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華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實驗小學 福建 寧化 365400)
目前“雙減”政策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它要求能有更高的學校課堂教學質量,有更優質的作業設計和更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英語老師急需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課堂模式,對教材進行整體分析,基于主題語境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優化課堂作業和課后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闡明了英語學習的活動觀: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即學生圍繞某一具體的主題語境,通過各種活動,體驗、參與、實踐,最終獲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下面將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Meals》為例,來闡述如何基于主題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現行的英語教材一般是一年級起點或者是三年級起點,閩教版小學英語是三年級起點的根據福建省小學英語的學習背景和學生情況進行統編的一套教材,它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適合本省的學生學習和使用。每冊都由八個獨立的單元和兩個復習單元構成,每個單元有自己獨立的主題,每一個單元都由Part A、Part B和Part C三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內容都有自己獨立的話題,但都是圍繞單元主題展開。雖然每個單元主題不同,有不同的語言知識和語用功能,但它們又是一個相互影響、息息相關、緊密聯系的整體。所以教師在進行教材分析時,要從全冊教材出發,考慮本單元在本冊中的位置和意義,重點分析基于主題語境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把握教材各部分各活動之間的聯系,依據學生情況重組教學內容,統籌設計教學活動,綜合完成教學任務,最終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根據教材按部就班,從活動一講到活動二,沒有將內容進行整合,不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增補和刪減,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同時死板的教學也抑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應從整體出發,全面分析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處理。
如閩教英語四年級上Unit 6《Meals》,本單元談論的是食物,食物類主題在三年級下冊Unit 3《Food》有初略地談論過,學生能用句型I like/don’t like some....來表達對食物的喜好。所以在分析本單元時應先列出學生已經學過的食物類單詞和一些基礎的形容食物的形容詞,如:nice,sweet,red,round,juicy等,這樣教師在備課時就能根據教材和學情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教學任務,并能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通過《Apple Tree》熱身導入,再引導學生用I like/don’t like some...It’s sweet.自由談話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教師在分析教材時還應熟悉三至六年級全冊教材。教材的各個年級之間是有聯系的,教師不能應各種原因只備自己所教任年級的教材,而因對三到六年級的教材都很熟悉,哪個年級有什么主題,其語用功能、語音、語法知識點都應熟練把握,這樣才能對教材做到精準分析,根據學情完善教學設計。同時還能根據地方特色和事實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出發,善用多種教學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刪減,也可以增補,一切以培養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為目標,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所有的語言活動都是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的,沒有主題語境的英語學習都是無意義的語言學習活動,缺乏實效性,學生較難從枯燥的純單詞和重點句型的學習中學到的語言知識遷移到實際的語言交際中,這樣的教學質量就比較差,既培養不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又培養不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因操練活動的單一性,還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就好比游泳技能的學習,如果只在岸上講游泳的姿勢,步驟和技能,沒有下到泳池進行練習,永遠也學不會游泳這項技能,而泳池恰好就是這個主題語境。所以教師應精準提煉主題,創設恰當的主題語境,讓學生在主題語境中接觸、理解和記憶,并將所學知識在主題語境中進行實踐操練,讓語言知識真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在實際情境中得到遷移運用。
因此提煉主題是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之前應首先解決的問題。單元主題要依據教材和學情,能涵蓋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本單元主要討論一日三餐和餐桌文化,所以我們就將它的主題定為Meals,其主題語境是Sally邀請朋友到家就餐,它包括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兩個層面。Part A的話題是一日三餐,學生能在主題語境中用核心句型:What’s for breakfast?詢問一日三餐吃什么,并交流討論食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Part B的話題是招待客人,學生能在主題語境中用核心句型:Do you like....?Have some..., please.來招待客人,同時也能用Yes, I do/No, I don’t.Thank you./No. Thank you. I’m full.等句型來回應主人的熱情招待。
