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麗婭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現象描述:九月,進入大班,孩子們的自主意識明顯越來越強,特別是在午餐后的這段時間顯得尤為活躍,孩子們都有點心浮氣躁。
午間進餐開始不久,嘉嘉和熙喆很快吃完了飯菜,搬好小椅子坐在教室中間開始拿起自己的魔尺玩了起來。“老師,魔尺怎么變球呀,你上次教我的我又不會了。”老師過去幫忙指導,不一會,這邊吃飯的孩子又開始炸鍋了,七嘴八舌的告狀聲此起彼伏。“老師,他把不要吃的香菇扔在桌子上了”“老師,我今天咳嗽,不能吃魚。”“老師,媽媽說我這幾天皮膚過敏,不能吃雞蛋。”……老師放下手里的魔尺,趕緊過去解決問題,這邊吃飯的沒聲音了,那邊嘉嘉和熙喆又開始犯難了“老師,接下來一步怎么變,你快來教教我們。”
進餐過半,還有不少孩子正在與午餐奮斗中:“嘻嘻,手扶好碗,勺子不要放嘴巴里玩”“芮芮,番茄可有營養了,吃了皮膚美美的”“辰辰,吃飯小椅子坐好了,要摔跤的。”……教室外面又是一幅熱鬧的景象:已經吃完飯的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自主玩著,有的安靜的玩起折紙,有的拿著魔尺互相打斗追逐著,有的為了一個奧特曼玩具爭搶的不可開交,老師忙得是焦頭爛額。
原因分析與措施:餐后活動是從第一個幼兒用完午餐到全體幼兒進餐結束到午睡大約一個小事的時間內所展開的活動。一部分幼兒用完午餐后進入下一個自主游戲環節,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自主游戲,且對正在進餐的同伴形成干擾;而另一部分的幼兒還正在用餐中。兩種不同狀態下的孩子,兩個不同的環節,老師都要照顧到,并做出相應的指導。
對于正在餐后自主性選擇游戲的孩子,他們正處于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個過程中又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他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隨時變化自主內容和同伴,甚至轉移活動場地。如何更好地組織這個時間段的活動,真的是考驗著老師的智慧。
認真反思,我覺得產生餐后活動組織難得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在餐后活動中教育的隨機性比較大,教師必須要有計劃的引導孩子活動;二是孩子們受到教師的干涉限制較多,降低了孩子們積極參與餐后活動的積極性。
結合《指南》精神,如何科學有序地組織和管理餐后活動,教師尊重孩子,做好支持者和參與者的同時,又在安全為先的前提下,為幼兒創設寬松自主的游戲環節,讓孩子能通過餐后活動學習自我服務,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促進大班幼兒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的,這是我們本學期的重點工作。
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采取的控制和協調班集體、小組、個人以及各種環境、物質因素的能力。對于大班幼兒而言,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是幼小銜接的重要途徑之一。
1.巧設環境,充分利用室內外空間.
首先教室里用餐區和活動區合理分明,讓進餐快的一小部分孩子有場地自主。其次,教室外面的一
條長廊和地面也是孩子們能夠操作利用的場地。利用這有限的空間,我們創設了走廊互動區、我的小畫板和植物角、飼養角等。孩子們可以自己選擇“餐后活動安排表”,天氣暖和時可以在走廊里互動,天氣寒冷的時候在室內的互動區。
《指南》指出:應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建立良好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孩子們喜歡模仿,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寫畫畫,他們也想去試試,變成小老師。于是在開學前不久,我們和家長溝通,為孩子們準備一塊易畫易擦的小黑板。一塊小小的黑板成了孩子們餐后活動的樂趣所在,也大大改善了孩子們餐后吵鬧無序的現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講到“要引導學生自主、自動、自由地學習,要允許幼兒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間,有了足夠的空間,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創造潛能才會被挖掘”我們有效的利用教室外走廊的空間,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機,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使餐后活動成為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段。
2.家園共育,抓住每個教育契機。
自從在走廊區開設了小黑板時間后,孩子們的餐后活動玩不夠了,每天餐后活動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把孩子照片發到家長企業微信群,家長們也把孩子在家玩小黑板的情況反饋給我們,于是,快樂的小黑板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了,繪畫能力提高了,合作能力也提高了。家長們說:“還是老師辦法多,現在孩子到家就拿起小黑板自己涂涂畫畫,還給我們家長出加減法算式了,再也不吵著玩手機平板了。”孩子們自己管理自己,大家在小黑板中找到了快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時教師以多種形式為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孩子們在家玩小黑板的情況,教師有效的利用家園共育,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對促進幼小銜接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3.開展比賽,互相激勵。
餐后的小黑板活動過去了兩個月,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孩子們也開始進入了倦怠期,他們對繪畫
的興趣越來越減弱。選擇自帶小玩具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了。孩子們對繪畫的極大喜愛,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樂觀積極,生活充滿樂趣。但是,任何活動開展到一定時間,都有倦怠期,我想孩子們對繪畫也是這樣。于是,我們利用比賽形式,激勵孩子們進行小黑板繪畫大比賽,在“繪畫、找作品、嘗試學習新作品”的比賽中形成了良好的交流與互動,餐后自主游戲使得孩子們找到了合作的共鳴點。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一日生活皆教育。孩子們的一日生活是由無數個細節構成的,在這些細節中存在著許多有價值的隨機教育契機,這就需要老師靈活的來處理,將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變成有價值的活動,讓孩子隨時都能得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