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今菁 章柳倩

摘要:目的:探究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間抽選我院收治的8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雙盲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研究組(實施全面護理干預),每組43例。比較兩組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操作時間、聽力改善時間、中耳炎癥吸收時間、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干預后的VAS評分低于常規組,而操作時間、聽力改善時間、中耳炎癥吸收時間短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NSNS評分高于常規組,而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刺術中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可以縮短操作時間和康復周期,緩解疼痛,降低并發癥風險,讓患者更滿意。
關鍵詞:鼓膜穿刺術;全面護理;分泌性中耳炎;疼痛;護理滿意度;并發癥
前言
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病機制復雜,臨床尚未完全明確,其與機體免疫反應、耳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等有密切聯系,會引起患者耳鳴、耳痛、耳悶、聽力下降等癥狀,嚴重可引發耳聾,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臨床多采用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能有效解除病變,提升患者聽力。但患者缺乏對手術和疾病的了解,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影響操作、康復。因此,臨床必須配合針對性的護理保證治療的有效性。全面護理可以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提供優質的照護,充分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在疾病轉歸方面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次研究為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間抽選我院收治的8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雙盲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納入標準:經鼓膜檢查等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者;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同意參與研究;符合鼓膜穿刺術條件者;認知功能正常,能良好溝通者。排除標準:合并神經功能異常者;有精神病史者;依從性極低者;伴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常規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18~70(42.63±6.25)歲;病程1~5(3.02±1.05)年。研究組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18~69(42.02±6.47)歲;病程1~5(3.14±1.41)年。兩組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開展前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即進行疾病宣教、手術解說、心理疏導,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告知患者各項注意事項,有任何問題都應第一時間告知醫護人員等。
研究組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即通過誘導式詢問法詳細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通過鼓勵、暗示、肯定等方式糾正其錯誤認知,安撫其負面情緒,防止情緒波動過大影響手術效果。詳細闡述手術中的要點,告知手術成功率和安全性,安排成功案例與患者分享經驗,消除患者的抵觸情緒。術前充分準備和消毒所用器械、物品,檢查搶救物品是否齊全。術中引導患者保持舒適體位,面朝患者并親拍其肩部,予以鼓勵。嚴格進行無菌性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變化,若出現面色蒼白、冒汗等現象,應第一時間向醫師反映處理。術后查看患者的咽喉部情況,告知其各種注意事項,如遠離噪音、減少耳機使用次數和時間、清淡飲食、合理運動休息、禁止游泳和頭部淋浴等,減少耳部刺激。告知患者離院后何時復查,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呼吸道感染誘發疾病等。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操作時間、聽力改善時間、中耳炎癥吸收時間、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鼓室粘連、內耳損傷、鼓膜穿孔、中耳感染)。
VAS評分:在一張A4紙上畫一條10cm的直線,將其分為10段,分別標注“0~10”,讓患者抽選一個數值代表自身的疼痛感,分數越高疼痛感越強。
NSNS評分:該評分共有19道題目,涉及護士的工作能力、巡房次數、解答方式、病患了解程度等,以1~5分評定,分數越高越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計包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檢驗,若t<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各項指標
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常規組,操作時間、聽力改善時間、中耳炎癥吸收時間短于常規組,而NSNS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并發癥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討論
分泌性中耳炎屬于一種非化膿性疾病,是由于鼓室積液所致,會引起患者聽力下降,也是致聾的重要因素之一。鼓膜穿刺術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但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焦慮不安等情緒,影響其配合度,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和術后康復。通過全面護理,能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醫師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減少并發癥風險,縮短病程,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疼痛評分、手術操作時間、癥狀改善時間、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較常規組更佳,可見全面護理的優勢。術前,綜合了解評估患者的心理真實想法,能及時糾正其不良認知,提升治療自信心,讓患者積極配合工作,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密切配合醫師,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術后認真查看患者的情況,能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減輕疼痛,消除患者的各種顧慮。通過術后健康指導,能消除刺激穿刺點的因素,為疾病恢復奠定良好基礎,進一步縮短康復周期,預防并發癥發生。無論是術前,還是術中、術后,全面護理都通過最直接的方式予以患者行動、心理、生理上的支持,讓其獲得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最終能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刺術中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可以縮短操作時間和康復周期,緩解疼痛,降低并發癥風險,讓患者更滿意。
參考文獻:
[1]高玲.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方法及效果[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05):304-305.
[2]王敏.現代護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圍術期聽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9,25(08):184-185.
[3]李秋蟬,郭巧玲.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護理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31):114-116.
[4]丁敏,王桑,余媛,等.護理干預對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19):168-171.
[5]熊芬.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全面手術護理[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011(03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