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慶,張兆旺
(華騰牧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安吉 313300)
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摸索,豬的人工授精工作已經在多方面取得了喜人的進展,諸如種豬的培育、公豬精液的稀釋保存、人工授精器械的更新換代及母豬發情鑒定等等。但是目前不同的豬場甚至同一豬場的不同輸配技術員第2次輸精操作的間隔時間卻不一致,不同文獻中的描述也千差萬別,莫衷一是。文章對不同輸精時間間隔在生產條件下效果進行了比較觀察。
本試驗動物為2019年3月新引進加系后備母豬380頭(其中50頭大約克夏原種豬、330頭二元母豬),加系長白公豬1頭,美系杜洛克公豬4頭。選擇發情有靜立反應的母豬為參試母豬。按發情母豬第1次配種,第2次輸精間隔時間長短不同分為兩組試驗,即間隔12 h組(簡稱12 h組)和間隔24 h組(簡稱24 h組)。每月把同胎次及有靜立表現的母豬隨機分12 h組和24 h組。
后備母豬用普通后備輸精管輸精,經產胎母豬(均為一胎母豬)用經產深部輸精管輸精。母豬查情每天2次(上午8點,下午3點)。公豬的采精均安排在上午,采精之后,做好精液品質評定、稀釋、分裝和保存工作。精液用丹麥亞衛中效稀釋粉(有效期3~5 d,內有A、B包),每包用970 mL屈臣氏蒸餾水溶解升溫至38℃備用。后備母豬采用普通輸精,每次用80 mL精液(內含有效精子25億以上)。經產母豬采用深部輸精,每次用50 mL精液(內含有效精子15億以上)。
輸精時間:12 h組上午8點30分和下午16點整,24 h組不管后備母豬還是經產母豬,均安排在每天下午16點整進行。
福建省龍巖。后備母豬兩組:2019年6月13日開始至2019年9月7日結束。經產母豬兩組:2019年9月2日開始至2020年1月24日結束。
受胎率、分娩率、窩產總仔數、窩均健仔數、生殖力指數(分娩率與窩均仔數之積)。
后備母豬繁殖效果見表1。

表1 后備母豬配種效果
由表1數據可見,后備母豬受胎率、分娩率均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窩均仔數、窩均健仔數和生殖力指數也很相近。說明輸精間隔12 h和24 h效果均可。
經產母豬繁殖效果見表2。

表2 經產母豬配種效果
由表2數據可見,經產母豬受胎率、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分娩率間隔24 h組極顯著地優于間隔12 h組。窩均仔數、窩均健仔和生殖力指數也是間隔24 h組高于間隔12 h組。
混合母豬繁殖效果見表3。

表3 混合母豬(不區分初產與經產)配種效果
由表3數據可見,混合母豬受胎率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分娩率間隔24 h組顯著優于間隔12 h組。窩均仔數、窩均健仔數和生殖力指數也是間隔24 h組高于間隔12 h組。
已知公豬精子在母豬生殖道保持受精能力的時間24 h以上,也就是說,母豬在一個發情期內,在間隔24 h內的任何時間輸精都能保證母豬受胎。本試驗結果表明,無論是初次參配的后備母豬還是再次參配的經產母豬,發情母豬第1次配種,輸精間隔均以間隔24 h的效果為佳。這與《豬生產學》中關于“適時輸精”的描述基本一致:“母豬出現發情征象后24 h,只要肯接受公豬爬跨。即配第1次,第1次交配后18~24 h再配第2次。一般一個發情期配種2次至3次,最多3次”。美國的Levis博士撰文明確指出: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其實豬場的配種員如果每天保證2次高質量的查情,在發現第1次靜立反射發情后12 h做第1次輸精,然后只要母豬仍有靜立反射,每隔24 h輸精,共2~3次就足夠了。
另外,母豬在一個情期內配種或輸精的次數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不但會增加公豬的飼養數量,還會增加對母豬的不良刺激,增加生殖道感染概率,而且也增加了輸配技術員的勞動強度。
本試驗條件下,發情母豬第1次配種,間隔24 h配種比間隔12 h配種在受胎率上無差異,而窩均總仔數、窩均健仔數和母豬生殖力指數等指標均有所增加,生產中既減少了工作量又能降低公豬采精頻率,提高公豬利用率和降低成本。推薦母豬人工授精采用間隔24 h輸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