3.1 從學生本位出發。目標的確定應充分考慮學生情況,老師應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等。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后,教師才能根據學生水平將目標適當的降低或者提升,制定出準確、具體、可實施、可達成的教學目標,目標制定是否恰當是以學生的學習達成效果來衡量,這樣也為后面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3.2 從單元教學整體出發。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整體制定整個單元目標,制定出循序漸進的有層次性的、整體性系統性的單元分課時目標,已實現總目標的達成。根據單元課時的合理分配和對教材的分析,對《Meals》單元制定出了如下的單元總目標:

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1)能聽懂、會認、會說、會讀them/dinner/some/wel-come;能認讀并正確書寫關于食物的四會單詞;(2)能聽懂、會說、會運用句型:What’s for breakfast? 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 來討論一日三餐及對食物的喜好;(3)初步運用wel-com表示歡迎,并運用句型:Have some..., please.招待客人。(1)滲透自然拼讀法,掌握字母組合sh,ea的發音規則,學會舉一反三,并進行知識的遷移;(2)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3)會用英語獲取他人的對食物的喜好及飲食習慣。(1)通過觀察圖片提取文字信息,培養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2)通過學習表達食物,培養學生歸納總結食物的單復數形式,可數名詞及不可數名稱。(1)懂得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異(2)學會禮貌待人,熱情好客,與人交流、分享。
閩教版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所以我們要圍繞提煉的主題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教學設計,明確單元教學目標、精準把握教學重難點,根據主題設計好每一課時的小話題,并以單元主題為主線,設計循序漸進的層次化的分課時目標,實現單元整體教學,讓課堂更系統、有效。
4.1 精準課時小話題。閩教版每個單元都能提煉出一個主題,每個主題下面還能提煉出幾個小話題,這些小話題成為貫穿整個單元教學的主線,讓學習既有漸進性,又有層次感,還能讓學生在分課時學習中化解學習難度,又不脫離主題學習。本單元的標題是Meals,單元教學內容也是圍繞Meals這一主題展開,此基礎上可進行分課時小話題的設計:(1)Food for breakfast (2)Welcome to my home for dinner. (3)My favourite food .
4.2 整合教學資源。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包含3個部分, Part A、Part B、Part C。Part A包含語篇對話、看圖說話(本課重點句型)、語音;Part B和Part A的內容結構差不對,就是對話的話題是在A的基礎上進行延伸;Part C主要以歌曲、歌謠等形式對整個單元內容進行復習,還有一些聽力和填空等小練習。Part A和Part B的詞匯和句型都是圍繞本單元的主題進行的話題教學,內容相互關聯,B是在A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的話題。如果按A、B、C這樣的順序進行設計的話存在重復、交叉的現象,導致課堂教學費時又低效,學生的學習缺乏主題引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因此,我們要有整體性意識,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出發,結合單元A、B、C三個部分的內容,合理調整各部分內容、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加強各語言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讓教學能依據整體性、延續性和層次性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在整體、系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會整體系統地運用語言,從而真正做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能力的發展。
每個單元的課時按三個課時來劃分的話,可將C部分的song和chant插入到第一、第二課時的學習中,C部分的聽力練習和填空練習也可放在各課時中作為鞏固練習利用起來,第一課時重點學習語篇A,第二課時重點學習有延續性的語篇B,第三課時我們就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復習、拼讀規則的學習及練習冊的講評。依據單元總目標對本單元做出如下內容整合規劃。

課時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第三課時教學內容(1)song:What is for din-ner?(2)Part A(3)Listen.Tick or cross(1)Chant: Cooking (2)Part B(3)Part C:Learn to write(1)Review(2)語音教學:sh,ea拼讀規則(3)講評新啟航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教強的語言學科,語言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運用才能產生其相應的意義。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于所學的語言詞匯及句型雖然已經很熟練,卻不能真正明白其含義,導致在運用語言的時候經常使用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或者是不符合場合的錯誤語言表達。如學生會這樣形容山很高:The mountain is tall. 原因出現在哪呢?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詞匯、句型、語法等的教學是在脫離語境的情況獨立完成的,學生只憑自己的記憶來學習這些知識點,事實上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在沒有具體的語境中學習tall和high,學生只知道這兩個單詞都是指高的,并不明白這兩個單詞在語境中的具體用法。所以如果離開具體的語境,單獨操練重點詞匯和句型,學生很難將習得的語言得到正確的運用。因此教師應根據主題,借用一定的實物、媒體等輔助手段,模擬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創設有效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有意義的主題語境中體驗、理解并運用語言,讓學習變得真實而有效。
