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玉軍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持續進展的結果,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1]。主要病因包括藥物性腎損害、免疫性疾病腎損害以及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等,其癥狀主要表現為代謝紊亂、全身多系統疾病等[2]。消化系統癥狀一般最先出現,患者通常會感到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神經系統,出現心力衰竭,影響生命健康。臨床通常以前列地爾作為常規藥物,其對改善患者腎功能有一定的療效,但影響預后。中醫學中,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癃閉”“虛勞”的范疇,其治療應以益氣固表、補腎填精為本。溫腎培元降毒湯中有人參、黨參、生地黃、地龍、桃仁、紅花等中藥,中藥灌腸方劑中包括黃柏、煅牡蠣、蒲公英、丹參等,可利尿排毒、疏導腠理、通調血脈[3]。本研究主要觀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功能及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C-反應蛋白(CRP)水平在溫腎培元降毒湯聯合中藥灌腸治療下的變化。現將研究所得,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此次選取的40例研究對象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其均為北票市中醫院接收、診治的,分組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選例時間為2019年3月—2020年1月。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33~68歲,平均(44.36±6.74)歲;其中原發性腎小球腎炎2例,高血壓腎病5例,糖尿病腎病4例,多囊腎3例,狼瘡性腎病4例,不明原因腎功能衰竭2例。觀察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33~67歲,平均(43.36±4.54)歲;其中原發性腎小球腎炎1例,高血壓腎病4例,糖尿病腎病3例,多囊腎2例,狼瘡性腎病6例,腎功能衰竭原因不明者4例。將2組患者以上一般資料進行計算比較,P>0.05,提示其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而2組間可比。此次研究的審核與批準均由北票市中醫院所設有的醫學倫理委員會承擔并且均已通過。
1.2 診斷標準所有診斷均以《實用臨床腎臟病學》[4]為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年齡17~74歲者;酸中毒、感染等有效控制者;符合本研究采用的診斷標準者;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加此研究,并且在相關文件上簽字等。排除標準:未按規定用藥者;治療期間出現嚴重并發癥者;無法口服藥物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依從性較差者;妊娠期者;病理診斷有惡變者;精神異常者等。
1.4 方法2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主要對患者飲食做出要求,以清淡為主,低蛋白質、低鹽、低脂飲食,從而控制患者血壓、血糖水平。對照組使用前列地爾(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808;規格:30 μg)治療,混合10 μg前列地爾與100 ml生理鹽水,隨后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1次/d,1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的治療方法則是采用對照組的治療并應用中藥灌腸、溫腎培元降毒湯。方藥:黨參、人參、澤瀉、麥冬、赤芍、丹參各15 g,熟地黃、生地黃各30 g,山藥、枸杞子12 g,墨旱蓮、地龍、益母草、紅花、桃仁、杜仲、生大黃(后下)各10 g。將各藥材水煎煮至400 ml,200 ml/次,分早晚2次溫服。中藥灌腸:分別取蒲公英、黃柏、煅牡蠣、生大黃、丹參各30 g,水煎煮至200 ml,200 ml/次,1次/d。具體方法為:讓患者保持側臥位,灌腸深度20~25 cm,使藥物保留于腸道內1~2 h。1周為一個療程。2組患者均治療4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①將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進行比較,《中醫臨床腎臟病學》[5]為其評定標準,顯效為患者機體血肌酐降低≥20%,內生肌酐清除率≥20%;有效為患者血肌酐降低≥10%,內生肌酐清除率≥10%;穩定為患者血肌酐降低<10%或無增加,內生肌酐清除率<10%或無降低;無效為患者血肌酐增加,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穩定)例數/總例數×100%。②將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進行比較,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內生肌酐清除率,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容量為5 ml,離心速度為3000 r/min,靜脈血于治療前后分別采集,血液離心10 min后將血清分離,測量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③將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進行比較,包括血清IL-6、IL-8、CRP水平。血液采集、血清制備與檢測方法同②。

