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啟明,沈廣林


AR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將圖像、多媒體以及云存儲等相關技術進行全面融合,這種技術實際上就是通過把真實場景進行虛擬化,實現了與虛擬物體疊加的效果。AR技術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未來傳承以及發展非常重要,屬于一種創新的傳承方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措施勢在必行,把AR技術應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終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傳承與發展。
近些年來,全球的科技水平逐漸提升,尤其是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已經在各個領域得以應用,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所做的數字化轉型研究成果逐漸豐富,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正式與數字技術融合,達到了保護和傳承的目的。目前,國內的數字技術應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研究越來越深入,通過一系列深入研究可以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效率,數字化技術能夠更加全面且便捷地展示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此來增強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重視程度。
2016年,承德豐寧滿族剪紙技藝被正式評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古至今,豐寧滿族剪紙技藝代代相傳,其手法精致,技藝精湛,這種剪紙主要是陽刻與陰刻相混合的手法,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剪紙手法逐漸沒落。很多手工藝逐漸失傳,甚至消失,因此對手工藝等進行有效保護成為當下社會較為關注的問題。文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寧剪紙為例,結合AR技術全面探索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過程。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現狀
十九大以來,河北省采取了多種措施針對即將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了一系列保護工作,經過長時間努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仍不理想,面臨的客觀因素較多。很多手工藝面臨著失傳、消失等諸多嚴峻問題,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非同尋常。
河北省在歷史上享有盛名,具備悠久的歷史積淀,這些文化積淀多數被列為文化遺產。其內容涉及較廣,包括民間工藝、體育競技、雜技等許多不同種類。如武強年畫、豐寧滿族剪紙、吳橋雜技、滄州武術、唐山皮影、康保二人臺等,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以來,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傳統的推廣方法主要以線下展覽、宣傳、傳承人展示等形式為主,而對于文化傳承基本采取口傳身授的模式,在推廣內容層面多數都以形式化為主,真正缺乏情境性、交互性以及趣味性,因此急需深度開發,必須加強數字傳承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AR技術結合的意義
目前,數字媒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被應用于很多領域,數字媒體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衍生而來的新產物,屬于信息技術范疇,對社會發展以及科技創新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是一種創新模式。
時代發展與手工藝結合。數字媒體技術作為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狀態下的產物,AR技術可以實現信息高速傳播,以此來提升傳播效率,在非遺的展示與傳承方面,可以為廣大觀眾以及學習者清晰且全方位展現制作過程以及技術手法等,這種展示和傳播更加全面、真實。而基于藝術層面,可以使得傳統藝術數字化,通過數字媒體技術將藝術展示出來,以此來達到動態效果,另外還能夠提升傳統技藝的互動性,對于一些非遺手工藝類項目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與非遺傳承與保護進行融合,能夠將民族傳統文化活靈活現地展現給后人。
傳統技藝與民俗文化的結合。要求從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思想、道德思想等層面出發,充分發揮新時代技術優勢,將兩者結合起來,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可持續發展。豐寧剪紙內容多以展現滿族傳統文化,民俗在新時代下,逐步被人們遺忘,民俗文化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結合AR技術可以更加完美的展示出民俗文化,將民俗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現、傳承與發展。基于AR技術可以將非遺剪紙技藝進行動態展示,進行推廣,甚至向全世界進行傳播,可以提升人們的關注度,以及增強文化自信。
