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彪



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復興,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人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內容,文化不僅是歷史的承載和延續,更是人們生活習慣和民族風俗的具體表現。古建筑文物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類,可以說古建筑包含我國所有已知的美學觀點,是中華民族藝術之集大成者。但從目前古建筑保護情況來看,古建筑面臨著被破壞的危機,雖然近年來文化意識不斷增強,使文物保護力度隨之加大,但針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古建筑文物造成影響。文物的保護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更是每個公民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全民參與保護,才能在文物保護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古建筑養護現狀
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和辛苦建筑了很多巧奪天工的建筑。隨著時代不斷推移,這些古建筑都失去往日的光彩,但是依然體現出了歷史價值和歷史文化,讓我們對古代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為了維護和修復古建筑,我們總結和學習了很多方法,文章舉例闡述一些觀點。
在古建筑保護過程中,要求盡量看不出修繕痕跡。由于我國古建筑修繕方式具有多樣化,主要有以下幾種修繕方式:根據之前古建筑顏色進行修繕,將古建筑的顏色、紋路、質感進行還原,讓人很難分辨出真假;通過將修繕部分標注出來,不對其進行還原處理,讓人們能一眼看出修繕后和古建筑原來的區別,將古建筑物和現代修繕技術相對比。不同修繕人員對于古建筑修繕理解不同,使用的修繕方式也不同。
古建筑文物修繕應遵循的原則
遵循文物保護的特殊性。在文物保護過程中,要以文物保護的特殊性為基礎,嚴格遵守文物原狀規定,不得隨意更改。由于文物本身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等特點。相關人員在修繕時,不能為了滿足現代人們需求,隨意改變古建筑物的原本面貌,要針對古建筑原本面貌進行修復,降低更換范圍和更換次數。并且修繕人員在修繕以前,要對現場古建筑文物現狀進行仔細研究,收集相關數據,對古建筑外貌進行描繪,可以將3D打印技術融入到古建筑修繕當中,構建古建筑模型,將修復模型和修繕方式上報給有關部門,通過審核后再進行修繕。
古建筑文物保護原則。古建筑文物保護和傳統建筑維修有較大區別,至今為止還未有相關的借鑒經驗,只能憑借修繕人員的工作經驗來實施。將工作具體要求和古建筑具體情況結合,才能讓修繕工作有序實施。但由于文物修繕工作在我國運行時間較短,修繕工作人員水平差距較大,很多修繕人員對修繕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因此我國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強修繕人員的培訓工作,讓修繕人員能夠認清修繕工作對古文物的重要性,將古建筑文物修繕原則貫徹到底,加強修繕部門人員對工藝的深入了解,在具體工作過程中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修繕工作進行指導,遇到一些特殊問題時,讓技術人員先做技術示范,出具修繕樣板,從而落實古建筑文物保護原則。
做好修繕記錄和查閱工作。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提高。古建筑文物保護施工步驟較多,需要做好古建筑文物修繕記錄工作,這對保護文物修繕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文物保護工作的核心部分。如果修繕記錄存在錯誤,會給整個修繕工作帶來巨大損失。比如,在針對新遺址文物保護過程中,要對其內部結構進行修復,根據其他現存的遺址文物推算出新遺址大概面貌,確保文物的真實性和歷史性,盡量讓文物展現出原有的歷史文化。修繕古建筑記錄通常采用繪畫、拍照、視頻等方式記錄,對某些被損壞部位進行詳細記錄,按照損壞情況對其進行判定。比如,當古建筑出現腐蝕、脫落、裂痕等現象時,修繕人員要嚴格按照古建筑原有情況來進行記錄,盡量多查閱古代書籍,完善古建筑的詳細情況,確定古建筑修繕方向和修繕方式,給修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古建筑保護存在的問題
古建筑保護意識淡薄。在我國古代建筑保護和修繕過程中,對古建筑保護存在意識的不足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由于我國人口數據較多,人們的性格態度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大差異,很多人對于政府開展的保護古建筑文物為主體的活動存在忽視;部分人在金錢的引誘下,不遵守文物相關法律法規,大量拆除古建筑文物,這些不恰當行為導致古建筑文物受到嚴重損害;由于我國經濟水平不斷增長,大量人們將旅游作為一種度假方式,大部分地區將古建筑改為旅游景點,并且由于缺乏限制措施,導致旅游景點的人數往往會超出古建筑承受能力,從而對古建筑造成嚴重傷害。
