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田野調查(Fieldwork)又叫實地調查或現場研究。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參與觀察。通過觀察、總結歸納并描述地理事物的變化規律與發展過程。區域是指具有一定范圍、形狀或界限的地域空間,兼具整體性與差異性。認知則是人們最基本的心理過程,是人們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或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區域認知核心素養作為新時代下地理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戰略之一,指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能力,已成為高中地理教學一項戰略性的素養要求。通過恰當地開展田野調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標性的觀察、感知、記錄、分析、討論并歸納總結,形成科學性的知識,在培養學生地理區域認知素養上效果明顯。
高中地理教學,知識內容量大,課時安排緊湊,對學生的區域認知思維與區域認知能力應用又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靈活地、高效地、短暫又精準地開展田野教育,用明確務實的策略來支撐調查發現行為。本文以筆者所在高中一年級共10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展開實驗分析,內容涉及地球運動、人文建筑、方言、習俗、美食等多個角度,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研究,發現田野調查法開展得順利,學生參與程度高,參與熱情高漲,內容開展有步驟,實驗結果和評價性反饋,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當下高中生區域認知素養培養現狀
(一)學生參與意愿度低
長時間傳統教學的開展,學生對傳統教學方式已經形成適應,單向地獲得知識與技能成為常態。教師教什么,展示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看什么。針對空間性強,需要設身處地感知的區域認知素養培養,學生缺乏主動去建構的意愿。特別是多個學科大面積高強度地開展教學,更加削減了學生對自身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熱情。
(二)課堂開展限制性大
為保障中學教學的持續性和規范性,大量的地理教學被限制在課堂內。教師更多地通過傳統板圖板書板畫展示,或借助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或通過語言描述等方式開展課堂。學生坐在教室里,光憑視覺和聽覺去感知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缺乏實地性的接觸和發現,更難開展有目的性的實驗活動。課堂開展的高限制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更束縛了學生主動去感知和建構的意愿。
(三)評價方式較為單一
當下高中教學實際操作中,在教育教學的評價上也顯得有些單一。考試測驗、繪圖、設計思維導圖、默寫與筆記成為較常見的評價方式。這些評價方式更多為終結性表現,正確或錯誤、美觀與凌亂、完整與缺失則是常見的顯性表現。針對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過程、心得體會、方位感知、地理事物發展過程感知與變量的影響,都難以顯示出來。
二、利用田野調查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策略
(一)精心準備,明確步驟
地理教師應在田野調查過程中起主導性作用,要精心準備有關的器材用具,設計觀察記錄表格,與同學們提前溝通并討論制定調查目標、感知程度、圖像繪制、心得體會、及時評價要點等。在這個過程中,調查目標的設置要具有明確性、過程性、階段性和發散性,實現在目標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進入環境,感知環境,發現環境并拓展環境,形成印象明確的感知心理。感知程度的設計也要多維度、多層次,力爭實現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感官體驗與綜合體驗。給學生提供繪圖的空間,通過觀察后的動手繪制示意圖,進一步明確田野調查發現的事物現象并形成圖像化印證。及時評價要點是對目標的再現,也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理清調查順序,檢驗自身調查效果的保障。
(二)精心分組,主題認領
合理設計學生的合作小組,每個小組男女生組合搭配,以每組4-5人為規模,全班共分成8-10個小組。確定小組長,并明確組員的分工,設備用具籌劃、觀察實驗操作、圖形圖像繪制、心得體會書寫、撰寫調查報告以及發言講解等環節分配到每一名學生,做到參與面廣,學生綜合性思維培養效果高。本次田野調查發現研究共分為以下幾個主題:
利用周末時間,一個月內查閱不少于三處地方志,參觀不少于三家宗祠。記錄當地的地理發展歷史,了解不同宗祠姓氏的分布與遷徙等記錄。利用歷史地理學思維感受當地與人口的發展演化,活動結束后要進行公開呈現與講解。
(三)精心陪伴,及時校正
田野調查開展期間,地理教師較為辛苦,需要利用平時課余時間或周末時間陪伴、協同不同的主題小組開展調查實驗。觀察小組的實驗步驟、組員協同合作效果、實驗完成順序、實驗記錄報告的填寫、照片拍攝與視頻跟蹤記錄等。每一次精心陪伴,都是對同學們的鼓勵與支持,及時發現問題,并妥善地校正,也能推動田野調查實現更高的效率,取得更多的成果。地理教師在跟蹤陪伴與及時校正過程中,也能把握不同小組的進度,并及時的公開過程中的照片和視頻,保障各個小組的整體穩步推進與激勵性效果。
(四)精心總結,高效呈現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田野調查發現,同學們對這種形式的地理課堂非常喜歡,也非常投入,專注與付出程度很高,效果顯著。每一個小組的過程性記錄非常的全面,既有文字性描述,如相應的總結、疑問和發散思考,也有圖片和視頻記錄。材料的收集、整理非常的充實。在具體的總結和考核上,我們也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評價的內容與環節多樣化設置,包括小組成員的投入程度、各種表格的記錄與完善程度、發現與實驗過程的精準科學程度、發現實驗的結論準確度以及最終的試題或總結、論文等。
三、結語
培養學生地理區域認知素養是一項長期且繁雜的工程,沒有固定的策略與框架。這需要廣大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牢記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到的條件,引導學生融入環境,在田野調查中發現區域,認識區域并形成強烈的區域認知素養,為終身教育和未來教育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