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要:教師們在授課結束之后,為了能夠更好地檢驗學生們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往往會采取讓學生們完成課堂練習的做法,通過課堂練習,教師們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們做題的準確率,可以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堂形式進行及時修整。但是在此過程當中,很多教師會布置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們來完成,這完全不符合“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教師們應該對學生的作業設計進行優化。
關鍵詞:減負提質;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引言
數學這門學科在小學是十分重要的,針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一定的優化,也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們在了解其真正的學科素養之余,更好的收獲學習成果。對于教師而言,使得自己的課堂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能力差異
導致學生們在數學課后的練習中做題速度不一的最主要因素是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對于優等生們而言,他們可以在上課很好的掌握教師們的講課節奏,認真做筆記,記下教師們講課的重難點,通過課上的例題講解,分析其中的數據、公式等等,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更有甚者會在課程開始之前就做好預習工作,圈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上課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講。因此,這些優等生們往往能夠在課堂練習中表現優異,不僅快速完成作業,還可以保證自己的做題正確率。但是學困生們則不同,他們對于在課堂聽講中遇到的自己不會的問題往往選擇忽視,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自己在知識積累上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在課堂作業的完成速度和正確率上就會顯得稍遜一籌了。因此,教師們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們之間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的優化。
(二)作業目標模糊
隨著當今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市場上猶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參考書目和輔助材料,但是他們大多數良莠不齊,質量也是好壞參半。而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教師們在小學數學課后進行作業的布置時,常常會出現讓學生們單獨完成一份卷子或者是一下做完好幾頁的練習材料。但是這種數學作業的布置,對于學生而言,通常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像這樣缺乏側重點和針對性的作業布置方式,很容易使學生抓不住學習的要點。學生的學習精神將會遭到極大分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激情也將會大大消失。學生已經沒有選擇題目的權利,所以老師們必須更加掌握好作業布置的設計。
二、減負提質,實行作業分層策略
老師們還應該針對學生們對于課內數學知識的熟悉程度,對學生們提供不同的作業要求,以便使得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實現最大化。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內容《方程式》時,老師們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老師們在對學生進行水平階段的分析的時候,可以用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來考察學生的水平,也可以用方程式中或者圖形中比較復雜的問題來考察學生。比如,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要更多地布置一些關于方程式的綜合性的練習題目,鍛煉學生們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要更多地布置一些基礎性的題目,適當地降低作業的難度,比如教師可以更多地布置一 些有關判斷題和填空題方面的內容,夯實學生的基礎。這樣一來,不同階段的學生就可以有充足的機會來鍛煉自身的學習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學生在作業完成方面的緊張情緒。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又因為小學生們的學習基礎和知識儲備量也大相徑庭,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訓時,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能用一套模板來要求每一位學生。因此,通過分層作業能夠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們更加有針對性的完成課堂練習,并且提高他們的做題效率,協調好學困生與優等生之間的做題速度。
三、讓學生參加融入社會實踐活動
促使學生們專注地進行社會實際活動,也是尤為重要的。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的觀察也能夠注意和數學相關的例子。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章節時,教師們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記錄下離開家門和到達學校的時間,然后進行自主運算,算出在路上所要花費的時間,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學生們對于時、分、秒的理解。這類生活化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題目內容,并從中找到破解問題的方法和規律,從而可以在平常生活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又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統計”這一章節時,教師們可以帶領學生們去觀察生活中有關廢物回收的例子,讓他們統計在某段時間內,正確將垃圾進行分類的人有多少,而不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的人有多少,其中各個年齡段的人有占比多少等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們進行觀察和評估,然后逐步培養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建立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的理念,和對于環保化學的基礎認識。完成實踐類的家庭作業有助于學生們專業素養的提升。家庭作業可以讓學生們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掌握和延伸,而社會實踐內容則可以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在課后進行延伸,學生們在課中和課后都能夠對數學教育進行深入理解,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事。
結束語
為了能夠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愛上數學課堂,教師們需要積極調整課堂作業的布置計劃,解決由于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而造成的作業完成速度過于懸殊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雙減政策下,教師們還應該注重于學生們專業素質的培養,幫助他們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張東媚. 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 文淵(高中版),2021(8):2060-2061.
[2] 裴雅蘭. 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對策研究[J]. 學周刊,2021,32(32):61-62.
[3] 劉仕敏. 淺談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 中外交流,2019,26(17):318-319.
[4] 陳根英. 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建議[J]. 互動軟件,2021(6):4340. 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1.06.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