5.1 利用圖片、多媒體等創設主題語境。在主題導入環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創設主題語境。在這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目標,根據單元教學內容收集相關的音頻、視頻、圖片和文本資源,將這些內容創設成本單元的主題語境,有時還可以將這些資源整合制作成豐富多彩的微視頻,這樣能在課堂伊始就讓學生進入到主題語境中,感受具體真實的語言學習,同時這些資源還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博取學生的眼球,并能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學習。例如,《Meals》Part A,上課前,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形餐桌,餐桌上排滿了豐盛的實物,課件播放著歌曲:What is for dinner?學生的主要力馬上轉移到英語課堂中來,并意識到本課將學習與食物有關的內容,接著老師播放班級個別學生吃早餐的照片并配合錄音的微視頻:I have milk and eggs for breakfast. I have fish and noodles for lunch. I have cakes and apples for dinner.同時在照片旁邊標注好時間。這樣學生在知道主題是與食物有關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是討論一日三餐。
在主題呈現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把課文中的一副最重要的插圖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帶著問題觀察并討論:What’s the meal? What’s for the meal? Are they good for the children? 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形成課前閱讀看圖讀懂小故事的學習策略,還培養了學生學會在真實的語境中對語言學習進行思考和探究的能力,逐漸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經過學前觀察和討論,學生大概了解本課所講的內容,為接下來重點詞匯和句型的學習創設了極為有效的主題語境,也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聽力、閱讀、跟讀、朗讀,學生基本掌握本課知識。
5.2 利用實物、頭飾等創設對話情境。要想讓知識真正內化,學生必須要有一個輸出的過程,如果輸出只是單一的反復地讓同桌之間對話操練,不僅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學生的運用能力得不到提升。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對話表演的平臺,讓對話練習不僅僅是對話這么單純,而應把它放在主題語境中,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把今天所學大膽地表演出來。在本單元Part B的拓展訓練中,教師以班上某位同學的生日宴為具體情境,該同學戴上生日頭飾扮演一位熱情的小主人,其他同學扮演客人,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土豆、西紅柿、蔬菜、小蛋糕等食物擺在講臺上,并小聲地播放生日歌然后引導主人和客人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A:Welcome to my home. Ss: Thank you. Happy birthday.S1:This is a present for you.A:Thank you. Have some cakes, please./ Do you like some vegetables? S2: Yes. I do. They are good for me.選擇這個場景,主要考慮到學生三年級已經學習過生日的話題,也懂得怎么送出禮物,更能將主人和客人的角色扮演真實化。經過這樣的實操練習,學生能真正體會到語言應如何在具體的語境中語言,并讓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實現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
5.3 運用動作、神態創設活動語境。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小學生都喜歡自己的老師表情豐富有趣、語調抑揚頓挫,動作表演到位,利用這一點教師應盡量使用肢體語言,結合各種表情為學生創設隱性語境。如在表達They are good for you.教師應用開心、高昂的語氣豎起大拇指進行表達,學生言傳身教,現學現會,而且還能引導學生把They改成具體的食物,如: Fruits are good for us. Eggs are good for us. Milk is good for us.等等,同時通過表達還可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總結食物類單復數的用法。
作業是為檢測學習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具有鞏固、拓展、提升與反饋的作用。傳統的英語作業主要是抄寫背誦單詞,朗讀背誦課文,完成配套練習冊。“雙減”政策明確提出教師要精簡作業,避免機械重復的抄抄寫寫。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學生是否感興趣;學生是否能獨立完成;教師能否落實作業的完成效果;對學生是否有能力提升的價值等等。根據以上分析,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生情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布置作業。可以聽看與本課主題相關的一個小動畫或者讀一個簡短的繪本故事,可以說一說這個故事的主要信息,可以畫一畫本課的主要內容(可以用思維導圖、簡筆畫旁附上語言文字等等)。
綜上所述,主題語境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能讓學生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應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制定明確單元目標,提升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