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銀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除了必要的文化課程的教育以外,德育也成為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德育工作是否能有效開展,直接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作為德育工作的引導者、實施者和組織者,班主任對德育工作開展的質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對將德育滲透至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工作進行探究。
關鍵字: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工作;德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前言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邁入校門接受系統教育,這是他們學習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的言行在受到班主任的約束和規范后,必然會產生不適感。因此,班主任要更多的付出自己的關心、細心和責任心,對小學滲透“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內容,以助其緩解不安的心理和緊張的狀態,為他們日后學習與生活的發展奠定良好的開端。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高效開展德育工作
班主任對學生的尊重和關心是不能缺少的,小學生的心智普遍還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弱。所以,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理解學生,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更高效的滲透德育教育,不能因小學生對德育知識不理解而失去耐心。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學生尋找學習方案和養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在此期間,班主任要依照學生的不同個性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體系,與學生們建立起和諧、平等、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在接受德育知識熏陶的同時體現自己的價值,并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例如,班主任在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責任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要讓師生關系朝著更平等的方向邁進。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班級管理中,都要做到尊重任何學生的想法與意見,做到一視同仁并,并且要及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其次,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失誤,如在事情沒有調查清楚之前,就對某學生妄下定論,認為其身上存在嚴重錯誤,并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此時,班主任要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也要勇于向學生誠懇的道歉,為學生做好示范和表率作用,讓自己與學生間的距離感蕩然無存,讓為人師表成為每個班主任的標配,也讓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現。從而構建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進一步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質量奠定基礎,也讓德育工作更高效的開展。
二、創設豐富德育情境,樹立良好道德榜樣
以學生為根本和主體,以發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德育的根本,也是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題。豐富有趣的德育情境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對學習德育知識的興趣,因此,在班主任的管理過程中,可以有意創設一些新穎的德育情境,以情境渲染為基礎,以實踐體驗為形式,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德育而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這樣學生在學習德育時能感到輕松愉快,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禮,以提高他們學習德育的自覺性與能動性。同時,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與水平,為小學生做好榜樣示范作用,也可在學生間形成道德榜樣力量,讓學生能在德育知識學習中有榜樣的蹤跡可循,有榜樣的力量可依。
生活中的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尤其在對低年級小學生滲透德育過程中,班主任就可從生活中適當取材,讓學生體會到思想道德水平高低對自己的重要性。例如,在生活中,有些小學生會經常嘲笑殘疾人,更有甚者會捉弄殘疾人,給他們的思想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讓小學生對殘疾人的痛苦有深切的體驗,增強他們對殘疾人尊重的心理,班主任可針對此情況召開以“請對殘疾人再善良些”為主題的班會,可以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殘疾人,用布蒙住雙眼,用耳塞堵住耳朵,還讓他們坐在椅子上一步也不能移動,模擬坐在輪椅上的感受。在此過程中,使學生能真切體會到失明、失聰和肢體殘疾給人帶來的痛苦,進而在生活中對殘疾人保持應有的尊重,并善待殘疾人,更樂于幫助殘疾人。通過教師創設出生活中的德育情景,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學生間也樹立了道德榜樣,并在實際生活中不斷踐行自己的承諾。
三、建立科學評價機制,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低年級小學生與其他年齡段的學生相比,其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很強烈的,他們的心智尚不成熟,無法正確對待批評和指責,內心也較為敏感和脆弱,因此,教師應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對于他們在學習德育知識時認知上和行為上的錯誤,不能一味的責備和訓斥,而是要換另外一種方式,更巧妙的指出其錯誤,讓他們對自己在道德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同時。對于學生的長處和在德育教育中得到的提升,教師要適時給予贊揚和鼓勵,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肯定和關心。
例如,在針對小學生的言行進行德育教育時,當他們表現良好時,班主任應予以充分的褒揚和及鼓勵,并積極引導他們向著更好的目標不斷進步。但當學生的錯誤與不足出現時,班主任要調查好事情的原委,不能在事情未經調查之前,馬上對學生采取批評的手段。應采取先揚后抑的教育方式,而不要全盤予以否定,如果一開始就對學生嚴厲批評,會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打擊,繼而會產生心理陰影,不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所以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用語言來感化他們的心靈,并組織和選擇合適的語言,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先針對此次事件做好利弊分析,讓學生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挖掘學生做此事的優勢與長處,讓學生樹立信心,再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批評和指正,并與學生一起尋找改正錯誤的方法。像這樣建立起科學的評價機制,將德育有效融入班主任管理工作過程,讓德育教育的開展更具時效性。
結論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構建和諧新型的師生關系,以確保德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同時創建豐富的德育情境,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好道德榜樣;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對這些德育工作的滲透班主任要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以此來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郁美紅.德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滲透[J].小學生(中旬刊),2021(07):35.
[2]王瑤.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的滲透思考[J].新課程,2021(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