AR技術可以實現人機交互,將現實景觀進行模擬,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幫助人們深切感知客觀物理世界。增強現實技術實際上是基于虛擬現實將實體場景進行了數字化處理,使其形成數字影像。該技術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虛擬物理世界的創新技術,可以通過圖像、視頻、3D模型等將真實物理世界進行疊加,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連接。豐寧剪紙文化技藝可以通過AR技術展現出各種魅力,以此來傳承和弘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數字技術與市場推廣融合。在豐寧剪紙文化技藝中,加入AR技術可以將其轉化為3D動畫,提升交互性,增強傳播效率,另外還可以在圖像中加入語境,以此來增強技藝與產品的真實性,使得人們在學習或者購買手工藝品的過程中實現傳播價值。作為國家級非遺技藝,通過網絡來推廣剪紙產品與技藝,可以擴大宣傳范圍,增強豐寧剪紙的文化價值,對于剪紙技藝傳承和保護,以及剪紙技藝的未來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AR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的表現特征
AR技術本質上是基于VR技術逐漸發展起來的產物,AR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個行業,如教育、培訓、醫療、設計、廣告等。可以通過屏幕展示出虛擬場景,實現與真實場景疊加,近些年來AR技術不斷發展,已經突破VR技術瓶頸,對于廣大用戶而言可以增強互動感。
虛實結合的效果表現。AR技術能夠把真實環境與虛擬信息實施深度融合,屬于一種數字化技術,這種技術的特征表現為非完全沉浸式體驗,以此來提升用戶的體驗感,使得用戶能夠體驗到接近于真實的虛擬環境,進一步增強用戶的視覺感,起到補充現實環境的作用。AR技術能夠將現實環境虛擬化,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將現實環境投放出來,用戶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效果更好的真實物體。通過AR技術建立非遺數字化保護措施,能夠提升用戶的體驗感。
實時交互式互動。非遺進行數字化保護的過程中,需要科學應用AR技術,通過該技術能夠提升用戶互動性,以及用戶的體驗感。用戶在體驗非遺產品或技藝時,可以使用AR設備親身感受,用戶與AR設備可以進行實時互動,進而增強體驗感,提升非遺技藝的趣味性。
感官的知覺體驗。近些年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逐漸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屬于文化資源類,目前在數字技術的促進下,很多非遺類產品以及技藝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處理后,在終端設備上以圖像、動畫等各種綜合方式呈現,此時的非遺產品是可視、可聽、可互動的狀態,將其轉化為非遺數字化資源,增強了用戶體驗感,用戶對非遺產品以及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
AR技術“活化”非遺剪紙工藝
將豐寧剪紙文化元素采集與分析。課題組成員到豐寧滿族自治縣和承德市俊鳳剪紙博物館進行了調研,對豐寧剪紙工藝特點、歷史沿革等文化元素進行采集與分析。
基于豐寧剪紙文化的元素,對其進行提取與應用,將豐寧剪紙特色、工藝特點、歷史沿革等實施深入挖掘,設計“E游承德”APP,并結合Html5制作互動類游戲,展示剪紙視頻,通過設計剪紙拼圖游戲可以提升用戶互動性,讓游客感受豐寧滿族剪紙文化,同時讓用戶自發分享,進而更加有效的傳播出去。
通過手機掃描剪紙作品二維碼、避暑山莊剪紙明信片等,將剪紙作品立體展示。對避暑山莊三十六景進行3D建模、渲染,然后進行模型輸出,基于AR技術的二維識別功能、跟蹤定位技術,識別與定位制作的“避暑山莊”AR剪紙明信片,定位錨點為明信片中的標志性建筑設計圖形,計算機再根據定位錨點生成虛擬的建筑圖形,使數字化內容與AR剪紙明信片中的信息一一對應,從而實現現實與虛擬的融合。用戶只要在AR剪紙明信片上進行掃描,立體的虛擬3D景點建筑圖便呈現在屏幕上,這種三維形態的虛擬數字信息能與現實世界中相應的實體物質媒介載體相互疊加與融合,通過交互式的人機界面,能給予參與者一種新型的感知體驗模式,從而切身感受到承德旅游景點背后的文化內涵及歷史價值,更加深刻地認識豐寧滿族剪紙文化。
豐寧剪紙擁有悠久的歷史積淀,也傳承了剪紙人的初心和匠心。結合AR技術,將承德豐寧剪紙的技藝等通過現代數字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傳承,弘揚,創新了豐寧滿族剪紙文化的傳播形式,增強豐寧剪紙技藝的文化內涵以及藝術價值,讓這門傳統的手工藝再次煥發出光彩,為豐寧剪紙技藝傳承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題項目:202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基于AR技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展示與實踐探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10201495。
作者單位:河北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