步。情感教育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重視學生實際學習需要以及學習規(guī)律的關鍵顯現,美術教師進行科學的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同時滿足學生成長需要,順應學生學習規(guī)律,同時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自主加入美術知識的學習進程中,在推進美術教學成效的同時,有效在情感教育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健全學生人格發(fā)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下,小學美術教師應該積極革新教學方式,合理應用更加新穎、充分滿足學生身體與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措施,將教學與學習密切融合。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借助生動充滿情感的美術課堂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切實體悟到美術的魅力,這也是引領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高效舉措。例如,《我的動物朋友》這一課程的內容是引領學生了解動物,教師可讓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從而讓學生產生出一種熱愛動物的心理,感受到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首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先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呈現各種各樣的可愛動物,讓學生觀看后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說一說喜歡哪些動物,為什么喜歡這一動物。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自主了解所喜歡的動物所具備的特點。其次,教師可以選擇一部分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動物,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動物為學生帶來的感受。在學生發(fā)言的進程中,教師應合理引領,讓學生感受到小貓的機靈、小狗的活潑等。這一過程是將知識內容與學生情感最大限度交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讓學生逐漸學會觀察世界、感受自然的關鍵渠道。再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畫出幾種小動物,實現學生經由顏色、線條等美術造型元素,表現出動物形象。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延展活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美術感受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為小狗、小兔等畫出不同的面部表情,為動物填上喜怒哀樂的情緒。有些學生會畫出笑臉,有的學生畫出生氣的表情,在此過程中,學生將自身的情感帶入繪畫中,也能實現個人情感與美術學習相交融。在課堂教學完畢前期階段,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小游戲,教師抽取動物卡片,讓學生觀察卡片并臨摹動物的體態(tài),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想象力,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喜歡動物、尊重生命的情感。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將個人情感與美術教學相融合,能推進學生快速投入美術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美術思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充盈學生的人生閱歷,實現學生情感的熏陶。
(二)引導學生用心創(chuàng)造作品,表達真情實感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更真切地表達自身的情感。教師可以利用有意義的節(jié)假日布置美術任務,讓學生根據節(jié)日的特點創(chuàng)作一幅可以將內心情感表達出來的畫作。如在教師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教師、最難忘的一節(jié)課;在母親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媽媽的畫像畫出,送給自己的媽媽作為母親節(jié)禮物,或是制作精美的卡片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等,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在引導學生用心創(chuàng)造作品的基礎上,教師可在課堂上展示每名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相互參觀、交流與講解,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由來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介紹給同學與教師,如此一方面能增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另一方面能將情感教育有效滲透到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又如,在學習“我的動物朋友”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還有原因,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分享與交流,并說出這些動物給自己帶來的感受,進而有效結合起教學內容和自己的思想情感,利用線條、色彩等元素來將自己喜愛的動物形象繪畫出來,如此一方面能發(fā)散學生的想象力,一方面能幫助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借助多媒體設備與音樂結合教學
在小學美術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美術實踐教學,這樣不單單可以極大程度提升教學成效,也可以幫助學生高速集中注意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活躍的教學環(huán)境,豐富教學空間,將抽象知識展示給學生。例如,在向學生講授《爸爸媽媽》這一課程時,教師應該引領學生經由學習任務肖像構造,形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優(yōu)良習慣,并引領學生關心愛護家人。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欣賞歌曲《我的父親母親》,同時帶領學生深刻體悟音樂的魅力,將音樂元素引進教學課堂。在歌曲展示完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言,講授自己的父母,從而讓學生帶著回憶情感進行思考與表述。這時,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成為若干個小組,引領小組成員進行探索研究,同時明確討論標準與注意事項。在學生探索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指導鼓勵,點評學生的討論內容。之后,教師應該再次引進多媒體技術,用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預先準備好的教學素材,可以向學生展示著名畫家羅中立的作品“父親”,讓學生在賞析畫作的同時,感受畫家筆下的父親;展示木版畫“草原母親”,體悟母親的滄桑;展示油畫“洗頭”,讓學生通過觀看畫作想象媽媽為孩子洗頭的樣子。經由教師所展示的藝術作品,學生可以逐漸體悟到父母的辛苦勞動以及偉大。最后,教師引領學生將“爸爸媽媽”作為主題進行畫作的創(chuàng)作,同時明確創(chuàng)作標準,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繪畫過程中投入情感,學生完成繪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評價對方的作品,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除此以外,小學美術教師還應該將音樂、文學等領域之中的知識科學整理合并,通過多媒體技術的直觀呈現,推進不同科目知識的結合,指導學生體悟不同科目之間的共性,這樣一來,學生在美術教學課堂中不僅可以提高實踐能力,也可以充盈藝術素養(yǎng),陶冶自身情操。
