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翠,黃 智,馮 強,楊鋒昌
(1.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7;2.廣西山區綜合技術開發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2)
星創天地是農村科技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1]。廣西于2017年正式啟動自治區本級星創天地認定工作,現已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各星創天地在推動農業農村領域創新創業、驅動農業創新升級、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顯著推動廣西鄉村產業提質增效。但是,星創天地的建設與發展受諸多因素影響,發展較為緩慢和不平衡。因此,如何指導和規范星創天地建設與發展成為目前廣西星創天地管理部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近年來,廣西積極推進國家級、自治區級星創天地的建設發展。截至2022年12月,全區共通過備案國家級星創天地49家,認定自治區級星創天地286家。其中,種植業為主的星創天地有176家,養殖業為主的有81家,專業孵化機構類的星創天地有7家,加工業為主的星創天地有6家,電商服務類星創天地有5家,綜合類星創天地有11家。從數量上看,廣西星創天地以南寧市、玉林市、桂林市、百色市認定數量最多(見表1)。

表1 廣西星創天地數量分布情況
2020—2022年,根據星創天地新的管理辦法重新認定的自治區級星創天地共有147家,有37家已備案成國家級星創天地,有61家星創天地位于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鄉村振興幫扶縣,占所有星創天地數量的41.5%?,F有星創天地基本可分為行業垂直定向專業服務模式、科技園區載體運營模式、高校和科研院所運營模式、電商平臺營銷驅動模式、專業孵化機構運營模式五大類。其中,依托科技園區建設的星創天地共53家,占比為36.05%;圍繞特色產業開展行業垂直定向專業服務的星創天地有82家,占比為55.78%;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運營的星創天地有4家,占比為2.72%;以電商平臺營銷驅動模式建設的星創天地有4家,占比為2.72%;專業孵化機構經營的星創天地有4家,占比為2.72% (如圖1所示)。當前廣西星創天地由國有企事業單位運營的有11家,占比為7.48%;由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公司運營的有121家,占比為82.31%;由合作社運營的有15家,占比為10.2% (如圖2所示)。

