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瑜嘉
班會背景
近年來,生命教育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重視生命教育”。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目前,高中生許多心理問題的產生,甚至極端行為的出現,都與生命意義感的缺失有關,而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生命意義感。
針對現有問題,結合本班實際,開展生命教育主題班會,以此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命態度,建構和諧的生命關系,留下美好的生命體驗。
班會目標
1.通過感知“生命”活動,學生找尋并分享身上的生命體征,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生命,正確認識自己與自然生命的關系、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2.通過對話“生長”活動,學生分組分享不同人生階段的生命重點,了解人生各個階段的酸甜苦辣,進行跨時空對話交流,幫助學生樹立積極而理性的生命價值觀。
3.通過展望“生輝”活動,學生進行對于幸福和人生價值的探討,以及班級生命公約的討論,從而促進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探尋,立足現實,暢想未來,綻放生命。
班會準備
分組抽簽;向家長收集班級學生嬰幼兒時期的照片;相關素材的收集;聯系中年家長代表;課堂所用道具。(PPT制作、人生階段體驗單、人生幸福清單)
班會過程
導入1:傾聽“生”音,觸摸生命
請學生閉上眼睛,依次播放“鳥鳴聲”“狗叫聲”“嬰兒啼哭聲”,同時提供圖片,提問學生想到的一些關鍵詞,自然導入到生命。
【設計意圖】通過生命的“聲音”導入,調動學生的聽覺,引導學生用心感受來自大自然生命和人類新生兒的聲音,體會生命的神奇和魅力。
導入2:分享“生”音,猜測生命
除了老師呈現的三種自然聲音,讓學生繼續分享生命的聲音,可以一人擬聲,其余同學猜測是何生命聲音。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活動活躍課堂氛圍。
環節一:感知“生命”,探秘生存
1.尋找線索,走近自我
引導學生把感官放在自己的身上,尋找自己的生命線索,如脈搏、心跳、呼吸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生命,體會生命的鮮活和生動、美麗與獨特。
2.回顧初生,體味不易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一個初生嬰兒的模樣。呈現提前收集的班級學生的嬰兒照片,學生猜測是哪位同學,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自身,分享感悟。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在嬰童時期的圖片,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理解生命出生的不易、成長的不易,以及一個生命的成長所凝結的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支撐,從而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環節二:對話“生長”,探索人生
1.跨越時空,感受成長
教師展示提前收集的學生從嬰兒到高中時期的照片和自己從嬰兒到工作至今的照片,讓學生猜測是哪位同學、老師。之后展示班級集體照,以直觀的照片形式引導學生感悟“生長”。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的學生、教師圖片,讓學生體會生命的成長,引導學生理解“生長”“成長”的含義。
2.感受人生,體驗生活
課前提前完成分組抽簽。人生階段可以分為嬰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學生分組分享、討論自己經歷過的兒童時期和正在經歷的少年時期的相關問題,對于沒有經歷過的青年、中年、老年三個時期,分別邀請相關代言人。
少年時期:學生組內分享兒童時期和少年時期最幸福的事、最困難的事、如何解決,并邀請同學分享。
青年時期:班主任代表青年時期分享最幸福的事,最困難的事、如何解決。
中年時期:邀請班級同學家長分享最幸福的事、最困難的事、如何解決。
老年時期:以鐘南山院士為例,理解體會鐘南山院士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如何對待他人的生命。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驗和分享不同人生階段的重點事件,激發學生生命中的愛與責任,增強面對生命挫折的力量。
3.互相對話,理解人生
如果可以跨越時空,你想對哪個人生階段的自己說話,可以是勸告,可以是道歉,也可以是提問。每個小組選取另一個人生階段小組,進行對話。
【設計意圖】通過跨越時空的對話,幫助學生理解每個特定人生的階段都有自己的開心和煩惱。現在所處階段的困難與挫折,也許在其他人生階段不值一提。現在所處階段重要的事,也許在其他人生階段已無關緊要。引導學生理性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挫折與困難,樹立積極而理性的生命價值觀。
環節三:展望“生輝”,探尋價值
1.幸福清單,探尋意義
人生的長度無法控制,我們終將走完旅程,但是生命的厚度由我們掌控,每一位學生完成自己的幸福清單并分享。
(1)選出這一生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三個選項,并說出原因。(2)假如只能留下一個選項,那是什么?為什么?(3)當下如何做更有利于你實現這個選項?
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理解有價值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
【設計意圖】通過填寫幸福清單,學生主動探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中進行選擇、衡量,以此完成對于學生的生命價值教育和生命責任教育。
2.班級公約,共赴人生
教師給出格式和案例,小組探討班級生命公約,每組發言人進行分享,并說明理由,教師記錄、整理,之后齊讀公約初稿。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班級公約,學生總結回顧本節班會課的重點,將上課的感悟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對于珍愛生命、實現生命價值的探尋,立足現實,綻放生命。
班主任總結:這節課中我們感知“生命”,對話“生長”,展望“生輝”,這就是三“生”,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如何使自己幸福、使他人幸福,這是“有幸”,而這就是本節課的題目,“三生有幸”。最后,我想引用董卿在朗讀者中的一段話: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話題,它包含著人世間一切最極致的體驗。生命可以是能夠被毀滅但不能夠被打敗那般頑強;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顏色,會不會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態度,是不是聽上去就是貝多芬的《田園》和《英雄》。生命的意義是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
課外延伸
1.出一期主題為“珍愛生命,成就生命之美”的黑板報,展現班會課后學生的所思所想。
2.周末向父母了解自己嬰孩時期的趣事、曾遇到的危險、令人驕傲的事情等,以周記形式記錄并上交。
3.完善修改、制作《班級生命公約》,并張貼于教室;打印紙質版,班級學生共同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