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點點 陳麗珺 劉逸雯

關鍵詞 信息化服務 高校 調研
1選題背景
信息化建設是高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水平可以影響高校的辦學水平,甚至是學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標志。 完善的信息化體系不僅能使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更方便,還能提高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如今,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憑借其超快的反應速度和較低的錯誤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美國為例,其持續實施國家“教育技術計劃”,實現了各個教育層次的“人、機、路、網”全域互聯,有力推動了教育信息化。 而我國各高校也積極開展了信息化校園建設,以期教育均衡化。
2研究意義
加強高校信息化建設可使師生的生活更加便利。師生可以利用高校信息化平臺獲取教育資源和教育信息,因此加強高校信息化建設很有必要。 對高校的信息化平臺進行優化、升級,可以推進教育資源均等化,讓師生在校園內即可獲得各類教育資源。 信息技術在飛速發展,信息化潮流不可阻擋,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等亟須變革。 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智慧校園,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是所有高校的目標。
3調研設計
3.1調研方法
3.1.1文獻分析法
在進行調研之前,我們收集了最近幾年揚州大學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文獻。 只有詳細了解高校信息化建設成就與服務水平,才能更好地展開調研[1] 。
3.1.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進行調研的基本方法。 調研人員用嚴格設計的問卷,通過文字與被調研者進行交流。 在調研期間,我們根據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以揚州大學信息化建設為例,針對高校信息化系統的了解程度以及評價意見等方面設計問卷。 問卷的發布與填寫則在線上進行,并按照隨機抽樣原則,以便進行定量分析。 收集所有問卷后提取數據,以圖表方式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列出所有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
3.1.3 訪問法
在調研中,訪問法是一種最直接和最靈活的調研方法,即通過訪談詢問的形式向被調研者了解實際情況。 其中,需要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進行雙向互動,并獲取真實、準確的資料。
首先,我們訪問了揚州大學信息化建設處的劉老師,就揚州大學信息化建設的成就與現狀對其進行訪問。 其次,我們分別選擇了揚州大學與其他高校的三位同學進行訪問,詢問了目前他們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的具體措施、利用效率以及評價意見等。 旨在結合多方面的評價,提出更為合理、有效的建議。
3.2調研流程與思路
為了研究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服務現狀,我們制定了調研流程,即前期準備—調研過程—了解學校信息化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具體流程與思路詳見圖1。
4揚州大學信息化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揚州大學的校園網絡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揚州大學信息化建設的成就有目共睹。期間,揚州大學相繼建成高標準的數據中心機房和覆蓋全校的無線網;相繼上線具有統一標準、高度集成的支撐平臺,如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數據集成、智慧門戶、網上師生服務大廳等;數據治理初見成效;智慧后勤、智慧學工、智慧財務等亮點頻出。同時,揚州大學朝著有序、縱深方向不斷推進智慧校園的建設。
揚州大學始終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讓信息跑路、用數據說話、由師生評價”的工作理念,秉持以人為本、應用驅動、融合創新、開放共享、安全優先的原則,大力推進新興信息技術與智慧校園建設的創新融合,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持續優化,著力構建智慧校園生態體系、數字資源供給體系和智慧應用體系。
揚州大學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高校信息化校園建設“十三五”改革與發展規劃,以智慧為感、服務為用、流程為向、共享為本、數據為基的理念,打造了集科研、教學、管理、服務一體化的智慧校園。因此,揚州大學信息化建設榮獲多項榮譽,如2020 年,揚州大學被評為“江蘇省智慧校園示范校”。
5關于高校信息化的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
5.1問卷結果與分析
我們針對高校信息化服務開展問卷調研,問卷樣本以揚州大學為調研基礎,共搜集1863 份有效樣本并得出如下數據分析。
(1)在新生信息化服務方面:揚州大學信息化處建立了專用迎新系統,在師生的推薦下,50%的新生選擇迎新網站(yx.yzu.edu.cn)查閱個人信息。該網站旨在通過信息化協助本科新生、碩士新生便捷報到。基于專事專辦的原則,揚州大學的迎新網站可以分化主網站的流量,避免主網站出現崩潰情況,為新生報到保駕護航。
(2)在校園網服務方面:揚州大學信息化處為學生每月贈送30 個小時的免費Wi?Fi,問卷調查顯示約有70%的學生了解這一情況。其中,90%的學生了解使用完免費Wi?Fi 之后,需按每個小時0.3 元的標準繳費,每月上限為30 元的這一情況。
(3)在信息化服務和福利方面:揚州大學信息處網站(xxzx.yzu.edu.cn) 提供微軟正版軟件下載,如Office 2010 等,約有80%的學生了解這一情況。
(4)在針對疫情進行的信息化服務改進方面:為順利執行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任務,揚州大學高度整合線上教學信息,如QQ 群、上課軟件等,上線了“揚州大學線上教學輔助管理平臺”,實行一站式管理。
