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伴隨國內現代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增快,教學體制深化變革對國內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提出更高層次要求。高中地理課堂活動是現代地理課堂的重要組成環節,其合理實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地理課堂缺失的生活性與實踐性,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學科是高中生必學課程,為了能夠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果,本文則就高中地理教學優化及創新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分析,希望借此來為學生構建出一個高效、生動的地理教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課程
引言
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地理的生活化教學的常態化,只有地理生活化教學才能有效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善于挖掘實例、總結生活經驗、提煉地理原理,在平時教學活動中,主動為學生尋找生活化教學素材,利用實際案例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科教學效率,使得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體驗感和認可感。
1高中地理生活化概述
首先,在新課改環境下,雖然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有著自身的優勢,然而不能一味地把學科知識和實踐生活相關聯,而應當重視課本內容和實踐生活有機地結合,防止生活化教學停留于表面。其次,生活化教學應該以科學作為基礎,否則學科知識和實踐生活之間的關系必定會十分牽強。最后,高中地理涉及知識點眾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相關的。為了使學生增強對于學科知識的認知,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應當輔以其他教學方式。比如將教育技術加入到地理學習中。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對時代前沿技術的興趣不斷提高,教育技術能夠進一步推動他們對于地理知識點的認知,實現良好的效果。
2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現狀
2.1社會對地理學科不夠認可
由于對高中地理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力度不夠,人們對地理科學的社會功能以及地理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入、系統的了解,導致地理學科在社會上的認可度比較低,進而影響到學校、教師對地理教學的態度,也影響了家長對孩子學習地理課的支持度。
2.2地理課堂活動前的準備不充分
如果在開展高中地理課堂活動之前學生沒有準備,那么活動即使能夠順利進行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高中地理課堂活動實施前教師與學生的準備不夠充分,具體表現在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與活動內容有偏差的問題回答不上來、活動設計不貼近生活;學生在活動實施后很難馬上進入狀態,拖慢課程進度。
2.3地理課堂活動設計不合理
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活動在時長、頻率、難度、類型上均不夠合理。教師在地理課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尚未能夠對整節課的時間做一個較好的掌控,導致開展活動的時間過長或過短。許多老師組織高中地理課堂活動的次數較少并未達到課標的要求。高中地理課堂活動的難度過高或過低。學生期待的活動類型與教師實際實施的活動類型存在偏差。這些問題造成教學目標未能完成或活動的有效性難以激發。
2.4學校多媒體設施使用效率低
大部分職高學校雖然引入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由于資金或其他原因,導致設備落后,維修維護不及時,這樣就會影響教師上課使用,從根本上降低了多媒體的使用效率。就會導致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很難得到很好的應用,久而久之,教師、學生對多媒體使用則會產生一種無所謂態度,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優化
3.1創設各種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是目前教師最喜歡應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多種教學模式,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后提前為學生設定回答問題的時間,并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回答問題,學生完成后單擊發送,教師可以跟蹤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針對存在的錯誤問題應給予相應的解答,不斷加深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的了解程度。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實踐不僅效果顯著,而且提高了地理教師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在教學期間,如果地理教師直接與學生口頭談論天氣系統,就會給予學生學習內容枯燥的心理狀態,學生會感到非常疲憊,然而,如果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介紹天氣,就會加深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
3.2探索“產學研”地理教學模式
高中地理教學必須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培育學生地理學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索能力為目的,大膽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探究、操作、實踐,把地理學習與生產生活實踐相聯系、與科學探索相聯系,把地理學科知識、概念、理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實踐變成學生的學科能力,極力打造“產學研”融合發展的地理教學課堂,極大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水平。建立地理教學生產實踐基地,為學生搭建課堂知識向生產實踐能力轉化的體驗平臺,用生產實踐來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效,并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其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某農村中學與一地質勘查隊合作,讓學生到勘察現場了解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的勘探過程,大大增強了學生地理學科的應用能力,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意志和決心。
3.3提高高中地理教師信息素養及教育能力
考慮到大多數高中地理教師都是應試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受到應試教育機制所影響,地理教學理念并不恰當,再加上升學壓力很多高中地理教師缺少學習先進理念及教育技術的機會,這直接對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及質量提升造成了影響,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有效滿足“互聯網+”時代訴求。針對這一現象,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及教育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在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應用先進技術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有效發揮出“互聯網+”在教育領域中的積極作用。而學校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強化對于教師的培訓以及再教育,例如可以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計算機、多媒體以及互聯網等先進技術來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為之后地理教學課堂有效應用打好基礎。
結束語
教學改革就是一個不斷改變、進步和創新的過程,高中地理教學中,若教師一味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勢必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差,且容易出現厭倦心理。教師只有在地理教學中適時采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擁有探討的欲望和學習的勁頭,才能真正實現職業高中地理教學的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