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林 歐陽鋼 管重遠 徐壽勇 鮑慧敏
老年創傷性肩周炎是指老年人群肩關節周圍韌帶、關節囊等組織出現損傷,導致肩關節局部疼痛和肩關節功能活動受限的一類疾病[1]。針對老年創傷性肩周炎,目前主要的物理治療方法是運動療法和關節松動術,近年來我科運用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老年創傷性肩周炎,在緩解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方面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來我院傳統醫學科門診治療的老年創傷性肩周炎病人共60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61~78歲,平均(65.52±4.41)歲;病程3~10個月,平均(7.69±3.25)個月。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60~76歲,平均(63. 24±3. 22)歲;病程2~8個月,平均(7.13±3.86)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有肩部外傷史,如骨折、韌帶撕裂等;(2)肩部有固定壓痛點,呈持續性;(3)肩關節周圍運動功能障礙;(4)影像學檢查符合創傷性肩周炎征象[2];(5)年齡≥60歲;(6)同意加入本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肩關節外傷不愈合或愈合延遲者;(2)肩關節周圍組織不穩定者;(3)嚴重心、腦血管疾患及肝腎疾病者;(4)不配合治療方案實施者。
1.3 治療方法 2組均采用運動療法:手臂前屈爬墻、外展爬墻、手背后腰,每個動作至末端停頓20 s,重復3組;鐘擺訓練,前后擺動、內外擺動各10次,重復3組。
對照組同時采用關節松動術治療。盂肱關節:(1)分離牽引、長軸牽引;(2)前向后滑動;(3)前屈向足側滑動;(4)外展向足側滑動;(5)后向前滑動。肩關節屈曲、外展、內收、后伸、內旋、外旋擺動。每種治療手法持續20 s, 重復3組。1 次 /d,5 d/周,持續6周。關節松動手法強度分4個級別,Ⅰ、Ⅱ級處理疼痛,Ⅲ、Ⅳ級處理活動度受限[3]。
治療組同時采用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4]治療:(1)病人仰臥,施力者握住患側前臂和肱骨干,沿著肱骨長軸向下施力,同時囑病人主動屈肩;(2)病人坐位,施力者站患側,一手固定肩胛骨外側,一手小魚際扣住肱骨頭向下向外施力,囑病人主動外展肩關節;(3)病人坐位,施力者面向患側,一手繞過頭后側固定肩胛骨,一手大魚際扣住肱骨頭向外向后施力,囑病人主動外旋肩關節;(4)病人坐位手背后側,施力者站患側,一手握住肱骨向下施力,一手卡住腋窩向上穩定肩胛骨,囑病人主動后伸內旋肩關節。以上每個動作重復10次,3組,間歇休息30 s。1次/d,5 d/周,持續6周。治療過程中施力者持續施力,注意和病人溝通,治療時病人應“無痛、即時變化、持久”[5]。
1.4 疼痛評價:采用VAS[6],評分0~10 分,“0”表示無痛;“10”表示無法忍受痛,病人根據自己感受選出一個數字,記下評分。
肩關節功能評定:選用歐洲肩關節協會Constant-Murley評分量表[7]中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定和關節活動度(ROM)評定作為評價指標,前者為病人主觀評價,后者為治療師客觀評價,總分60分,分值與功能恢復成正比。

2.1 VAS評分 治療前2組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VA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n=30)
2.2 Constant-Murley評分 治療前2組ADL和ROM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ADL評分和ROM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提高(P<0.05),且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ADL和ROM評分比較分,n=30)
老年創傷性肩周炎是由于外力作用于肩關節,造成肩關節創傷(脫位、骨折,肌腱撕裂等),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粘連,導致肩關節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和關節活動受限的一種疾病,病程長,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老年病人由于身體機能退化,關節活動減少,預后更加不良。目前,國內外對創傷性肩周炎的治療主要有針灸治療、運動療法、易化牽伸術、關節松動術、肌肉能量技術等[8-10],其針對肩關節的疼痛、ROM和功能恢復的治療作用已經被國內外學者研究證實。
Brain R Mulligan發明的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應用了關節內持續滑動配合關節的主動生理運動,能更好地維持和改善關節癥狀與活動范圍,治療過程中無痛,強調即時變化力的方向與大小,老年病人接受度和參與度也更高。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在康復臨床中的應用已被證實安全有效,對改善關節活動范圍和減輕疼痛見效快,安全性高[11]。Teys等[12]研究證實,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及貼扎術可持續改善肩關節疼痛1周,可有效改善肩周炎僵硬期病人的ROM。
本研究中,經過6周治療,治療組VAS評分、Constant-Murley量表的ADL和ROM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說明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更有利于改善創傷性肩周炎的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的癥狀,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可能是運動療法只強調病人的主動運動,忽略了關節的附屬運動;關節松動術強調治療師以不同頻率、不同振幅的手法被動松動關節、滑動關節,忽略了病人的主觀能動性;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具備雙重優勢,強調聯合運動,由治療師和病人協同完成一項操作手法,病人在完成生理運動的過程中,治療師輔助滑動關節,既有肌肉的主動收縮又有關節面的被動滑動,更好地減輕了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緊張狀態,緩解肩關節周圍的炎性反應,糾正了肩關節異常的生物力學結構,從而促進創傷性肩周炎的恢復。其更深層次的作用機制還不明確,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王延武等[13]認為電針配合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能夠更好地改善關節的疼痛和ROM,他主要強調了中醫針刺結合康復手法對肩周炎的療效,本研究則主要闡述了Mulligan康復手法對改善老年創傷性肩周炎的疼痛、ROM、ADL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既簡化老年病人治療過程,又注重老年日常活動能力的要求。
綜上所述,常規運動療法結合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針對老年創傷性肩周炎的疼痛緩解、ADL的提高和ROM的增加擁有更好的療效,適合傳統康復門診治療的開展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