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陽
摘要:“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洽的語文教育體系。”課外語文作業設計是課堂語文設計的必要補充,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和保障。小學六年級是中小學承上啟下的一年,做好小學六年級學生語文課外設計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知識面拓展以及步入中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中存在誤區及影響
(一)課外作業設計內容狹窄
在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中,特別是六年級的語文課外作業設計中,仍然存在以“雙基”為核心內容的設計,即將課外作業設計的重點仍然集中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方面。而實際上根據相關專家的調查分析,學生在語言成長的過程中,很大一部是依賴于來自課本知識以外的所得,這種趨勢越到高年級越明顯。同時在作業內容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語文這一門學科與相關學課,如自然科學、數字、思想品德甚至音樂、體育、書法與繪畫等的關聯,就語文設計而設計,削弱了語文作為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在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課外作業設計形式單一
在對學生進行作業布置時,重點還是通過書面習題練習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也就是通過所謂的“刷題”鞏固提升語文課本上字、詞、句等知識點以及一些基本技能的鍛煉。而實際上,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實踐動手和思考能力,單純的習題練習已經滿足不了他們對更多語文知識需求掌握。呆板的作業設計形式一方面容易讓學生陷入題海戰術,產生討厭語文學習和語文課外作業的情緒,不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也遏制了小學生在少年兒童階段應有的活躍思維,容易形成思維固化。
(三)課外作業分層設計不足
目前,在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中,仍然采取的是不同的學生的作業設計內容和設計形式的方式,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心智發育程度的不同,對語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授受程度和需求程度的不同。而且,對于語文水平表現滯后的學生,也往往是通過加大課題作業的題量來幫助學習鞏固提升語文知識水平。一方面這種一刀切的作業設計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偏離了教學公平的方向;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少年兒童個性的發展和多元化的需求。
二、存在問題主要原因分析
(一)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還沒有徹底消除
產生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仍然是一些語文學課老師在進行課外語文作業設計時仍然緊緊的圍繞“分數”這個指揮棒,無論是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價,還是學校在對老師,都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主要參考依據。這種傳統觀念的固守必然導致在課外語文作業設計上難有新的突破,包括形式、內容、方法和成效上的突破。
(二)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自主成長
將課外作業設計作為課堂作業設計的延伸。在課外作業的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小學生“雙基”的自主成長性和需求性,沒有考慮到來自課外語文隱性教育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作為高年級的六年級學生知識面拓展、思維性提升和實踐性鍛煉的重要作用。
(三)重基礎知識點掌握輕基本技能培養
六年級學生,從其個人所處的年齡階段來看,已經具備一定的個人思考和動手能力。但是有的語文學課老師仍然將六年級學習作為低年級學生來看待,在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仍然半重點放在基礎知識點的鞏固提升上,忽視了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作業設計提升六年級學生的基本技能,包括大腦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三、關于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方案思考
(一)明確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目標
實現語文基礎知識點與基本技能的同步提升。比如說在進行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外作業設計時,除了掌握必要的字、詞、句等基本知識點外,還應圍繞該課文的中心思想鼓勵學生思考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節能節水等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既要有對學生思維鍛煉的設計,也要有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設計。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課程設計原則
1.在多樣化設計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應充分發揮課堂以外完成作業在時間、環境等方面更加靈活的優勢,在傳統書面習題練習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情景作業設計,實踐動手作用設計等方面進行嘗試,讓學生在好奇中產生興趣,提升課外語文作業完成的自覺性,鞏固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果。
2.注重知識的融合思維啟發性。在對六年級等高年級學生的語文設計中,應更全面考慮到他們的知識水平積累和思維培養的需要。一方面是與相關學課關聯,與時事熱點關聯、與社會焦點關聯等進行作業內容和形式設計,在將語文作業設計的內容書本內拓展到書本外,從課堂中拓展到社會上;二是注重學生個性化思維的挖掘與培養,在進行課程設計中,除了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外,還要立足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以及課外閱讀教本引導學生對“真、善、美”的思考,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思考,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在多類課外作業設計中推進素質教育
在做好基礎性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的同時,進行拓展性、開放性、合作性、應用性和探索性語文作業各類方面的創新與實踐。通過基礎性設計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基礎點,通過拓展性設計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通過開放性設計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通過學生之間共同完成某項作業提升學習之間的協作性和團隊意識,通過應用性設計增強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通過探索性設計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求知欲望,通過不同類型課程設計的交錯應用實現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同時,根據課程設計類型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課程設計方式,如反饋性作業,讓學生將對社會和大自然感知等通過作業形式進行反饋;思考性作業,布置學生對某一個事件、社會熱點或觀點、人物等的思考來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和思維能力;表演性作業,讓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扮演課本的角色等達到對課本知識理解的目的。
總之,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僅有助于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外語文作業設計時,就圍繞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多種類型、多種形式和不同內容的課外作業設計,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工作量,促進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以及體現教學公平,達到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