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論文摘要:蘇軾被王安石稱之為“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的杰出人物,卻“道大難容,才高為累”,其“一生凡九遷”的命運,與當時的政治、黨爭有很大關系,但是蘇軾的性格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面,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其命運。本文試以與人無親疏這一方面來探討蘇軾性格中率性的一面。
關鍵詞:蘇軾? 率性? 日常生活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李方叔在蘇東坡的祭文中寫道“道大難容,才高為累”1,蘇軾一生文章堪稱天下先,“文章議論,獨出當世,風格高邁”2,但是卻仕途坎坷,懷才不遇。蘇軾“卒不得大用”3的原因,前人主要是從客觀方面去探求,更多關注的是社會層面的原因。但是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正如蘇軾在《賈誼論》中所寫的,“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4,他從賈誼自身的角度,分析其悲劇產生的必然性。那么對于蘇軾,也不妨從主觀方面,探討其自身因素對其一生的影響。本文試以與人無親疏這一部分,從蘇軾的日常生活探討蘇軾性格中率性的一面。
與人無親疏——日常生活中的率性
率性是蘇軾性格的突出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體現,特別是在交友方面。在北宋這種黨爭激烈的環境中,交友尤其需要謹慎。然而蘇軾循其本性,并不刻意為之,于是“遇人溫厚,有片善可取者,輒與之傾盡城府。”5宋人高文虎曾在《蓼花洲閑錄》中記載蘇軾說自己交友“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 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蘇轍聽了沉默不語,并不贊同,“嘗戒子瞻擇交”,但是蘇軾卻說:“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軾這種“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的交友方式也引起了親人的擔心,除了弟弟蘇轍經常告誡他,妻子王弗也是時常叮囑他。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寫道:
從軾官于鳳翔,軾有所為于外,君未嘗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于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6
妻子王弗囑咐蘇軾交友一定要慎重,并且幫蘇軾分析他所結交的朋友。但是蘇軾的本性如此,他的名字似乎也預示著他的率性帶有與生俱來的特點, 近乎一種天性和本能。蘇軾的父親蘇洵有一篇短文《名二子說》,說明了他給兩個兒子分別取名軾、轍的原因,關于蘇軾的名字,文章寫道:“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7軾是車前用作扶手的橫木,相對于車輪、車輻、車蓋和車軫,軾并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去掉了軾,車子就不完整了。父親擔憂的是他像軾一樣坦露在外面,“不外飾”,真是知子莫若父。
蘇軾的率性還體現在他日常生活中的飲酒寫文上,《蘇軾年譜》當中,《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題東坡字后》寫道:“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爛醉,不辭謝而就臥,鼻鼾如雷,少焉蘇醒,落筆如風雨,雖謔弄皆有義味,真神仙中人。”8“龠”是一種量器名,一龠等于半合。這里說蘇軾喜歡喝酒,但是酒量卻不怎么樣,他盡情任性的喝酒,喝醉了也不辭謝,倒頭就睡,鼾聲如雷,一會蘇醒后,“落筆如風雨”一揮而就,暢快淋漓,真的是一個神仙一樣的人。
蘇軾的率性不僅有“神仙中人”的一面,也有“簡率”的一面。《蘇軾年譜》《北窗炙輠錄》卷上寫道:“筑新堤時,坡日往視之。一日饑,令具食,食未至,遂于堤上取筑堤人飯器,滿貯其陳倉米,一器盡之。大抵平生簡率類如此。”9蘇軾在視察堤壩修建的時候餓了,而他的飯卻遲遲不送來,蘇軾索性就拿筑堤人的飯器,盛滿陳倉米,全部吃了。蘇軾的率性讓他在生活中少了拘謹,循其本性,盡情任性。
詞中寫道“事皆前定, 誰弱又誰強, 且趁閑身未老, 須放我些子疏狂”10。在《十拍子·白酒新開九醞》中更是決絕地宣稱:“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11這是他對虛偽世俗的傲視和抗爭,是保持自我、盡情任性的高度張揚,是率性性格的淋漓盡致的展示。
結語
蘇軾曾寫過一首《洗兒戲作》:“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12蘇軾希望孩子能無災無難,,正是說明自己此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造成其坎坷境遇的內在原因,一定程度上和他的率性有關。
參考文獻
[1]孔凡禮點校.[清]王文誥輯注.《蘇軾詩集》[M].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中華書局. 1982年2月第1版。
[2]鄒同慶,王宗堂著.《蘇軾詞編年校注》[M].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中華書局. 2002年9月第1版。
[3]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M].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1版。
[4]孔凡禮撰.《蘇軾年譜》[M].中華書局.1998年第1版。
[5][宋]蘇洵著.會棗莊、金成禮箋注.《嘉祐集箋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版。
[6]高秀芳、陳宏天點校.《蘇轍集》[M].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中華書局.1990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