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偉節
在聚焦“新百年”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班主任作為學生品格、知識、思維、奉獻的“四個引路人”,如何進一步落實習近平倡導的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精神實質,是深刻把握班主任仁愛之品本質內涵、體現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修煉“大愛大德大情懷”必備品德的核心旨向,也是班主任自覺培養具有健康人格、高尚志趣、博大胸懷、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所在,對于正向引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極具影響價值。
本期圍繞班主任追求仁愛之品育人高品質的主題,旨在突出班主任在擔當立德樹人教育使命的實踐中,通過修煉仁愛之品的職業操守,豐富自己內心的基本品格,凸顯專業成長的核心與靈魂。這里的“仁愛”主要是指班主任具有一顆仁義慈愛的心、培養人的仁愛之心和“大愛天下”的情懷。積極塑造育人主體的仁愛之品,就是要大力弘揚班主任“仁愛之心,大愛情懷”的高尚品德,高歌“大愛育人”的主旋律,力求仁至義盡、一視同仁、包容差異、通情達理,彰顯仁愛與正義的道德,清晰高品質育人的鮮明向度。
以仁愛之品教人為人之道、立身處世之法,可謂中華民族的瑰寶和珍貴的精神財富。正如《論語·集注》對“仁”的解釋:“仁者,愛之理,心之德也。”仁就是愛和本心。“仁者,人也。”(《中庸》)仁是人的本質。班主任善于汲取圣者之道修煉智慧,塑造學生仁愛品質,創造班級良好教育,以常養仁愛之德,修身律己、勤勉做事、平實做人;以常顯仁愛之品,友善互愛、開放融合、合力奮進,方可驗證“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高爾基語)的育人真理。
然而,隨著當今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信息化的加速發展,社會轉型中思想觀念、道德風尚、文化意識、人際交往、價值取向等多元化因素的沖擊,直接影響班主任和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向確立,加之學校德育工作不力及思想教育仁心的缺乏,造成了師生仁愛品德的缺失。尤其是在畸形競爭指揮棒的影響下,一些班主任認為學生的“育分”遠比“育人”更為重視,常常使得自己的“愛”帶有功利和控制的色彩;日常關注和溺愛的往往是好學生,忽視后進生,將學生人為等級化,明顯表現出不公平對待的傾向。因此,倡導班主任堅守仁愛之品育人,需要凸顯以下三點。
1.自覺投向學生的仁愛之心。班主任在高品質班級育人中,要堅持以生為本,遵循人性,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和現實尊重;要以崇高的職業姿態和情感投入,發自內心地去親近、關愛、呵護每一個孩子,滿懷欣喜地期待學生健康成長;要用教育大愛,敞開胸懷去接納每一個不同背景的差異學生,尤其要給后進生、弱勢學生以特殊的愛,共情走心,真正以愛心激情喚醒愛心,以愛心人格啟迪人格,以愛心真情換取真情,以愛心品行體現品行。
2.自律修養必備的仁愛之德。班主任在高品質班級育人中,要增強師者的角色意識,突出仁愛的育人導向,修煉高品的仁愛之德。要始終認同仁愛的價值高于功利的價值,德性的價值高于智能的價值,群體的價值高于個體價值,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仁愛道義與使命擔當。要在立德樹人中,通過積極培養自身的仁愛情感和善行品德,切忌以愛的名義對學生進行“育分”控制,充分顯示師者以“教育愛”滋潤學生健康成長的示范形象。
3.自主提升育人的仁愛之品。班主任在高品質班級育人中,要基于大愛的心向,養成互愛的德性,鍛造愛育的能力,提升仁愛的品質。提升教育仁愛的品質,正是對班主任高品質育人應該擁有教育智慧品質的一次重新觀照與顯現。期待班主任在入心育人實踐中注重大愛陽光普照,真正體現自主滋養心靈,純凈愛心境界,換位貼心對話,唯有以仁愛之品育人,才能加深同伴之間的情誼,摘到育德的果實,嘗到親師的佳釀,顯出高品質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