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
摘要: 城鄉(xiāng)差異化是我們教育教學中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很多專家、老師對這個話題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與簡介,筆者根據(jù)自身的多年的而教育教學工作感覺到城鄉(xiāng)差異化其實就是一個人心中的一個“圍墻”,城里的有城里教育的好與煩惱,農(nóng)村也有農(nóng)村教育的種種如意與不如意,其實如果能換種思維的方式,跳出人心之“圍墻”,筆者認為真正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定位”與“希冀”。
關鍵詞:圍城;城鄉(xiāng)差異;教育;文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錢鐘書先生的長篇小說《圍城》,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可謂家喻戶曉。他將自己的語言天才并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以一書而定江山。《圍城》這本書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tài)圖。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圍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相比較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覺得現(xiàn)在也是如這樣的一個“圍城”,只不過差別在于不是婚姻的感悟,而是教學的感悟:城里的想著鄉(xiāng)下的學生應該不會那么要求高,鄉(xiāng)下的想著城里的孩子應該好教多了。這一切的一切無非源于既定存在的“城鄉(xiāng)差別”。
那何為城鄉(xiāng)差別?我想無非有以下幾點:1、生源。城里的孩子基本來自當?shù)氐暮⒆樱词共皇钱數(shù)氐囊部隙ǖ檬怯凶》壳议L居的。因為家庭條件稍高,工作條件稍好,故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而鄉(xiāng)村孩子基本是由當?shù)氐呐c外來的學生對半分,目前向我們學校的比例應該已經(jīng)是對半分了,因為很多家長工作比較辛苦,故對孩子的學業(yè)要求不能兼顧到位。2、文化。城里的家長因為相對文化水平稍高,故更能自我優(yōu)化信息知識的輸入與儲備,從而也更能輔助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更能適應多元化教育水平的發(fā)展。3、原生態(tài)教育理念。因為相對來講城里家長家庭本身來源于比較注重家庭教育理念的家庭,故相比較農(nóng)村家長更能注重目前自己的小家庭的經(jīng)營,也更能給下一代更好的灌輸好文化知識的傳遞工作。才能對以后的城鄉(xiāng)教育有更多的希冀:
一、教育大環(huán)境會更“人性化”。
教育是立國之本 。教育是不可缺的,教育是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與權力,教育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是直觀可見,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
二、學校管理會更“務實化”。
1、學校——多“舍”。
凡是與教學無關的事或者影響教學的活動每個學期只能保證1-2個,其余的該舍的要舍掉,每個部門開學初就把大型活動上報,其余的未上報的或者臨時壓下的任務只能盡量在小范圍內(nèi)消化,讓老師、學生的內(nèi)心能“靜”下來,想想、做做,其實簡單的生活也許才能讓生活變得不簡單,才有時間內(nèi)省與頓悟!
2、教務處——多“硬”。
凡是教務處制定的條例教務處要求一定要“硬”,該堅守的要堅守,該查的要查,該通報的要通報,該扣的要扣。(扣不是目的,但是有時也是一個好的手段)
3、年級部——多“實”。
年級部的工作是全校的重心,年級部工作搞好了那么整體的學校水平才能有提升,建議每個年級部的工作必須量化且有達成。每個年級部可以根據(jù)年級部特點而有創(chuàng)新舉措,但是大規(guī)范必須一致,以免老師之間、年級組之間因為規(guī)范不一而無法均衡對比。
4、班級——多“比”
班級的比較可能目前僅僅停留考試的對比,更多要貫穿平時,對給學生表揚與評價,建議學校教務處要多點方法去激勵與表揚學生。
5、教師——多“學”。
老師是學校教學的主力軍,教師“”好學”學生才會“跟學”,要惠及他人,凡是重要學習活動之后,利用校會該匯報的匯報,該上課的上課,靠外圍的學畢竟不是長遠的,我們需要的是更多能在學校內(nèi)“引領”的人。
6、學生——多“怕”。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校、年級、班級都要有規(guī)范條例,只有學生知道守則了他們才能守責,學校德育處的各項檢查工作要“嚴查”,該處分的處分、該通報的通報、該談話的談話,成長得道路上也是需要知道什么是要“怕”的,我想這也是我們要孩子學會的做人方式。
三、年級管理會更“創(chuàng)新化”
1、年級部工作——走“穩(wěn)”
年級部統(tǒng)一達成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人素養(yǎng),把常規(guī)作為抓手,讓學生學會文明,學會做人,從而學會學習,要知道,只有增強學生的“內(nèi)驅動力”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改變學生、改變年級部、改變質量。
2、班級工作——走“心”
班級是一個教育的核心,班級管理的成敗直接影響年級,乃至全校,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每個班級的管理都必須嚴謹有序,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走心”管理,心之向往則成功之歸屬!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是“陪伴”+“嚴謹”,建議每個班主任要按照德育處的要求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堅守好夕會、主題班會等教育陣地。
3、老師——走“新”
教師的職業(yè)是一輩子的職業(yè),學生新的,老師舊的,老師如果不能一成不變,老師們要研究,根據(jù)自己的學科特點走走新的有意義的路。
4、學生——走“動”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需要“靜悄悄”的革命,也需要讓學生的內(nèi)心“動”起來才行,只有心動了才能行動,要讓學生多“露臉”,如家校活動、學生大會、班級文化墻、主題班會等活動都要讓學生出來講,該表彰的要大張旗鼓的表彰,只有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孩子們才會看到自己有多“能”。
陶行知先生說: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不管是城鎮(zhèn)還是鄉(xiāng)村,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我們都要像樹木一樣,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讓我們跳出心中的“圍城”去尋求教育教學中更好的“自由”吧!
參考文獻
[1]湖南農(nóng)機:《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分析》第37卷第4期.學術。? 華東師范大學 緊急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2]百度文庫:高校與高等教育 《淺析中國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
[3]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著,趙中建編譯:《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4]田靜曹芳與項目一同成長: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長的個案,《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5輯,北京,2004。
[5]葉瀾等著《教師主角與教師發(fā)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6]四川教育出版社:《陶行知全集》? 作者:方明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