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摘 要]臨沂市科協聚焦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創新打造“智惠鄉村”工作品牌,通過摸需求、建智庫、搭平臺,組織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推動各類科技人才資源服務“三農”,打造科協工作“出彩”品牌。
[關鍵詞]科協 智力服務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322.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22)020033-03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近年來,臨沂市科協圍繞“五個振興”工作布局,立足科協組織“四服務”職責定位,以實施“智惠鄉村”品牌為抓手,在引智、聚智、用智上精準發力,在支農、興農、惠農上精準施策,為全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了科協智慧與力量,探索出科協組織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一、建立需求項目庫和高端智庫,精準對接,以“智”支農
科協組織智力密集、人才薈萃、網絡健全、聯系面廣。臨沂市科協充分發揮科協職能作用和自身優勢,摸需求、建智庫、搭平臺,促進智力資源與鄉村振興需求的深度對接、靶向合作,推動人才和資源下沉基層、服務鄉村,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摸需求,找準“智惠鄉村”切入點
按照“聚焦問題、需求導向、有的放矢、注重實效”的原則,全市科協系統上下聯動,成立需求調研組,深入農技協、涉農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等,通過現場查驗、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征集在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農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需求和瓶頸性難題,組織專家梳理篩選出90個積極性高、技術需求急、可操作性強的項目,建立技術需求項目庫。
(二)建智庫,匯聚“智惠鄉村”智力體系
以技術需求項目庫提供的“菜單”為導向,聯絡和聘請中國工程院蓋鈞鎰、李玉、張新友等33院士專家,建立了“智惠鄉村”高端智庫,為產業振興實施提供“點穴式”智力支撐。同時,建立由市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會等相關專家組成“智惠鄉村”專家服務團,保障每個需求每年至少有1名直接聯系專家,推動科技專家服務基層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和常態化。
(三)搭平臺,暢通“智惠鄉村”服務渠道
將需求庫的需求與智庫的專家進行檢索“配對”,主動與國家級、省級學會及科研院所聯系,開展“科教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縣區行、新舊動能轉換協同創新基地創建、科技信息企業推廣應用專題培訓會等多種形式,搭建“技術成果+產業項目+金融服務”的平臺。沂水等8個縣(區)分別與省農學會等12家省級學會建立了密切聯系與長期合作關系,打造了18個不同產業的協同創新基地。
二、提供“1+1”“1+N”對接服務,以“智”興農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臨沂市科協順應全市農業“新六產”發展趨勢,圍繞項目送技術、圍繞產業強服務,實現了智庫專家與產業項目的高效對接,為科技工作者搭起建功立業的平臺,助推“智惠鄉村”品牌精準落地。
(一)實施科技助力精準工程
支持智庫成員與有條件的園區、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構建了“創新團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幫助臨沂龍灣都市農業科技示范園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蓋鈞鎰,臨沂大學李廣軍教授等十多名專家擔任技術顧問,成立了清春蔬菜合作社院士工作站、高蛋白植物研究院和蔬菜技術研發中心,將專家們請出辦公室,零距離深入基層開展“全科”服務,陸續推廣了三溫兩防控蔬菜大棚等8項實用技術,每個大棚節約成本20%,產量增產40%,純收入平均翻了將近一番[2]。積極對接山東省果樹生物技術育種重點實驗室,以臨港區大櫻桃協會和山東厲家寨櫻桃有限公司為載體,引進大櫻桃“奇早”新品種,解決了現有品種雨季“裂口”問題,實現了連年豐產豐收。
(二)開展海智專家沂蒙行活動
積極與中國科協、山東省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對接,建立起海智專家對接的便捷通道,提高了服務企業的精準度。目前,臨沂市依托中國科協海智基地在美國華盛頓、日本長野縣設立了海外引才工作聯絡站,設立臨沂(臺灣)海智人才驛站,在市內建立海智工作站18處。邀請海智專家徐會連博士在莒南縣洙邊鎮濟生春有機茶葉基地和沂水縣蒙山龍霧綠茶生產基地,推廣應用自然農法生產技術。舉辦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山東(臨沂)工作基地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對接活動,邀請來自德國、英國等18位“海智計劃”專家來臨沂開展面對面交流、項目推介、赴縣區及企業考察等多場活動,7個項目現場簽訂了合作協議,達成了27個合作意向。
(三)實施“專家入農家”行動
