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昆朋 潘凌峰 楊小超
冠心病心絞痛為常見心內科疾病之一,多發于老年人,病因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心絞痛長期反復發作,可降低患者心功能,最終可繼發心肌梗死等,嚴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1]。介入手術為冠心病最有效治療手段,可迅速疏通梗阻血管,減輕心肌缺血狀態,但其不良作用大、價格昂貴。而西藥治療雖能一定程度抑制心絞痛發作,但長期服用易損害肝腎功能。故積極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十分必要。中醫認為冠心病心絞痛病位在心,病因與機體氣滯、寒凝、血瘀、痰濕等有關,故宜以驅寒、理氣、化痰、散瘀法治療[2]。豁痰化瘀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理氣活血、化瘀通絡、溫陽驅寒的功效,契合冠心病心絞痛病因病機。本研究為進一步分析豁痰化瘀湯的治療效果,選取孟津縣中醫院冠心病心絞痛患者92例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前瞻性選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孟津縣中醫院92例冠心病心絞痛(痰濁痹阻證)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西醫組46例,女21例,男25例;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7年,平均(3.84±1.48)年;年齡57~74歲,平均(65.36±4.22)歲。聯合組46例,女18例,男28例;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7年,平均(3.47±1.39)年;年齡56~73歲,平均(64.82±3.98)歲。2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標準:符合《內科學》[3]中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靜息心電圖可見典型心肌缺血性變化,心絞痛發作1~3次/d,持續時間約5 min。中醫標準:符合《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4]標準,辨證證型為痰濁痹阻證。主癥:胸痛、胸悶;次癥:氣短、心悸、腹脹、乏力、身體困重、納差、苔滑膩、舌淡紫暗、脈弦數、澀、沉,至少具備1項主癥、2項次癥。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西醫及中醫辨證標準,年齡55~75歲;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精神障礙、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病變;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主動脈狹窄、高血壓病等疾病;入組前1個月出血傾向及手術史;過敏體質或所涉藥物敏感。
1.4 方法西醫組以硝酸異山梨酯片(吉林金恒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635)治療,口服,3次/d,10 mg/次。聯合組于西醫組基礎上加用豁痰化瘀湯,方劑組成:法半夏15 g,赤芍10 g,薤白15 g,瓜蔞皮10 g,枳殼10 g,當歸10 g,桃仁7 g,柴胡10 g,丹參10 g,川芎10 g,九香蟲7 g,川牛膝10 g,甘草5 g,紅花7 g。藥物浸泡30 min,煮開后小火煮30 min,煎煮2次,取藥汁400 ml,早晚2次溫服。2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療效:胸悶、胸痛根據無、輕、中、重分別記0、2、4、6分;氣短、心悸、腹脹、乏力等癥根據無、輕、中、重分別記0、1、2、3分。療效指數=(治療前-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100%。顯效:療效指數>70%;有效:療效指數30%~70%;無效:療效指數<30%。有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②癥狀改善情況:包括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③血脂水平:治療前、治療后分別取3 ml靜脈血,離心(3500 r/min,15 min),分離上清液,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北京普朗新技術有限公司,PUZS-300型)檢測2組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④血清指標:治療前后取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血清,以ELISA法檢測2組血清C反應蛋白(CRP)及白細胞介素-6(IL-6)含量,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生物公司提供。

2.1 臨床療效聯合組總有效率93.48%高于西醫組73.91%(P<0.05)。見表1。
2.2 癥狀改善情況治療前2組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發作頻率較西醫組低,持續時間較西醫組短(P<0.05)。見表2。
2.3 血脂水平治療后聯合組TC、LDL含量低于西醫組,HDL含量高于西醫組(P<0.05)。見表3。

表1 2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2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例,

表3 2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例,
2.4 血清指標治療前2組血清IL-6、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血清IL-6、CRP水平下降,且聯合組水平更低(P<0.05)。見表4。

表4 2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清指標比較 (例,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病變基礎,故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為冠心病治療關鍵。硝酸異山梨酯片為常用治療藥物,可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動脈和靜脈擴張,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灌注量增加,從而能減輕心肌耗氧,提高供氧量,改善心肌收縮力,增加缺血組織灌注量,緩解心絞痛[5]。但西藥治療患者需長期用藥,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療效。
中醫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胸痹”“心痛”范疇,上焦陽虛,陰邪上乘,胸陽閉塞,不通則痛為其基本病機,加之飲食不節,痰濁內生,脈道阻滯,從而繼發痰濁痹阻證[6]。故治療以理氣止痛、溫陽散寒、化瘀通絡為主。本研究顯示,聯合組總有效率93.48%高于西醫組73.91%,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優于西醫組,TC、LDL水平低于西醫組,HDL水平高于西醫組(P<0.05),提示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豁痰化瘀湯能進一步提高痰濁痹阻證冠心病心絞痛療效,改善血脂水平,抑制心絞痛發作。豁痰化瘀湯由桃仁、薤白、紅花、瓜蔞皮、法半夏、九香蟲等中藥組成,其中桃仁性平味苦,能入心、肝、大腸經,有潤腸通便、活血祛痰之功;紅花性溫味辛,可入肝、心經,起到散瘀止痛、活血通經的作用;法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胃、脾經,可達到消痞散結、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效果;薤白性溫,味辛,歸肺、心、胃、大腸經,有行氣導滯、通陽散結的作用;九香蟲性溫,味咸,歸腎、脾、肝經,可發揮溫中助陽、理氣止痛的效果;瓜蔞皮性寒,味甘,能入胃、肝經,具有利氣寬胸、潤肺化痰的功效;川芎味辛,性溫,歸膽、肝、心包經,有祛風止痛、活血行氣之用。諸藥聯用,痰、瘀同治,溫、涼并用,行氣、化痰相伍,養血、祛痰同施,從而能起到理氣止痛、化痰消痰、溫陽散寒之效。藥理學證實,丹參能改善血液黏度,拮抗血管平滑肌增殖,阻斷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生成,減輕心絞痛;紅花能增加一氧化氮水平,提高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能增強心肌興奮性,減輕心肌缺血,改善心臟功能;川芎能抗血管收縮,促進冠狀動脈擴張,調節心肌血供,減少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法半夏能改善血液灌流量,調節心肌供血,改善血脂水平[7]。因此應用豁痰化瘀湯能顯著改善痰濁痹阻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脂水平,減少心絞痛發作,提高療效。
研究表明,炎癥因子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進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其中CRP能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斑塊生成,且可促進凝血,加快血栓形成;而IL-6作為機體一系列炎癥反應重要參與者,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起到關鍵介質作用,能作為一種冠心病危險因子,反映病情程度及預后[8]。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聯合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西醫組(P<0.05),提示豁痰化瘀湯能下調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清IL-6、CRP水平,減輕炎癥反應。
綜上,痰濁痹阻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接受豁痰化瘀湯治療,能顯著改善血脂水平,減輕炎癥反應,抑制心絞痛發作,提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