另外,為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教學的互通,揚州大學通過智慧教學手段,借助Eol 平臺與“課程伴侶”APP,為線上的作業、課程、測試、課堂討論等在線教育管理提供服務,超過80%的同學了解并使用了相關平臺。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為避免過度接觸,超過50%的學生了解或選擇將校園卡與手機NFC 進行綁定即可進入圖書館、宿舍等。另外,50%的學生了解錄入的NFC 校園卡并不能用來消費,有力地保障了學生的財產安全[2] 。gzslib202204021522綜上所述,根據問卷調研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對揚州大學信息化建設不太了解;大部分學生對部分信息化服務處于不用則不知曉的情況(如VPN);部分學生對常用信息化服務(如一卡通)不太熟悉,不會使用所有模塊功能,甚至出現技術上的誤解,這導致部分信息化服務未在部分學生心中留下好印象。
5.2訪談結果分析
5.2.1基本情況
揚州大學的信息化建設在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基礎上不斷取得進步。可以說,揚州大學的校園網絡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已建立一系列信息化平臺。同時,揚州大學的校園卡服務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校內實現了二維碼聚合支付,為師生的校園生活帶來了便利。
5.2.2 存在的問題
(1)未構建意見反饋平臺。信息化平臺的作用不僅是單方面的公布信息,而是使信息能夠相互流通、雙向傳達。雙向的信息化平臺才能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有效的溝通橋梁,讓學校從相關信息中了解師生的需求, 從而使高校信息化得到更好的發展。及時了解師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對于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和評價,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信息化建設,因此構建意見反饋平臺十分重要。
(2)宣傳力度不足。大學生的身心更趨向對自我的展現,但海量的網絡信息使大學生不能準確地分辨信息的真偽。大多數學生對本校的信息化服務不甚了解,只愿意了解自己平時不得不用的線上相關平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高校的信息化處宣傳力度不夠大,且學生了解信息化服務的意愿不強。
(3)未注重校園網建設。校園網即校園內的網絡,其主要的功能是為高校師生提供教育教學、科創研究和綜合信息等服務。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校園網建設已逐步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基礎建設項目,是衡量學校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重要評判標準[3] 。目前,揚州大學的校園網建設已初顯成效,校園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校園網基礎設施(如機房與光纜)較為完善。但由于校園網結構十分復雜,師生較多,網絡應用繁多,網絡通信系統復雜,揚州大學的校園網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網絡的穩定性不足,網絡的安全性較差等。
(4)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尚未成熟。根據目前的教育發展趨勢及現實因素影響來看,我國未來的教學趨近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當前,很多高校面臨資源分布不均、資金投入不夠、優質師資不足等問題,而引入新興的線上教學模式,有助于打破圍墻,帶來優秀師資和精品課程。同時,線上教學的缺點是管理松散,不便于對學生進行考核,老師無法準確得到學生的反饋,從而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線上線下相融合能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達到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的目的。
6發展建議
針對訪問與問卷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科學規劃,注重實效。在信息時代,網絡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所以我們要科學規劃、精打細算,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網絡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我們要以應用為本,秉承“建設一點利用一點,從點擴展,進而全面升華”的理念,最終實現教育現代化。
(2)整合、優化各信息系統,形成一站式服務。各平臺之間的功能定位會出現重疊以及網址冗雜交叉的現象,因此可以從統一服務門戶、統一流程平臺、統一數據、統一身份認證等方面進行整合,為師生提供高效、便捷、豐富的一站式信息服務。
(3)搭建智能問答平臺,解決師生使用老舊平臺過程中的普遍問題。如果師生在學校使用信息化服務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但不知道如何解決,智能問答平臺就可以提供常見問題與基礎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對平臺進行后期優化中,我們需要合理利用各種渠道加強信息資源庫的建設。
7總結與思考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了解了揚州大學的信息化建設現狀以及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揚州大學建立了基礎信息化體系,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完善。但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意見反饋機制尚未成熟、宣傳力度不夠、校園網不完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尚未成熟等問題。對此,建議高校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努力優化高校信息網絡,積極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讓師生成為高校信息化的受益者。此外,高校應該積極組建專業的信息化團隊,培養信息化人才,開展技能培訓,積極解決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從而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