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晶
摘要: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體育課堂是開展體能練習的一個主要平臺。通過體育課堂有效教學可以向學生傳授多種運動知識和技能。同時,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合理設計與組織體能練習也可以促進學生體能鍛煉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所以筆者認為,在日常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精心布置體能練習內容,亦可彌補一些教材的運動量和密度的不足,從而促進小學生的體能素質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體能訓練;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引言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呼聲越來越高的當下,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應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摒棄追求體育測試成績的唯一目標,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滿足學生身心成長的需求。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將逐步參與以體能為基礎的各項體育競技運動,如果缺乏必要的體能素質,就很難展現競技水平?!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因此,在中小學階段,體育教師應有意識地開展體能訓練活動,靈活運用組織策略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平衡、柔韌、耐久等素質,充分發揮學?,F有的訓練器材與運動場地條件開展適宜的體能訓練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各項身體運動素質。
一、增加體育游戲,做到寓教于樂
教師要制訂適合不同學生的游戲形式和難度適宜的游戲規則,在游戲難度和趣味上一定要迎合學生的喜好,做到體育項目的趣味性和競技性有效融合,保證既能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又能讓學生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快樂,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體育項目的趣味性和競技性有效融合,在保留體育項目主要特點的基礎上,適當降低體育運動難度,增添娛樂性。教師要走進學生,多去了解他們喜歡的事物,并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體能訓練游戲,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能感受到快樂,進而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體育、熱愛體育。教師還要合理制定游戲目標,并實施獎勵機制,在游戲中對那些表現積極、懂得合作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可以采取給學生發放“小紅花”或者糖果的形式,激勵學生再接再厲,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游戲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教師要貫徹“快樂體育”理念,通過在體能訓練中適當增加趣味性較強的游戲,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加強師生互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通過“快樂體育”,讓學生在體育教育中鍛煉意志,幫助他們以更陽光的心態去生活,以更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并愿意為了中國的體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對接生活認知,提升體能訓練效果
如“行進間運球與游戲”的教學,為了讓學生體會籃球的落點及手觸球的位置,教師可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以“開火車”的生活化情境游戲實現目標,將籃球場地的各種線條作為“火車”的軌道,籃球作為火車的車輪,學生行進間運球沿著籃球場的線模仿火車行駛,根據“火車”車輪一直處于鐵軌上的情境進行評價、反饋。“能像火車一樣,車輪一直在鐵軌上行駛嗎?”并在過程中不斷強調,讓學生在過程中思考,籃球的落點在身體的什么地方?手應該觸球的哪個部位?隨著學習的深入,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結合生活中有不同速度的火車,如慢車、快車、動車、高鐵,讓學生通過不同“火車”情境的速度變化、節奏變化,來提高學生對球的控制能力,還可以嘗試用非慣用手進行挑戰,提高趣味性的同時增加相同動作技能的練習時間,體能訓練的效果更為突出。
三、根據學生的體能進行分層教學
小學生的體能水平是存在差異的,作為體育老師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學生在體能練習中的表現,尤其是那些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情況,可以采用分層多樣化體能練習,即根據學生的體能水平高低、興趣愛好安排不同類型和不同指標的體能練習。例如,鍛煉學生靈敏素質時,采用“老鷹捉小雞”游戲,將體能水平高的學生安排為“老鷹”或“老母雞”,而體能水平低的可以作為“小雞”,這樣每個人都能參與到體能游戲中去,學生興趣高昂,玩得不亦樂乎,無形中自身的靈敏素質得到了有效提升。再如,小學男生好動奔跑能力強,女生文靜柔韌素質好,根據男女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特長,體育教師可以給男生安排“叫號追逐跑”速度類練習,可以給女生安排“小矮人”等柔韌類練習。如此區別對待,安排不同類型的體能練習,更適合學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體育教師還需要設置比賽項目,就是讓學生把與自己同層次的學生視為競爭對手,在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后,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比賽,學生的體能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對于進步的學生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因為教師的肯定和表揚就是小學生進步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對進步的學生給予獎勵,讓學生獲得收獲后的喜悅,才能促進每個學生都積極進行鍛煉,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提高,促進每個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結束語
總之,體育訓練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貫徹體育與課程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實現重要途徑之一。體能訓練形式眾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擺脫傳統體育教學理念的約束,充分發揮當前先進教育理念與方法,形成更多的體能訓練契機,不斷優化體能訓練,以強化身體體質、協調能力、免疫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讓我們“靜待花開”,相信“芳香自來”。
參考文獻
[1]林其光.小學體育教學體能訓練指導策略探析[J].學周刊,2020(5):145.[2]楊凱利.小學體育教學體能訓練指導策略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