2.1 臨床療效對照組、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30.00%、75.00%,且前者低于后者(P<0.05)。見表1。

表1 2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腎功能根據數據,將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含量同治療前比較發現,2組均呈降低趨勢,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相比,下降幅度小;將患者內生肌酐清除率同治療前比較發現,2組均呈升高趨勢,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相比,其升高幅度小(P<0.05)。見表2。

表2 2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功能比較 (例,
2.3 炎性因子將患者血清CRP、IL-6、IL-8含量同治療前比較發現,2組均呈降低趨勢,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指標下降幅度更大(P<0.05)。見表3。

表3 2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比較 (例,
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腎衰竭綜合征,各種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腎炎、腎間質小管損害、遺傳性疾病、腎小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都會引發慢性腎功能衰竭[6]。臨床常用前列地爾進行治療,其作為一種生物活性多樣擴張劑,主要作用于受損的毛細血管,靜脈滴注的方式可使藥物廣泛分布在患者體內。其通過抑制細胞因子的活性從而抑制患者腎臟炎癥反應[7]。此外,前列地爾還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機體血管,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減輕腎小球血管壓力,對腎功能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促進患者病情恢復,但其對患者的毒副作用較大,易引發休克、心衰、肺水腫、頭痛、發熱等癥狀,效果不佳。
中醫認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癃閉”“虛勞”“水腫”的范疇,臟腑升降功能失常,清濁不分而逆亂、脾腎衰敗、水毒濕濁潴留是其主要病機,病位以脾腎兩臟為主,為本虛標實之證。其治療原則為健脾補腎,祛瘀解毒。溫腎培元降毒湯中人參可補脾益肺、益氣固表;黨參可補中益氣,補氣健脾;山藥健脾養胃,益氣養陰;生地黃具有滋陰補腎,養陰生津的功效;枸杞子滋補腎陰;丹參涼血活血,祛瘀通經;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麥冬益氣養陰,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生大黃通腹瀉濁,排毒祛瘀;益母草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杜仲補益肝腎、溫補腎陽;地龍、桃仁、紅花通經活絡、祛瘀活血、消除水腫;墨旱蓮可滋肝補腎、益陰涼血[8]。以上各種藥材共用發揮化瘀排毒、溫腎健脾、養腎補腎之功效。中藥灌腸方中的丹參活血祛瘀、消癰散結;生大黃攻積導滯、活血化瘀;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通淋;黃柏解毒療瘡,瀉火除蒸;煅牡蠣制酸止痛;將藥材合用,達到解毒祛瘀、疏通脈絡的功效。此次研究結果如下,評價以數據結果為標準,治療后發現對照組患者內生肌酐清除率與臨床總有效率相關數據均低于觀察組,而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溫腎培元降毒湯結合中藥灌腸可降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減少尿素合成療效顯著,與高雅楠[9]研究結果相符。血清CRP是指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一些急劇上升的蛋白質,其水平升高可促進血栓的形成,不利于病情恢復。血清IL-6、IL-8是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的細胞因子,當其水平升高時,表明機體生成炎癥介質的速度加快,且對腎小球硬化有促進作用,進而加重病情。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桃仁中的苦杏仁酶、乳糖酶以及醇提取物可抑制纖維連接蛋白的表達,進而達到抗炎鎮痛的效果[10]。大黃中的相關提取物可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過度產生,減輕腎臟炎性狀態,對延緩病情發展效果顯著。由以上所得出的結果可知,對照組治療后與觀察組相比,血清CRP、IL-6、IL-8含量呈升高趨勢,表明溫腎培元降毒湯結合中藥灌腸可抑制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機體炎癥反應,與張藝寶[11]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根據以上研究內容,可以得出在慢性腎功能衰竭中采取溫腎培元降毒湯、中藥灌腸聯合治療可明顯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提高內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腎功能,同時可抑制機體炎癥反應,療效顯著。但因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小,可通過增加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