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愔
頸源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指因為頸椎或者頸部組織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損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單側頭部疼痛為主要呈現方式的綜合征,該疾病的疼痛性質屬于牽涉性疼痛[1]。頸源性頭痛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慢性疼痛類疾病之一,通常與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患者多會出現單側疼痛,痛感一般起源于頸部,有時會放射到其他部位。頸源性疼痛的癥狀通常以頭痛為主,伴有頸部僵硬不適、頸肩部疼痛為主,但患者活動頸部時,痛感會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頸源性頭痛一般多發生于30歲左右的辦公室白領,而隨著社會高速發展,頸源性頭痛呈現出了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出現年齡為20~30歲的年輕患病群體,在這些患病群體中,女性患者的數量明顯要多于男性患者[2]。然而因為頸源性頭痛具有長期性、慢性、連續性等特點,所以在治療方案上只能選擇循序漸進的治療方法,不可能一次性地對該疾病進行根治,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頸源性頭痛患者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因病癥而導致的困難[3]。臨床在對頸源性頭痛患者的治療中通常采用藥物治療以及針灸治療的方式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從而達到緩解病癥,治療疾病的作用。本次研究即是探究敏點恢刺法+養血疏肝止痛湯聯合治療方法對頸源性頭痛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鄭州人民醫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200例頸源性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收治入院的順序進行抽簽,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67例;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32.0±12.0)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年,平均(1.3±0.7)年。對照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2.5±12.5)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2年,平均(1.25±0.75)年。使用統計學軟件將2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對分析,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頸源性頭痛患者標準;患者及其家屬愿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患者病案資料完整、詳細;患者符合敏點恢刺法聯合養血疏肝止痛湯加減治療適應證。排除標準:患者年齡<20歲或者>50歲;患者患有其他臟器器質性疾病;患者患有遺傳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患者具有精神障礙或者語言障礙。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僅使用敏點恢刺法進行治療。首先:取穴,患者為俯臥狀,治療人員以拇指外側邊緣順著枕神經分布的區域位置從患病部位的側枕骨下緣開始,由下至上,尋找患者對于按壓敏感的區域,當找到該區域時,患者會有明顯的壓痛感或者是感覺敏感酸脹或者感覺舒適,或者治療人員可觸及痛性結節[4]。其次:操作方式,治療人員在進行常規消毒之后,選擇0.45 mm×25 mm的毫針,將毫針對準壓力敏感點刺入,毫針要直刺入,觸及骨面后,立即將毫針退入到肌肉層,在得氣之后,使用恢刺法將毫針前后左右進行撬拔誘發經氣向病變位置傳導,需要注意的是,在運針的過程中,用力不可過猛,刺激量也應該以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疼痛程度為準,運針完成過后,將毫針留置肌肉層30 min,留針的時間段內,每10 min進行一次恢刺法操作,治療完成后,治療人員應囑咐患者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生活習慣,防止患處肌肉長期處于緊張壓力之下,避免影響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使用敏點恢刺法+養血疏肝止痛湯加減聯合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所使用的敏點恢刺法與對照組的操作事項、注意事項一致。當敏點恢刺法完成之后需服用養血疏肝止痛湯,其方劑組成為: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子、紅花、桃仁、當歸、合歡皮各10 g,丹參、山藥、白芍各20 g,甘草 5 g。該方劑隨患者的不同癥狀進行加減:陰虛明顯患者加麥冬、五味子;氣虛動則汗出患者加黃芪、白術、人參;胸悶、苔膩患者加瓜蔞、清半夏;心悸患者加茯神、龍骨;脈律不整患者加苦參。服用方法為水煎,每天1劑,早晚分服。
1.4 觀察指標治療4周后,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悶脹、酸痛以及疼痛感明顯消失,頸部恢復正常活動;有效:患者的悶脹、酸痛以及疼痛感有明顯的改善,頸部能夠進行幅度較大的活動;無效:患者的悶脹、酸痛以及疼痛感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頸部活動徹底受限。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治療指標水平(疼痛程度評分、頸椎活動程度評分、頸部血液流變指標水平)。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頸源性頭痛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各項指標水平2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均有改善,但是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頸源性頭痛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數據指標水平比較 (例,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頸源性頭痛患者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醫學界對于引起頸源性頭痛的病因并不是完全清楚,大多數學者認為頸源性頭痛是因為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神經壓迫以及局部無菌性炎癥所導致,然而隨著研究的進展,現代醫學界較為統一的觀點則是認為:C1~C3神經根或者該神經根所支配的組織結構異常是引發頸源性頭痛的基礎[5]。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頸椎管內的無菌性炎癥刺激和頸椎間盤壓迫C1~C3神經根;②頸錐管外的頸椎小關節紊亂、肌肉痙攣、韌帶筋膜炎癥刺激或者是機械性卡壓C1~C3神經根分支,根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在頸源性頭痛病例中有70%的頸源性頭痛患者病因是源自于C2~C3小關節病變,因此頸椎管內外的病理改變都可以成為頸源性頭痛的潛在病因。另外,低位頸神經根也可能會成為引發頸源性頭痛的病因[6]。
在本次研究中,2組患者所使用的敏點恢刺法可以有效降低頸源性頭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強患者頸部活動程度。采用敏點恢刺法的方式通過對局部的針刺,起到對患處血流的疏通作用,改善患者患處的血流情況,同時疏通患者經絡,改善患者頸部肌肉的活動程度,減少頸部肌肉的僵硬感和不適感,緩解患者在患病期間頸部病變部位出現的悶脹感和酸痛感[7]。而養血疏肝止痛湯則是中藥方劑中治療頭痛的主要用藥,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養血疏肝止痛湯屬于中藥湯劑,治療過程中,對患者機體的傷害較小,較少了藥物代謝對患者機體的影響,同時頸源性頭痛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治療,采用養血疏肝止痛湯能緩解患者機體的耐藥性,在治療過程中充分發揮藥效,同時還可以對頸部、頸椎部等相關病變部位達到舒筋活絡、消腫散結、鎮靜消炎、調和氣血的功效[8]。所以在研究結果中可以知道,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要優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頸源性頭痛患者使用敏點恢刺法+養血疏肝止痛湯加減聯合治療有著極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兩者相結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緩解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頸部能夠自由活動,讓患者能夠盡快地恢復到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