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理解學生的心理實質,根據學生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注重提高自身素養,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心理素質;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近年來,許多學生由于心理不健康導致思想行為出現問題,有的甚至還危害到家庭和社會。素質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從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來看,突出的問題是應試教育的弊端不同程度地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避免和糾正學生的不健康心理。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實質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許多教師開始深入學習了解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以便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疏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教師要將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都融入到教學中,不僅要把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指導,也可以定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立“心理健康服務站”,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心理知識閱覽、心理活動交流等服務。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自強、自愛、自立、自覺的健康人。物質是世界的本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物質組成的,心理現象只不過是物質在人大腦中的反
映,是物質長期發展、運動的結果,這便是人的心理實質。理解了心理實質,也就是理解了人的個別心理差異,即能力差異、氣質差異、性格差異等。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差異之后,就能預見自己的工作將會在學生身上產生怎樣的效應,并根據這種效應采取適合學生自身特點和身心狀態的相應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
質。
二、根據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施教
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兒童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情況。童年期是孩子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借助一定形式的訓練和保健醫療,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個性和頑強的適應能力。
小學生多動是一種正常現象,主要是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強。小學生以無意識為主,而后意義識記逐漸超過機械識記,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意志上盡管自制力和獨立性得到發展、沖動性和受暗示性明顯減少,但果斷性和堅持性較差,會出現盲動。在個性發展中,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并發展,集體意識隨年級升高逐步形成。
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還未成熟,認識能力差。一些學生受到家庭、社會等方面不良因素影響,出現了許多心理不健康的行為表現,如情緒不穩定、消沉,性格不開朗,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意志薄弱,學習動機不正確,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出現打架、罵粗話、惡作劇等行為。
如何糾正這些心理不健康的行為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開設心理健康課
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課,普及心理衛生知識,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利用心理健康監測手段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針對有心理障礙、遭受挫折的學生,心理健康教師要個別引導,耐心地教育與矯治。
(二)重視小學生的營養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又負擔繁重的學習任務,多給兒童補充營養,緩解腦力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三)端正學習態度
教師要經常鼓勵、表揚、提醒、暗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幫助他們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積極創造條件盡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體會到集體生活的溫暖和快樂,防止自卑、恐懼、退縮、郁悶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四)加強智力訓練
智力是指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維推理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智力訓練,如觀察力訓練、注意力訓練、記憶力訓練、思維力訓練、想象力訓練。教學內容要適當,方法要靈活,不搞突然襲擊的考試,評分要合理公正。
(五)保證充足睡眠
休息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措施。教師不應拖堂,家庭作業要嚴格控制。低年級應無家庭作業,中年級每天留半小時作業,高年級每天作業不超過一小時。保證兒童的睡眠是消除疲勞一個重要措施,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復肌肉神經系統的功能,保證兒童正常發育。
(六)從最低要求開始,養成好習慣
教師要引導孩子從相對容易的事情做起,之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不能急于求成。每次可以只提高一點點要求,讓孩子覺得一點也不難做到。當孩子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后,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能做好,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
烏申斯基曾說過:教師是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美崇高事物與新生一代之間的橋梁。當代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自身素質應該包括:自覺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教育實踐中能著眼于未來人才設計與培養,勇于創新,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探索的業務技能素質;為培養新時代好少年,適應現代教育教學需要,不斷學習和豐富自己專業知識的科學文化素質;發揮師德和身教作用,樹立整體意識和協作精神,形成樂于奉獻的良好道德品質。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方面,要堅持“五愛”和以學習目的、人生目標為主要內容的政治教育,突出以學雷鋒、學英模和為人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教育,突出以遵紀守法、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等為主要內容的品德教育。
總之,加強素質教育,要從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入手,這也是教師和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簡介:甘玉潔,女,漢,四川南充人,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