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孫路 張珺超
1984年,我國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各行各業的專利發明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檔案專利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并被廣泛應用于檔案管理與保護的技術創新和價值實現中,有效推動了我國檔案產業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檔案專利的申請與登記情況也反映了我國檔案產業發展的情況,甚至從專利統計中可進一步管窺當前我國檔案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趨勢。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為反映我國檔案產業最新的發展動態,本文從中國知網專利數據庫檢索了“十三五”期間國內檔案相關專利申請與公開的數據,具體時間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檢索條件為:專利名稱為“檔案”,獲取到包括實用新型專利4312項、發明公開專利1414項、外觀設計專利365項和發明授權專利114項等共計6205項數據。通過人工進行數據清洗后,運用知網數據可視化、SATI統計分析工具并結合Excel軟件,對6000項檢索結果展開統計分析。
“十三五”期間,我國檔案專利申請與登記數量增長迅速,專利數量由2016年334件迅速增長到2020年2606件。利用知網數據可視化工具(見圖1),同時結合新榜有數在線詞云生成工具對專利名稱進行分析,剔除了“基于”“用于”“便于”“一種”等意義較小的詞語后,生成高頻關鍵詞詞云(見圖2)。透過數據可以發現:出現有“檔案柜”“檔案盒”“檔案架”“檔案袋”“儲存”“存放”等高頻詞,表明我國檔案專利研發長期關注檔案管理裝置與方法類創新;同時可以發現,專利內容多面向會計財務、醫院、人力資源、學生、經濟金融等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另外,“智能”“多功能”“電子”“數字化”“數據”等詞語的出現頻率近年逐漸增多,顯示了數字時代檔案產業發展的需求。
圖1 “十三五”期間我國檔案專利研究領域
圖2 “十三五”期間我國檔案專利高頻關鍵詞詞云
同時,對檔案專利申請人的機構分布統計后發現,排名前10的高頻詞依次為:有限公司、科技、職業技術、國網、職業學院、電力公司、信息技術、師范學院、智能科技、專科學校。可以看出:“公司”“技術”“職業學院”等詞語出現頻率較高,顯示我國專科類院校與企業相較而言申請了更多數量的檔案專利,尤其是產業一線的相關企業。
而根據筆者對檔案專利申請人所在地區分析情況的統計(見表1),同時結合各地區GDP排名,可以發現:“十三五”期間除港澳臺、寧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之外,我國其他26個省級行政區都有檔案專利的申請。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山東省(1757項)、廣東省(540項)和江蘇省(428項)。3省份均位于東部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
表1 “十三五”期間各省GDP綜合排名與檔案專利數量排名
?
通過對檔案專利申請和登記情況的統計、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我國檔案產業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檔案產業規模區域失衡。如前所述,除寧、青、新、藏、瓊地區外,我國在檔案專利申請數量上已明顯呈現東部和西部、沿海與內陸之間區域不平衡態勢,相當程度反映出我國檔案產業規模發展的區域失衡狀態,即:檔案產業集群多分布在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明顯發展不足。
根據對表1的進一步分析發現:影響檔案產業規模分布區域失衡的主要因素,是當地經濟狀況。如發現檔案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和GDP全國排名前十的省份基本吻合,二者重合率達到60%;再對比排名前二十的省份,重合率竟高達85%。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各省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到對檔案產業的投入及興辦檔案產業的吸引力,進而連鎖影響到檔案專利申請及檔案產業的發展。一般來說,可投入經費越多,研發中可大膽試錯的允許度也更大,這樣在相對更自由的研發環境中,檔案專利申請數量也會越多,反過來又會進一步推動當地檔案產業的發展。二是檔案專利的前期研發、申請和后期保有都需要支出費用。這需要當地良好的經濟生態環境的支撐。而某地檔案專利申請與登記數量越多,越可能反映當地的經濟狀況相對更好。三是專利是一類具有極強控制性的戰略資源,經濟發達地區對于專利的申請和保護意識更強。檔案專利申請與登記數量越多,也反映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更趨成熟。
(二)檔案產業輸出的產品“智能”水平偏低。統計中發現,“十三五”期間我國檔案專利申請仍側重實體檔案保管裝置的創新,如檔案柜、檔案盒、檔案架、檔案袋、檔案夾等共計3860余項檔案保管裝置類專利,約占“十三五”期間所有檔案專利的62%。隨著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隨之而來的是檔案行業裝備水平的信息化改造與升級,相應需要檔案產業輸出的產品更“智能”。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6205項檔案專利中,涉及“系統”類專利592項,“技術”類55項,“數字化”類175項,“信息化”40項,合計占比僅為13.89%,相當程度反映我國檔案產業輸出的產品“智能”水平偏低。特別伴隨我國檔案管理行業中檔案數字化、數字檔案館(室)建設、檔案大數據治理等工作的不斷探索,需要檔案產業為其輸出更多“智能”產品,需要更高科技含量的檔案專利成果的轉化支撐。
(一)政策引導,探索產業合作式發展。2021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強調要加大檔案資源開發力度,探索產業化路徑。我國當前東西部之間、沿海與內陸之間地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亟待解決,但也給檔案產業發展提供了發展空間,即探索東西部合作式發展。首先,要大力推動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便為東部地區檔案產業轉移打造“硬件”設施。其次要利用好國家西部開發政策,吸引和用好人才,培養勞動力,為西部地區承接檔案產業夯實“軟件”基礎。再者,要借助市場的力量,最后遵循市場規律。當下東部沿海地區檔案產品豐富,人力和技術等區位優勢明顯,檔案產業形成規模后容易導致發展態勢疲軟,難以有所突破,而西部內陸地區檔案專利研發能力弱,檔案產業難覓蹤影,但同時也存在著巨大待開發空間。東西部互濟,推進檔案產業在空間上的聯動合作發展,既能幫助西部地區檔案專利降低研發成本,迎接檔案產業項目,又能在合作中增強東部地區檔案產業應對未知挑戰、優化發展環境的能力。
(二)技術加持,助推檔案產業升級。大數據時代,檔案產業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加大新興技術研發力度。如《“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科技興檔,在檔案產業中注入科技力量,加大科研力度,堅持以檔案的科技創新和應用來服務于檔案產業的開展。近年來,檔案專利的研發開始結合“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等關鍵技術,有效助推了檔案產業數字化轉型。當前,檔案產業發展需關注的技術發展在于:1.檔案數據共享技術。比如有調查發現,當前全國僅26.7%的地區能夠基于信息平臺跨不同級別和類別的醫療衛生機構共享健康檔案。其他領域也相當,由此可以看出,破除系統壁壘,進一步開拓檔案數據共享技術在檔案系統中的應用,是檔案產業未來需關注的一個方向。2.檔案安全存儲與傳輸技術。從傳統紙質檔案管理到現代電子檔案管理,安全問題日益重要。檔案產業在其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可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加大產業化發展力度:一是在存儲和傳輸電子檔案數據時,加強相關技術的加持:在檔案數據存儲時,加大易用加密技術的加持,以避免重要資料被不法分子盜取;傳輸時利用權限和監控技術加以控制。將新技術與舊檔案緊密結合,強化科技力量,及時更新技術手段,保持技術先進性,打好技術攻堅戰,才能更有力地保障檔案產業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我國檔案專利的研發數量與質量都有顯著提升,檔案專利與前沿科技相融合成為趨勢,技術驅動檔案工作創新開展,推動檔案產業升級轉型。檔案產業充滿新活力,為引導我國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新貢獻。雖然檔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尚有問題存在,但我國檔案產業在厘清了具體問題后,有針對性地實施對策,檔案產業的發展將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