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錕,黃麗慧,馬鴻雁,晁江坤
(1.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焦作,454003;2.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河南焦作,454003)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改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其成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全面高素質人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當前,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已成為教育革新的熱點。[2]高校專業課程教師應自發將傳授學科知識與育人理念進行有機融合,積極探索和發掘課程所包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多角度發揮課程立德育人的效用[3],不斷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價值,培養全面高素質的消防安全人才。
防火防爆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具有消防安全專業知識,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消防安全人才。高危險、高強度、高難度、高技能的消防安全工作要求消防安全人才將生命安全和政治榮譽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能純粹地奉獻自己、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因此,面對市場的挑戰和教學的改革,培養具備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素養的消防安全人才具有重要意義。[4]
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職業道德和職業目標理想,提高綜合素質,是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陣地,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抓手。[5]消防工程專業特色鮮明,富有多重思政育人的內涵,因此,在消防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提高思維邏輯能力,還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水平。在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以專業知識為載體,往往更具有實效性和說服力,更能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價值。防火防爆課程含有多重思政教育內涵與理論概念,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只講解理論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取得理想的思政育人成效。教師可以通過講解防火防爆理論知識和典型案例,讓學生深刻理解并切身體會所學專業對國家、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和工作態度。這有利于教師將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聯系起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為學生將來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思政課程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力度,開展針對性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積極探索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6]充分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高校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把學生比喻為種子,學生所學專業就是土壤,防火防爆課程作為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便是不可或缺的水源。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防火防爆課程中,有助于高校實現“育才”和“育人”的雙向目標,有利于推動防火防爆課程思政的發展,推動其他課程思政教育的進程,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防火防爆課程堅持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結合起來,注重學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綜合素養等的培養,堅持深化和拓展專業課程的主體作用,實現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防火防爆課程思政育人的目標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認同(identity)源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指個體潛意識地對某一對象模仿的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個體心理歸屬感。[7]專業認同感是學習者對所學專業持有的積極態度,學習者基于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喜歡和認可自己學習的專業,進而產生積極的專業學習動機和外顯的專業學習行為和結果,是測度學習者認同自身專業價值與職業發展目標的一項關鍵指標。[8-9]可見,專業認同是專業學習的內在推動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對未來崗位的選擇。防火防爆課程是消防工程專業學生的重要必修課之一,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與運用程度,影響著其日后的工作和學習。因此,課程設計要人性化,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設置適當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不僅有助于改善學生學習行為消極、專業情感單薄的現狀,而且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崗位上更加專業。
職業自豪感是個人將工作中的成功事件歸因于個人能力或努力的一種積極的主觀情緒,并由此對該職業產生的積極態度。[10]在防火防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案例讓學生體會“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的意涵。教師還可以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如宣傳消防常識、普及自救基本技能等相關活動,這不僅能讓學生認識防火防爆的重要性,還有利于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消除消防隱患,減少事故,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這些做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豪感。
高校可以為消防工程專業學生組織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引導學生立下為消防工程專業的發展乃至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目標。這有利于高校在社會實踐中取得思政成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思考深層次的問題,幫助學生戰勝在學習中的消極情緒,自覺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對社會的貢獻聯系起來,把個人理想的實現同職業理想、素質理想乃至社會理想的發展聯系起來。此外,在社會實踐中,學生可以感受團魂的力量,學會珍惜友情,有利于實現“德能并重,共同提高”的目標,幫助學生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在遵循防火防爆理論知識的情況下,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