(四)借助教學資源,積蓄更多情感
美術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合理借助自然環(huán)境以及校園與社會中的資源對學生展開美術知識教學。教師應以教學資源為輔助教學手段,以創(chuàng)新的講授式教學為主,深入融合多種美術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體驗到新形式新變化,真正發(fā)揮美術潛在的價值,提高教學的質量,以便更好地實現文化素養(yǎng)的目標,科學合理地開展高效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這種教學標準的確定為小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平臺。同時,美術教師在實際課堂中,不應局限在有限的資源里,而應更多地在原本具備的資源基礎上,探索與發(fā)掘全新的課程教學資源。在開發(fā)利用全新的資源同時,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也將會有所提升,這能夠提升學生的美術思維,提高學生對資源的整理合并以及利用能力。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我種的植物”相關知識時,可以采用靈活教學方式,積極引領學生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案以及作品,再引領學生親身到課堂外的花園或者動物園中,自主觀賞動物與植物,讓學生對植物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在學生觀賞完外界的植物形態(tài)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家中種植一種植物,如小盆栽、野花等。學生在游覽動物園與植物園以后,學習熱情被有效激發(fā),從而在課后的自主實踐進程中也能夠更加積極投入。
在下一節(jié)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種植的植物帶到課堂中進行分享,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種植的植物有怎樣的特點?對這一種植活動有怎樣的感受?有些學生會回答:“種植物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有些學生說:“種植物很好玩,我以后要當植物學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播放與植物畫作相關的視頻,并且伴隨典雅古典樂,充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教師應該重視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觀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促進美術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在帶領學生切實感受的基礎上,使學生提升學生了美術學習熱情,并在潛移默化中熏陶情感,可以實現學生美術能力與實際實踐能力的同步進步,這也符合情感教育標準。
(五)創(chuàng)設第二課堂
小學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持續(xù)對小學美術的教學內容進行革新與完善,也就是對美術教學內容不斷調整,使其符合小學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從而可以最大限度激起小學學生在美術學習進程中的熱情。教師可以通過科學設計、組織美術第二課堂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多樣性、生動性以及趣味性的活動當中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一方面是根據美術教學需求來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自然來進行觀察與感悟,把自己對生活中各類事物的觀察與了解內化為內心的情感,同時對其賦予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并將其繪畫出來。一方面還可結合學生具體需求來組織競賽性、互動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相互賞析還有舉辦畫展等方法來互相學習,互相協作共進,將自己對美術的“愛”表達在每幅作品當中,讓學生可以在多元化的情感體驗的驅動下,豐富自身情感,感受到美術的美好。如,在組織主題為“春天”的寫生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選擇繪畫的對象以及描摹的角度,自己確定繪畫主題思想啊與情感,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會將其意識、情感以及思想體現在作品的色彩以及形式當中,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會得到突顯。又如,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小學學生在閑暇時間去藝術館進行參觀,讓學生切身感受藝術氛圍,獲得不一樣的藝術體驗,在學生參觀以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參觀藝術館的心得體會,利用第二課堂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若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得當,對學生來說,它的影響會是終生的。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多樣的情感,并鼓勵他們用多彩的方式藝術化地表達情感,對小學生情感的熏陶、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有極大的好處。而且情感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用藝術的方式為例引導學生恰當地內化情感,正確地表達情感,多樣地釋放情感能幫助學生以美的形式展現情感,對學生而言,以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方式釋放情感也極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因此,情感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把握時機,以提升學生審美修養(yǎng)為目標,采用多種情感滲透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以情感引領學生,陶冶學生藝術情操,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培養(yǎng)他們藝術創(chuàng)新的能力。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