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暢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在進行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患者治療時,選擇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探討其臨床和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錄入的46名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實驗對象。分別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中錄入23名患者,實驗組中錄入23名患者。對照組內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選擇經陰道子宮切口憩室修補術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擇腹腔鏡下子宮切口憩室修補術進行治療。在手術完成后按要求對患者進行為期6~12個月的隨訪,在治療完成后對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記錄,并評價最終治療質量。結果: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手術指標顯然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產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進行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患者的臨床治療時,將腹腔鏡子宮切口修補術應用于其中,不僅能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術指標,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臨床可應用價值良好,值得進行進一步的推廣。
關鍵詞: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腹腔鏡手術;剖宮產并發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verticulum patients with uterine incis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and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uterine incision diverticulu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objects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2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nsvaginal uterine incision room repair,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uterine incision room repair.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s required for 6-12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urger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ll patients was recorded and the quality of final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s: cesarean sec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terine incision room, laparoscopic repair of uterine incision was applied to them, not only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index of patients, while minimizing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statu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can be a good,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 Uterine incision diverticulu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Cesarean section complications;
子宮切口憩室是剖宮產最常見的一種遠期并發癥,這種病情一旦發生,則會導致患者出現陰道異常流血,部分患者還會表現為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的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感染風險。同時這種疾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性生活增加患者的二次妊娠難度,目前臨床上在對這種疾病進行研究時,醫務人員并未對疾病的發病機理進行確認,而這也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醫務人員推測可能與子宮下段,宮頸邊緣相較于宮體邊緣更薄,以及切口上下緣,收縮強度存在差異,有一定的關聯,但具體的致病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憩室的實際發生率相較于臨床診斷來說明顯更高,而在某些地區最高可達到56%。我國目前還缺乏對憩室進行治療的統一標準,而做好有效的治療方案探索,對于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來說,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醫務人員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價時,需要了解憩室出現的原因,并做好綜合性的手術治療,以保障患者的康復。本次研究探討分析在進行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患者治療時,選擇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探討其臨床和應用價值。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錄入的86名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實驗對象。分別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中錄入23名患者,實驗組中錄入23名患者。對照組內所有患者年齡區間值為23~35歲,平均年齡值為26.4±7.8歲;實驗組內所有患者年齡區間值為23~36歲,平均年齡值為25.5±6.4歲。
納入標準:患者具有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史;陰道超聲檢查患者子宮切口瘢痕部位存在裂隙樣肌層無回聲區或者液性暗區與患者的宮腔相通;患者認知功能正常,患者家屬或患者自身對于臨床治療工作有完整知曉度;
排除標準:患者入院時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情況;患者基本資料不完整或無法接受后續隨訪調查;患者本身或患者家屬對治療工作表示不同意;患者入院時合并存在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
患者住院后個體資料登記有效,并將患者基本資料交由臨床醫療統計學研究人員進行數據分析,臨床統計審核后確認通過,本次研究患者基本資料可錄入數據庫進行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經陰道子宮切口憩室修補術進行治療。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全身麻醉;將患者調整為膀胱截石位,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并常規放置陰道拉鉤,將患者的宮頸充分暴露,隨后應用宮頸鉗向下牽拉患者的宮頸,上唇按要求注射0.9%生理鹽水與患者的膀胱間隙,同時向上將膀胱推開,于患者宮頸狹部將患者的瘢痕組織顯露,采用探針對患者的宮腔進行探查,確認其中的薄弱組織,并將憩室病灶顯示,將憩室內的陳舊性血塊進行清除,并按要求修剪切口,在完成手術后采用2-0可吸收線連續進行切口縫合。
實驗組內患者在接受手術時,采用腹腔鏡下手術方案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要求患者調整為膀胱結石位,醫務人員按要求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并建立人工氣腹,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腹腔鏡探查,將患者的子宮前壁瘢痕以及膀胱粘連充分松解。通過透光實驗確認患者的子宮切口憩室范圍,并且在腹腔鏡下進行標記,將患者子宮切口憩室進行剔除,按要求縫合創口并完成手術沖洗和清理。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 手術治療情況:手術時長、手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手術后的并發癥(住院期間):術后出血、膽漏、腹腔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0?for?windows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用率(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達,以P<0.05作為統計學意義存在的判定標準。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手術指標顯然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產生率對比
本次研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產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剖宮產手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是臨床上婦科的常見疾病,而這種疾病的發病率,近年來剖宮產應用率不斷升高有密切的關聯,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臨床所選擇的治療方式為藥物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雖然藥物保守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陰道流血癥狀,但僅僅局限于無生育要求的患者的治療中。隨著近年來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手術對憩室進行消除,使患者恢復正常組織結構,是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式,而常見的手術路徑包含經陰道、經腹以及腹腔鏡等手術,不同的手術會對患者再次妊娠結局產生直接影響,而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是保障患者康復的關鍵。
傳統開腹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手術創傷,并且在手術期間患者的出血量較多,這種手術方案十分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同時這種手術會在患者的腹部留下瘢痕。而宮腔鏡手術對于醫務人員有較高的要求,由于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子宮切口薄弱處進行操作,所以有可能出現肌層穿破甚至損傷膀胱的情況。經陰道子宮切口憩室修補術,在應用過程中利用天然的陰道腔道進行手術操作,不僅損傷較小并且操作簡單,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較高,同時手術后患者出現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但這種手術方案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術業狹窄的風險,所以手術人員需要具有較為豐富的手術經驗。腹腔鏡下子宮切口憩室修補術,在應用時可通過腹腔鏡獲得較為清晰的手術視野,對于盆腔粘連的患者,也能夠通過腹腔鏡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個體狀況,判斷患者的臟器關系,使膀胱能夠充分下推進,而保障手術范圍的準確性。而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具體的手術方式需根據患者的臨床病情作出相應的調整,一般情況下有條件的患者建議選擇腹腔鏡手術,而患者如果對于手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個體狀況良好,也可選擇經陰道子宮切口憩室修補術進行治療。在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治療效果明顯更優,同時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在進行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患者的臨床治療時,將腹腔鏡子宮切口修補術應用于其中,不僅能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術指標,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臨床可應用價值良好,值得進行進一步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蘭,余潔,杜世華,王潤秋,方前進,呂發輝,桑琳. 宮腹腔鏡聯合炔雌醇環丙孕酮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臨床療效[J]. 安徽醫學,2021,42(10):1106-1109.
[2]劉佳. 宮腹腔鏡聯合修補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效果研究[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20):38-39.
[3]高蘭翠,孫士瑩,陶彩霞,王妍,張召菊,衛兵. 二次剖宮產術中切除原子宮切口瘢痕組織對子宮瘢痕憩室形成的預防作用觀察[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21,22(05):530-531.
[4]孔豐華. 宮腹腔鏡聯合修補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臨床效果研究[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21,27(04):174-175.
[5]王燕. 兩種縫合技術對形成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瘢痕處憩室的差異分析[J]. 世界復合醫學,2021,7(07):84-86.
[6]冰清. 宮腹腔鏡下折疊縫合術聯合圓韌帶縮短術治療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憩室的療效觀察[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3):2198-2200+2189.
[7]童勝利,羅挺. 宮腹腔鏡聯合修補術對剖宮產后子宮切口瘢痕憩室的臨床治療效果[J]. 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3):2941-2944.
[8]王絲絲. 剖宮產術后憩室形成對輔助生殖助孕妊娠結局的影響[D].汕頭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