第一,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提升等教學研討會議,學習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方法和學生評價考核的方法等。教師通過參加校級、省級、國家級教學競賽和示范課比賽,可以不斷鍛煉與提升自己,不斷拓寬專業技術領域,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如課上課下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等,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相長。
第二,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對思政熱點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可鼓勵學生開展滅火實驗,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體會防火防爆的魅力,并邀請學生展示實驗成果和心得體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余時間,教師可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安全競賽”“大學生職業技能大賽”“挑戰杯”等全國性科技學術競賽,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帶領學生參觀重點防火單位并進行現場講解,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的新目標。
防火防爆課程每一章節內容都有很多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教師可深挖課程中含有的思政元素,利用這些元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課程思政一體化。防火防爆課程內容可以利用的思政元素如圖1所示。
在進行第一章燃燒與爆炸基礎理論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演示法和實驗法詳細講解燃燒與爆炸的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直觀、深刻地了解燃燒、火災、爆炸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培養學生學習防火防爆科學理論知識的興趣與信心。科學知識的力量能激勵學生樹立成為火災科學家的理想,進而促進其實現人生價值,因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拓展防火防爆課外知識,培養其自主學習與探索的科研精神。
在防火防爆基礎措施與設施章節,教師可以將紀律與法制教育融入教學,通過大量慘痛的事故案例讓學生明白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現如今很多單位存在僥幸心理,消防設施及應急措施達不到要求,在有關部門檢查出隱患后也不整改,最終導致事故發生,付出巨大的代價。通過對這方面知識的講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向周圍的人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將來走到任何與消防相關的崗位,都堅持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時刻監督自己與他人遵守消防相關規范以及消防法律法規。
典型工業防火防爆技術章節的知識專業性很強,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常見工業建筑的防火防爆技術,讓學生知道國家的工業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建筑的消防安全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能把工業建筑的防火防爆工作做好就是對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一章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豪感,為國家社會做貢獻的榮譽感,有助于學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
在滅火技術與裝備章節,其內容主要是目前消防領域常見的滅火技術與一些應用效果良好的消防設備。教師可先講解新技術和新設備,讓學生先有理論認識,然后實踐這些技術和裝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火災爆炸的防控基本原理,激發學生研究創新防火防爆技術和發明改進防滅火設備的動力。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引導學生撰寫防火防爆相關的研究文章和發明相關專利,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
火災爆炸事故管理章節的主要內容是火災爆炸事故調查、統計、檔案整理以及預測。教師在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可告訴學生火災爆炸事故管理工作需要具備嚴肅認真對待、全面冷靜分析、細心歸納整理、科學合理預測的素質與能力,讓他們知道這些能力的具備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更能讓自己步入社會后對工作充滿干勁和熱愛,愿意無私奉獻自己,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典型火災爆炸事故案例分析這一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分析國內一些重大的火災爆炸事故。教師可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引導青年學子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有信心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融為一體,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例如,在2014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粉塵爆炸事故、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中,消防、公安、武警、民兵團結協作,一次性救災人員上萬人,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也體現了我們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有能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政黨。

圖1 防火防爆課程內容對應思政教育元素圖
為增強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的成效,防火防爆課程的考核內容不應局限于專業知識,要改變專業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即平時成績考核與期末成績考核相結合。加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改進了傳統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考核評價標準,其教育效果最有效的評價方法是由單一的知識維度向多維度評價延伸,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加入思政元素的課程考核內容如下:平時成績考核包括課堂出勤情況、課堂討論發言、課后作業三部分,各占總成績的10%;為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相應增加了防火防爆技術措施實驗,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10%;期末考核采用閉卷形式,且考試題型應多樣化,占總成績的60%,其中專業知識考核占總成績的50%,思政知識考核占總成績的10%。為了檢驗學生對防火防爆課程整體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期末考核的題型中增加了專業知識與思政知識綜合案例分析題。思政水平考核與專業知識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不僅能夠督促學生重視思政知識的學習,而且能夠檢驗專業課教師思政教育的成效。具體考核內容及占比見圖2。

圖2 防火防爆課程考核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對高校培養全面高素質的安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挖掘防火防爆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每章節課程教學,將思政內容考核合理納入防火防爆的課程考核,既能豐富防火防爆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堅定其學習自信,又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全面發揮防火防爆課程育人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