圍繞產業需求,依托智庫,成立“導師制幫扶專家團”,助力智庫專家團成員與特色產業園區、基層項目實現精準對接,提供科技智力支撐。組織沂水縣果茶中心高級農藝師張彥欣等23名農業技術專家與沂水縣諸葛鎮上古村等37個省定貧困村結對幫扶,涉及蔬菜、果品、畜牧養殖等多個農業主導產業,每名專家年內入點技術指導10次以上。充分發揮學會、涉農科研院所的智力優勢和人才優勢,組織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專家每年開展100余次田間授課服務活動。實施“智惠電商”行動,在部分特色電商村設立“農民創客空間”和“雙創驛站”,推廣電商、微信、合作社等平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下鄉,優質農產品返城”雙向服務,打造出沂南縣農民科技開發協會、平邑縣中草藥協會等10個農村智慧服務綜合體。
三、厚植科普土壤,提升科學素養,以“智”惠農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3]。臨沂市科協推動科普資源重心下移,以科學普及帶動鄉村文化發展,厚植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發展“土壤”。中國科協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臨沂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9.9%,比2015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接近翻番,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3名,超額完成了“十三五”時期臨沂市具備科學素質公民比例達到8%的目標任務[4]。
(一)精準提升農民科學素質
聚焦農民需求,整合科協各渠道培訓資源,分類型、分層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開設“農技云課堂”專欄,定期組織專家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微課堂、微信等平臺錄制技術培訓視頻開展線上輔導培訓。利用微信建立了400人以上的蔬菜種植技術專業推廣群15個,邀請中國農科院王海平教授等智庫專家加入,開播微信課堂,常年通過線上為10萬余名農戶服務。相繼舉辦了全市“智惠鄉村”農技協帶頭人電商專題培訓班和萬名農技協領辦人培訓班,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授課,并與基層農技協建立起雙向聯系,推動了基層農技協組織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成為科協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二)精準實施科普服務
深入推動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科普示范工程項目實施,2019—2021年獲省級以上項目資金補助992萬元。市科協投入資金119余萬元,對沂水縣諸葛鎮東河西村等30個科普示范村進行資金扶持。建設好科普示范社區、基地、學校等陣地,加強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聯動協作,組織開展科普大篷車進農村、精品科普旅游路線推介、科普教育基地在線游覽等活動,提升科普設施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舉辦了19期山東科學大講堂,100余次“踐行科技惠民、助力鄉村振興”精準服務現場活動。開展線上科技服務,組織專家通過抖音、快手等網絡直播平臺開展線上授課、答疑210余次,引導企業通過視頻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實現與院士專家團隊的即時聯系和遠程指導。
(三)精準傳播科學文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堅持線上與線下并進,協調各類宣傳媒體刊載應急科普資訊,利用科普畫廊、科普宣傳欄等設施開展科普宣傳,實現應急科普全方位、立體化傳播。在臨沂廣電開設了《科普臨沂、智慧e站》電視節目,建設完善301處科普中國鄉村e站。整合全國科普日等各類科普活動,大力普及疫情防控、安全健康、防災減災等科學知識和觀念,幫助農民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把參加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作為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的絕佳平臺,組織、宣傳、發動群眾廣泛參與。2021年,臨沂市綜合得分在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排行榜上位居全國市級第1名。
參考文獻
[1]郇恒雪.厲家寨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深耕“櫻桃經濟”,做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EB/OL].(2020-05-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757444137418745&wfr=spider&for=pc.
[2]張超.榮獲全國十佳“探花郎”!臨沂市蘭山區綠色蔬菜協會:關鍵在科技[EB/OL].(2020-11-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323510352446379&wfr=spider&for=pc.
[3]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OL].(2016-05-30).http://www.gov.cn/xinwen/2016-05/30/content_5078085.htm#1.
[4]全民科學素質綱要辦公室,中國科普研究所.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主要結果[R].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