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一、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阻礙學生深度學習的原因
1.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
數學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應以學生主動認知加工為目的,結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一方面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前設置教學目標時,自身也搞不清如何在講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進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制定的目標模棱兩可,要么過于強調知識層面的傳輸,要么就是價值觀和課程內容模糊不清,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或接受。另一方面教師在制定三維目標的時候,沒能優化到每一個子目標,沒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設置課堂教學目標,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發生深度學習。
2.教學方式多樣但流于形式
新課改明確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速度應該根據學生學的進度來決定。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教育觀其本質是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微課、翻轉課堂、小組合作這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雖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同樣對老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師囿于自身限制,或想加快教學進度,并不能很好的使用這些教學方式,對這些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方式只是“走走過場”。如何讓多樣的學習方式發揮最大化的效益而不只是流于形式,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的。
3.教學活動評價單一
教學活動評價主要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的考察,另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考評。部分初高中學校一味的追求升學率,將學生升學的壓力壓到了老師的頭上,教師的績效與學生的成績掛鉤,將“沒有教不好的老師,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發揮到了“淋漓盡致”,但過度給老師加壓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唯分數論”。片面強調考試分數,將分數作為學生學習結果的唯一標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多成了“應付考試”,很難開展學思結合的深度學習。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支持策略
1.創造有效學習共同體,樹立專業教學理念
(1)營造積極教學氛圍
張娜學者曾提出,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班級氛圍等因素極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能感[4]。學生深度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支持,在學習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需要正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只有積極的情緒體驗才能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教師應在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有效融合,改變傳統的教師觀,幫助學生卸下心理防備,建立班級師生相互信任感,通過“有效溝通”與“協同互助”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
(2)重視學生性別差異
學習共同體是指主體通過互動的方式來自主學習及互動探究。調查顯示,初中女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志力明顯高于初中男生,教師可以利用男女生間的性別差異進行班級內“帶動式”小班教學,將學習智力水平較高但意志力較差的男生與智力水平相對較低但意志力較高的女生組合進行學習合作,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支持性關系的同時,對男生女生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保證主體間的平等交往與信任,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開放式學習問題交流,在多元探究中達到知識的共享與創生。
2.重構有效教學主體,明確高階思維目標
(1)切實觀徹學生學習需求
教師在面臨人才市場更新迭代、學校教學指標要求、家長高度期望等因素的嚴峻挑戰下,教學壓力與日俱增。要解決這一系列教學問題,首先應面對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新手型教師在初入班級教學時,通常會把教學重點放在備教材上。但有效教學的著力點是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知過程來調整教學方法,即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的過程訓練上。并且應該幫助學生積極體驗、參與及挑戰學習任務,使用已有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批判性理解與學習,教師可以通過每一單元的系統邏輯對單元之間的教學目標進行定位,清晰明確三維目標,不含糊空洞進行目標設置,同時以教師為“支架”設置最近發展區,逐步從淺層學習過渡到深度學習。
(2)設置目標具體合理化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之前,應以學生主動認知加工為目的,在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內容上設置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目標設置時考慮學生的動機意識及學習體驗,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進行每一個單元課程子目標的設置,同時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另外,數學學習內容應與學生生活進行聯系,不應將教學內容束之高閣,目標設置適應學生的年齡階段,保證學生在學習中循序漸進地學,更容易進行深度學習。
3.變革有效教學過程,優化教材重點內容
(1)科學選擇教學內容與教法
教師的教法影響學生的學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學會學習才能學會生存。學生怎樣學習不僅依靠自己領悟力的提升和學習過程的不斷摸索,更依賴于教師的適時啟發。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整合關聯性的教學內容,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其次需要選擇靈活性的教學方式,打破生活中某些錯誤的思維定勢,對新舊知識進行有效聯系,建構學生的內部知識體系,才能幫助學生發生深度學習。例如平方根在學生首次接觸時會讓學生感到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將其轉化為圖形作畫及輔助線的增加來進行求根轉化,既聯系了已有知識,又讓學生學會了新知識,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深度學習。
(2)指向學生綜合與核心課程
傳統的教學目標設置注重教師的知識授受,課程結構存在較為注重學科本位及缺乏整合等問題,強調學生接受學習與機械訓練。但現階段新課改內容中中學是以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在數學教學方面也應該聯系相關學習進行知識整合,以問題為核心進行廣域內容拓展,例如數學課里的排水問題適當與科學課中的節約用水問題進行學科整合,這一過程不僅具有創造新穎價值,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而且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整合知識,發生知識遷移與運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立足于淺層學習,同時需要學生主動活躍地思考,而需要新建構的知識結構要與原有知識體系發生聯系與重組,就需要教師進行知識的有效聯系和生活化內容的融合。數學中的深度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綜合多方面能力,方可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