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逸
“微信清粉”通常指利用軟件識別和清理通訊錄中那些基本不聯系或拉黑自己的好友,但這些所謂的“微信清粉軟件”真的安全嗎?不!“微信清粉”可能只是一個幌子……
2019年至2021年,被告人段某某和王某、陳某某(均另案處理)經事先商議,由被告人段某某、周某某共同開發“微信清粉軟件”、搭建服務器,并通過推廣該軟件非法獲取大量微信個人信息后上傳至服務器;同案人王某、陳某某將上述非法獲取的個人信息提供給他人使用,共同牟取非法利益。經鑒定,去重后在涉案“清粉軟件”服務器中查出公民個人信息記錄共計710余萬條。
2021年9月16日,被告人段某某、周某某被公安機關抓獲,兩人到案后均如實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實。
2021年11月30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被告人段某某、周某某提起公訴。
焦點一:被告人開發“清粉軟件”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是否符合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構成要件?
公訴人認為:被告人段某某糾集被告人周某某共同開發“微信清粉軟件”并搭建服務器,非法獲取大量微信個人信息710余萬條,并提供給他人出售,共同牟取非法利益,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3條之第1款、第3款的規定,應當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焦點二:如何區分兩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
公訴人認為:被告人段某某和他人經事先共謀,指使被告人周某某共同開發“清粉軟件”,又積極實施推廣“清粉軟件”的行為,將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分享給同案人并平分收益,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應當認定為主犯。被告人周某某受段某某指使參與開發“清粉軟件”、管理“清粉軟件”服務器,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應當認定為從犯。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
本案是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新型案件,在行為定性方面,應把握個人信息的“可識別性”標準,注意區分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與個人信息的關系。在主從犯的認定方面,應當根據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全面研判。對于在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的積極參與者,應當依法認定為主犯。隨著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網日漸嚴密,需要進一步推進依法打擊與犯罪預防的有機統一。
被告人以“微信清粉”之名,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之實,犯罪手段迭代升級,犯罪行為令人警醒。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用好個人信息保護“準繩”,依法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切實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信息化時代下,檢察機關將持續聚焦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深化推進司法檢察工作,以更高質量的檢察履職助推更全面的個人信息犯罪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