圖1 廣西星創天地運營模式分類

圖2 廣西星創天地運營機構類型
截至2022年12月,廣西星創天地共配備服務場所建筑面積508.09萬m2、室內培訓場所面積19.65萬m2、創新創業服務示范基地面積約2 836.42 hm2(425.25萬畝)、建成星創展廳72個、注冊星創品牌143個、共建成線上服務平臺222個,開展線上線下新品種、新技術等科技成果推廣1 395項、開展創新創業培訓12萬人次以上、培育孵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50個、服務帶動科技特派員、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高素質農民等人員開展創新創業2.3萬人。
(1)盈利模式不清晰,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靶莿撎斓亍本哂幸欢ü嫘訹2],其少量運營成本可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或者項目扶持方式解決,但大多數運營成本必須通過實體商業模式創新來彌補。當前廣西星創天地多為公益性服務,從星創天地自身發展中獲得經濟效益極少,大部分星創天地無法實現盈利,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動力不足,亟需探索適合星創天地持續發展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2)缺少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項目,入駐率較低。近年來,廣西星創天地用以推廣的創新創業項目形式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種植、養殖、加工類技術推廣項目上,項目多屬于擴張慢、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可持續發展性不高的重資產型傳統農業項目,而且對土地、人力、資金等有較大程度的依賴。目前,廣西星創天地主要以高素質農民創新創業培訓為主,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孵化為輔。真正入駐農業經營主體數量較少,培育孵化率較低,與星創天地的發展定位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3)創新創業人才匱乏,導師隊伍穩定性較差。廣西星創天地的高級人才隊伍主要以合作科研單位的專家、科技特派員和運營單位行政人員為主,提供的服務主要以專項技術指導為主,缺乏專業化管理人才,難以支撐項目孵化和經營主體培育的需要。同時,導師穩定性較差,難以進行服務績效考核,服務效果參差不齊。此外,廣西星創天地入駐的創客以貧困戶、回鄉創業的城市務工人員為主,普遍經營管理能力偏弱,有條件進行創新創業人員不足,影響星創天地實際孵化成效[3]。
(4)組織運營目標不明確,規范化程度不高。廣西星創天地在實際經營中,主要圍繞企業自身產業發展為主,與創客之間未能形成良好互動,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多數星創天地重心放在穩生產、保生存上,未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星創天地的組織運營規劃上,運營機構組織運營目標不明確,制度建設和服務體系建設不規范,運營效果不夠理想,導致當前過低的入駐率,進而阻礙星創天地的整體質量、水平和層次的提升,不利于星創天地的穩定運營與高質量發展。
(5)政策扶持力度弱,效果不明顯.長期以來,廣西星創天地的建設運營主要依靠運營主體的自我發展,極少獲得地方財政補貼。2020—2022年,獲得廣西科技廳單獨立項支持的星創天地僅有10個,有機會獲得科技經費支持的廣西星創天地數量不足20%。因此,多數星創天地建設運營積極性不足,在獲得星創天地認定之后,在對星創天地“六個一”運營標準上沒有嚴格貫徹執行,缺少中長期發展規劃,運行模式單一,創新創業孵化效率和質量上較為欠缺,亮點總結和計劃多數停留在滿足基本要求上,運營效果不明顯。
影響廣西星創天地高質量發展的因素較多,根據訪談、實地調研和成效統計數據對比分析,總結歸納影響廣西星創天地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主導產業科技成果集聚情況及產品市場競爭力。星創天地主導產業科技成果集聚情況及產品市場競爭力對于推動該星創天地的可持續發展作用最為明顯。主導產業科技成果集聚能力強的星創天地,可為入駐創客提供更多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項目;主導產業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力能力,說明該運營機構產業技術先進程度、產業產品質量水平、市場占有率較高,可提升當地群眾加入星創天地意愿和信心。
例如,揚翔生豬產業星創天地由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運營,該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平臺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關系,已轉化“集群式樓房智能化豬場研發與應用”等科技成果15項,圍繞生豬養殖創業項目,常年可為生豬養殖戶等創業人員提供場房建設、疾病防控、生產管理養殖全程的技術指導服務。近兩年累計開展創新、創業培訓1.95萬人次,培育孵化廣西貴港市佳品農牧有限公司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1 000多家,服務對象年總產值超過10億元。
(2)運營機構規模及組織化程度。星創天地運營機構規模及組織化程度對星創天地的專業性、盈利性作用較為明顯。運營機構規模較大,組織程度較高的星創天地,更有條件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運行管理機制,能更清晰地規劃星創天地運營目標,為入駐創客提供更好的專業化服務。例如,眾聯星創天地運營團隊由眾聯科技企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組建,辦公及服務地點位于浦北縣萬昌農產品交易中心,服務功能齊全,服務設施完備,可同時為16個創業團隊和50個創客提供低價或免費創業空間、創業工位,各服務版塊都有專人負責。同時依托建成的電商平臺引導該縣農業、農村、農民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提升“星創天地”的盈利能力,實現年交易額達300萬元以上。
(3)運營機構師資力量。星創天地的師資力量是決定創新創業服務水平,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成效、高素質農民培訓水平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孵化成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例如,廣西熱作所亞熱帶特色作物星創天地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建設運營,該星創天地建有規范的運行管理機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有創業導師10名、專兼職技術專家6名、日常服務(含技術服務)人員35人,長期入駐或合作的科技特派員57人,師資力量非常雄厚。該星創天地圍繞芒果、木薯、澳洲堅果、劍麻、龍眼、荔枝、甘蔗、番木瓜、菠蘿蜜、番石榴、楊桃等亞熱帶特色作物常年為入駐創客、周邊農戶提供產業科技培訓、創新創業服務示范基地和創業項目。近兩年累計服務帶動種植戶、農民等創業人員2 151人,服務對象年總產值達26000萬元等。
(4)政府支持力度。府支持力度決定大多數星創天地建設主體的建設運營積極性。由于星創天地獲得政府支持力度極小,主要由當地科技部門發動有相關孵化培訓業務的企業申報。因此,星創天地主管單位在指導各星創天地規范建設和收集運營成效中難度較大。多個星創天地在訪談中表示,星創天地無經費支持,但是運營標準又比較高,如果不是看在當地科技部門的面子上,不愿意申報認定,更不愿意按要求提交各種總結匯報材料。
(5)入駐創客水平。入駐創客水平高低決定星創天地培育孵化成效。目前,多數星創天地對運營目標不明確,主要從完成指標任務出發,吸引入駐創客以當地農戶、貧困戶為主,入駐創客整體文化水平較低,鮮少有針對性地發展真正有創新創業需求的創客,難以成功培育孵化新的農業經營主體,所以在近兩年的成效統計中,147家廣西星創天地僅培育孵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81個,服務帶動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高素質農民等人員開展創新創業人數則有16 481人(見表2)。

表2 2021—2022年廣西星創天地培育孵化成效統計
統籌全區星創天地資源,構建基于培訓課件、科技成果、創業項目、產業鏈協同等數據共享、資源共享的“一張網”聯動體系。突出科研院所、專業孵化機構、科技園區類星創天地的引領示范作用,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一批創新創業服務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推廣一批新近科技成果、創業項目,加強星創天地間成果、師資、項目等資源共享和聯動,提升星創天地規范化、專業化水平。
建立健全星創天地管理辦法,明確星創天地準入條件和基本運營標準,優化星創天地評價等級和績效補償機制,對運行管理規范、服務效果顯著的星創天地給予項目扶持激勵或物資獎勵。
加大中等職業技術學院與星創天地建立產學研用合作,鼓勵富余師資補充到星創天地師資隊伍,并通過聯合辦學,組織入駐創客入校集中學習和鼓勵在校學生到星創天地進行勞動實踐或專業實習,實現雙方資源互補利用和豐富創新創業服務模式。
明確星創天地的運營目標就是培育孵化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和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提升星創天地培育孵化成功率,需要優化入駐創客結構,提高入駐門檻,建立起平臺的準入機制,劃定扶持對象范圍和制定入駐者可享受的扶持政策[4],規劃相關管理制度、退出機制和入駐創客畢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