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鏇璇

班會背景
文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引領著社會和個人的價值取向,規范著個人的價值準則。從個人層面來講,文明是指人的教養和開化狀態,所以文明有端莊優雅教養之意,更代表著一種積極健康的審美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明確提出“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的要求。
初二學生的成人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想借由與眾不同的外在,吸引同伴的注意力。加上傳播媒介的不良影響,過度強調以奇為美,對學生的文明信仰和文明行為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我召開了一節班會課,旨在引導學生規范儀容儀表,進而深入探討雅致的審美。讓學生認同并踐行容儀之美、舉止之美和涵養之美。
班會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到儀容儀表應該符合學生的身份和特點,進而理解儀表優雅、舉止文雅、內涵高雅的文明內核。
2.情感目標:通過探討雅致的審美,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價值觀。
3.行為目標:規范儀容儀表要求,做到舉止文明,多方面提升自身涵養,爭當“雅少年”。
班會準備
1.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排練。
2.空白卡紙若干。
班會過程
環節一 一表人才雅少年
1.優雅于儀表
大屏幕上首先出示兩張照片:第一張是一位少年在運動會上穿著運動服的照片;第二張是受邀參加學校競賽時西裝筆挺的照片。老師請學生們說說感想。一名學生評價第一張照片“陽光帥氣”,第二張照片“優雅、沉穩、有氣質”。
再出示兩張PS過的照片,對調了一下身份和儀容,課堂上頓時哄堂大笑。老師再請學生們說說此時的想法,學生們評價:格格不入、難看、俗氣。
2.你來告訴我
師:請學生談談對同一個人的印象為什么從優雅變成了俗氣呢?
生:儀容儀表要符合場合的要求,不然就會給人感覺不雅。
進而討論:在校園里,你是否也看到了中學生日常生活中不雅的儀容儀表呢?請列舉出來。
生:短校服、染發、戴手鏈耳飾、化妝、穿拖鞋……
【設計意圖】用少年照片作為引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比兩組照片,學生對“儀容儀表應該符合本人的身份和特點”有了直接感性的認識。再審視自己的生活,激發下一環節對不雅儀容儀表的思考,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環節二 兩全言行雅表現
1.文雅于行止
活動一:情景劇找不同。
觀看情景劇之前,老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嘉文同學和平時有什么不同?
【內容概要】嘉文從文靜的桌旁走過,看到文靜正在練字,他放輕了腳步。這時,文靜抬頭看了一眼嘉文,嘉文綻開笑容:“文靜,早上好!”文靜也回應了微笑。文靜指了指字帖,苦惱地說:“我的字怎么都練不好。”嘉文說:“你的字其實挺不錯的,就是架構有點問題,我來幫幫你。”
情景劇表演結束。學生們評價:平時大大咧咧的嘉文在劇中變得溫文爾雅,化粗魯動作為輕聲慢行,化不雅綽號為親切稱呼,化直來直去為溫暖言語。這時,老師揭開謎底:其實嘉文的不同還在于他換了新的名牌鞋,校服上比平常多了一個裝飾物,臉上還涂了薄薄一層粉。為什么大家都沒發現呢?
學生得出結論:外表沒有想象中那么引人注意,很多人都以為奇裝異服和怪異發型能證明自己的獨一無二,事實上文雅的言行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
2.高雅于內心
活動二:讀《簡·愛》談體會。
老師展示相關語段請學生們討論:書中所有人都覺得羅切斯特和英格拉姆小姐才是般配的一對,因為英格拉姆小姐長得漂亮、家世背景顯赫。但是為什么羅切斯特卻愛上了其貌不揚的簡·愛?
學生發言歸納:英格拉姆小姐雖然漂亮,但庸俗不堪。如果只是娶回一個漂亮的花瓶,而沒有思想的碰撞,還不如獨身一人。簡·愛雖是貧窮孤女,但自立自強,敢于抗爭,活得優雅自在。她內心強大,即使是在苦難的捶打中,也能活得體面。這正是為他人所愛的真諦,更是后文她追求幸福的底氣。內心的高雅比其他更重要。
【設計意圖】情景劇寓教于樂。學生大多專注于舉止的改變,很少人會發現外表的改變,這種體驗活動能讓學生領悟到:原來行為舉止比外在儀容對一個人的形象塑造更加重要,能夠達到教育效果;經典名著討論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探討持久美麗的要訣在于內心的高雅。從看似表面的儀容儀表問題到思考健康的審美觀,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環節三 三思共商雅標準
1.校園小記者在線
采訪:分別請男生、女生談談對生活中異性不雅儀容儀表的看法。
學生們發言歸納:相較于外表,我們更多的是被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所吸引。與其在儀容儀表上特立獨行,不如多修煉自己,武裝自己的心靈。
2.小組討論,填寫“雅標準”
“雅少年”雅在儀容儀表、行為舉止和內在涵養。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你心目中的雅少年是怎么樣的?邊討論邊填寫,歸納總結“雅標準”。
小組匯報展示,班長記錄到黑板上,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匯報結果見表1。
老師小結:大家匯報得很到位。剛才同學們在“發型清爽”和“發型統一”上有不同意見,體現同學們對問題的辯證思考。儀容儀表得體,不等同于整齊劃一,一成不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只要樸素大方,體現中學生的精神風貌,就是雅的表現。
【設計意圖】小記者采訪幫助老師判斷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程度,有助于把握學情。青春期的孩子最在意同伴的看法,特別是異性的評價。分別請男生、女生發言,起到了同伴輿論效應。通過討論梳理,學生自己歸納“雅標準”。其結果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沒有很大差別,但是運用了演繹法,學生們的感性認識升格為理性認識,更加深刻。
環節四 四字精煉雅標簽
1.建立“雅標簽”
師:為了能夠時時提醒自己,讓我們嘗試把“雅標準”精煉成一個個四字詞語,制作成雅標簽,放在經常可見的地方。
學生發言歸納:衣凈整潔、衣著合身、發型清爽、素顏少飾、時刻微笑、多用贊美、親切稱呼、輕聲慢行、傾聽他人、知識面廣、懂得感恩、待人友善……
2.互貼“雅標簽”
老師給每個學生分發卡紙,請學生們對折,左邊交給你的同桌,讓他幫你填寫你已有的“雅標簽”;右邊交還自己,認真填寫我接下來能做到的“雅標簽”。最后把卡紙疊成名片形狀貼在課桌上。
活動過程中,學生們看到別人貼給自己的“雅標簽”,得到認可十分高興;比對自己能做到的“雅標簽”,強化雅意識。
【設計意圖】“雅標簽”語言凝練,由全班創造,形成了要做“雅少年”的共識。以貼標簽的形式強化好的行為,改進不良習慣,運用了期待效應。行為習慣是一個逐步養成的過程,把標簽貼在課桌上,每個人都能看到,這起到了一個強化監督的過程。
班會總結
同學們,今天通過深入討論,我們意識到儀容、舉止、內涵之雅應是我們的共同審美追求。最終,我們都擁有了獨一無二的雅標簽,彰顯昂揚風貌。接下來,讓我們對照雅標簽,實名記錄同學們每月的雅致行為,并邀請同學家長和科任老師一起參與推選“雅少年”。以雅為美,讓雅致文明成為全班的優秀習慣!
[本文系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德育專項課題成果之一(課題編號:LHKYDY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