古建筑文物修繕方式有待提高。古建筑文物是我國五千年歷史的見證者,歷經滄桑,很容易出現破損現象(見圖1)。并且伴隨著旅游行業和現代文化不斷發展,導致大量古建筑文物受到破壞,針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要采取專業修繕措施。但由于現代建筑和古建筑建設風格和建設方式完全不同,導致我國古建筑修繕方式十分缺乏,很多建筑隊伍都不了解古建筑結構,對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無法理解,如果盲目進行修繕,會給古建筑完整性造成巨大影響(見圖2)。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在逐漸完善古建筑科學的修繕方式,但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給修繕工期和建立專業修繕隊伍產生嚴重阻礙。例如,位于晉祠的關帝廟,此建筑主軸線的北側為昊天神祠,坐北朝南,單檐懸山頂。是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修繕方式不妥善,導致屋面瓦件松動、脫節、殘破,并且檐頭構件有所缺失;尤其是后坡筒瓦表面大面積呈現細小蜂窩狀;瓦件脫節處寬達20~40毫米,(見圖3)。
缺少文物保護制度。在文物保護過程中,古建筑屬于較為特殊的類型,其他文物可以通過建立博物館,在專業工作人員的保護下妥善安置。但古建筑物的體型過于龐大,無法實現這樣的保護措施,由于保護措施不完善,所以古建筑文物類型涉及的修繕工藝十分復雜,且本身擁有極其特殊的含義,給修繕工作造成一定難度,再加上我國的傳統修繕技術傳承,大部分都是采用家族傳承,從不對外,導致很多傳統修繕工藝瀕臨失傳,給我國古建筑文物修繕工作帶來巨大阻礙。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晉祠社區懸甕山麓,距離市區25公里,由于當地環境惡劣,長期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降雨量較多,缺乏文物保護制度,導致晉祠內部梁架嚴重變形。用肉眼觀察,可以看到屋架整體向西北傾側。經過勘測:北次間六架梁上西側瓜柱柱頭向西北傾45毫米;東側瓜柱上隨檁枋拉開70毫米,金檁拉開40毫米,角梁后尾已經斷掉。 明間北縫六架梁上東側瓜柱頭向南傾50毫米;明間北縫四架梁上脊瓜柱頭向南傾30毫米。西南外八棱角柱向前(西)傾40毫米;東南外八棱角柱上后檐檁與柱底相對前傾90毫米,柱頭上頂的垂蓮柱已經彎曲變形。柱頭與柱底相對后傾(向東)60毫米(見圖4)。
古建筑文物保護經費投入不足。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在古建筑保護過程中,投入經費存在較大缺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國家財務在文物保護當中的經費和文物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我國對古建筑文物保護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國家政府方面逐漸加大對古建筑文物資金投入,但由于需要修繕的古文物較多,修繕工作比較繁重,國家財政投入方面未能滿足實際修繕工作需求,很多項目都缺乏后續支持;由于保護經費范圍優先,國內文物保護經濟主要存在于國家級和省級古建筑文物保護,此范圍外的文物保護需要用到的費用并不是完全由政府承擔。
古建筑保護工作的措施
控制古建筑旅游人流量,提高人們對古建筑保護意識。想要促進我國古建筑保護和修繕工作。要從提高人們古建筑保護意識出發,政府部門要加強古建筑保護宣傳,讓人們明白古建筑保護的重要性,全面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政府部門可以將文物保護宣傳工作和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創建文物保護宣傳短視頻,介紹我國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和背景,讓人們在關注和欣賞過程中,提高保護意識。要控制旅游人流量,提高古建筑保護效率。根據我國旅游承載規范和古建筑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旅游承載量,避免古建筑文物遭到破壞,規定每日人流量不得超過人數,瞬間人流量,一旦超過規定數字,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要暫停售檢票,達到保護古建筑的目的。
完善古建筑保護和修繕方法。在古建筑修繕過程中,當木構建部位損壞時,應該確保木柱墩搭接長度是柱直徑2~3倍。接頭中心線要和圓柱中心線成一條直線,接縫處要連接嚴密。嚴禁將沒有加固改正部件和損壞部件應用于古建筑修繕工作。當需要使用原有部件時,要嚴格按照原有受力方向對古建筑進行修復,不能出現錯位情況。在對古建筑屋面進行日常維護時,要將屋面上的雜物清理干凈,再將已損壞部位進行修復,一旦發現屋頂瓦片有破損情況,應當一定時間更換新瓦片,瓦壟處需要使用干凈水沖洗,確保瓦脊和瓦壟處的干凈和整潔,兩者連接處,不能出現明顯高低不平的情況,整個屋面漿色必須保持均勻,墻面抹灰要確保扎牢,防止出現虛軟和裂縫等現象。
作者單位: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