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鳳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近年來,情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積極的情緒常伴隨愉快、滿足、喜悅;而消極的情緒則常伴隨恐懼、悲傷、痛苦,可以說情緒影響著人的個性形成和人際交往的能力。《指南》健康領域中也明確提出幼兒要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并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為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性格,形成親社會的人格,我們成人應用兒童的視角去解讀兒童情緒,將抽象的情緒具象化,探索幼兒情緒信號的價值以及意義,最終形成有普遍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
一、“兒童視角”的定義
兒童視角原本是指成年人用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認知,認知的過程具有明顯的兒童思維的特征。本課題是指教師從兒童的角度,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體驗,用兒童的方式去了解事物、社會以及世界。教師需改變旁觀者的身份,“放下身段”以“兒童”的角色進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與幼兒玩在一起、學在一起、體驗在一起。通過與幼兒較長時間的共同相處中,發現本年齡階段幼兒特有的表情、言語、動作特點,以及這些情緒信號所代表的心理狀態。
二、情緒信號的識別策略
基于《在兒童視角下,探索兒童情緒》這個課題背景,教師結合了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情況,采用了不同的觀察方式來識別幼兒的情緒。對于小年齡或是外向型的幼兒來說,我們往往通過其面部表情或是行為動作來直接識別和分析情緒狀況。對于年齡大一些的或是較內向的幼兒,我們則需要有目的的、采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去觀察、識別幼兒的情緒。以下為我們截取到的一日活動中教師在不同時間段對幼兒采取的不同方式的情緒觀察。
第一時間段--晨間來園,教師通過晨間簽到來了解、識別幼兒的情緒。以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齡段上學期的幼兒為例:小班,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在自己的卡通標記牌旁邊貼情緒小紙貼(生氣、開心或難過等)或是將自己的卡通標記牌插入代表心情的紅色或藍色的沙盤里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中班,教師通過讓幼兒在自己的學號口袋里插上心情插排(生氣、開心或難過等)或是讓幼兒在晨間簽到表中用畫表情的方式記錄自己來園時的心情;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可以直接讓幼兒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來園時的心情,將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都畫下來……晨間簽到記錄情緒的方式讓教師及時了解和掌握孩子來園時的情緒狀況。
但是后來教師又發現雖然晨間簽到這一環節讓我們了解到幼兒來園時的情緒,且通過教師與孩子間的溝通,他們所反映的情緒大多數是受來園前家庭因素的影響,代表的也僅僅是幼兒晨間來園這一時間點的情緒,并不能代表孩子來園后的情緒狀態。因此,要想關注孩子來園后的情緒狀態,教師設計了第二階段的觀察,以便觀察孩子來園后在游戲活動中的情緒狀態。第二階段,教師對觀察幼兒的時間點做了一個延續,讓幼兒利用活動間隙對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區域、戶外或是用餐等環節)進行表征并記錄下自己的心情,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表征來觀察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情緒狀態。
三、歸納、解讀兒童情緒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屬于自己的特質,也有不同的情緒表現。情緒本來就是人的一種體驗,當孩子受到外界影響時,會表現出來不同的情緒。為此,我們根據孩子各個時間段表現出來的情緒通過分析、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類:
1.開心? 開心是孩子面對外界變化時內心表現出來的愉悅的體驗,是孩子樂觀精神的來源。孩子的世界很簡單,會因為一些小事而開心,如今天是媽媽送他來幼兒園的,今天早上吃了喜歡吃的早餐等。
2.不開心(難過)? ?當幼兒受到挫折或個人的某些要求、愿望未能得到滿足時,如今天要帶個小玩具來幼兒園,但是爸爸不同意,不開心;再如媽媽不同意我穿裙子,不開心等,幼兒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強,往往因為一些小事情就表現得比較消極。
3.恐懼? 兒童會對一些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或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時,產生恐懼的情緒,如小動物或黑暗環境。當孩子遇到恐懼時往往伴有大哭大叫或躲避,隨著孩子成長,知識經驗越來越豐富,他們會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一些恐懼可能伴隨著一生,甚至影響孩子身心發育。
4.憤怒? 有些孩子在受到挫折時會表現出憤怒的情緒,這種行為可引起孩子發脾氣,不配合或絕望。一種情況是指孩子自身完成一件事情時,沒經過任何外界環境就發生了某些行為,如走路時摔倒,這是自身無法控制引起的情緒行為。另外一種是原本某些事情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但外界對其產生了影響,如正在搭積木時,同伴經過時不小心踢翻了。
四、兒童情緒的釋放
情緒影響著人的個性形成和人際交往的能力,我們成人需要對幼兒表現出來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釋放。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當自我或者同伴出現積極的情緒狀態時,可以使用談話、繪畫、游戲等方式將自己的積極情緒分享給同伴和親近的人;當出現消極的情緒狀態時,采取正面的方式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逐漸平穩,保持安定愉快。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種精細的、長期的、緊張的并帶有創造性的精神勞動,教師在這種繁重的工作中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緒,容易厭倦和煩躁,如果教師把這些情緒情感帶給幼兒,不僅教師一個人感到不快,而且也會讓幼兒體驗不安。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教師要善于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嘗試從兒童的角度,以“兒童”的角色進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與幼兒玩在一起、學在一起、體驗在一起,給幼兒一個健康、愉悅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