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目的:探究強化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內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強化風險管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60人。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較高,風險事件發生率(6.7%)較低,且生活質量改善更明顯(P<0.05)。結論:強化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關鍵詞:風險管理;內科護理安全;應用效果
在醫院工作中,護理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護理質量的好壞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當前,護理界對護理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保障患者的治療安全,必須準確的識別并妥善處理潛在的各種護理風險。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強化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內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人。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48.64±10.12)歲;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49.17±9.51)歲。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護理對照組。強化對觀察組的風險管理:(1)成立風險護理小組。組長為護士長,組員由經過風險管理培訓的護理人員組成。(2)對內科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小組成員需要對現階段的護理管理制度、護理程序及經常發生的風險事件等進行風險評估,通過研討會的形式對存在于日常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3)不斷改進風險管理措施。①細化分工:細化護理人員每天的工作任務,明確分工,小組長需要風險質控護理人員每日的工作量;②將工作目標制定出來:每月需要制定出來人員的工作目標和計劃,根據計劃將工作進度完成,同時對護理質量進行監督,及時向護理人員反饋存在的相關問題,并積極解決;③風險排查:每周都需要風險排查護理工作,分析出現風險的原因,同時將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制定出來。
1.3觀察指標
(1)護理質量評分,得分與護理質量水平呈正比;(2)風險事件;(3)參照簡明健康量表(SF-36)評價生活質量。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用“()”、[n(%)]表示,“t”、“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風險事件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生活質量:觀察組干預后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患者明顯增高了對護理工作的要求,出現的新業務、新技術會使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增加。在醫院系統中,內科屬于一個十分重要的科室,該科室的主要特點為工作強度大、風險事件多、人流量大、患者年齡大等,老年人是內科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他們多存在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較易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加大了護理工作的難度。
通常情況下,內科患者會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疾病合并發生,血壓、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較易出現各種不良事件,例如墜床、跌倒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護理風險指的是可能發生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事件。本文通過探究強化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及效果,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較高,風險事件發生率(6.7%)較低,且生活質量改善更明顯(P<0.05)。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強化風險管理,能夠使護理人員及時的識別各種潛在的風險事件,并制定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定期實施質量、風險質控,能夠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提高護理質量,進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在內科護理安全中強化風險管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常海麗,和元春.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 保健文匯,2021,22(8):107-108.
[2]鄭紅.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常見風險與安全對策分析[J]. 健康必讀,2021(11):75.
[3]王林香. 強化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思考[J]. 中國保健營養,2021,31(16):295-296.
[4]王芳.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會[J]. 中國保健營養,2021,31(31):180.
[5]段又月. 預見性風險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 智慧健康,2021,7(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