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金艷
摘 要:本文以蘇州高新區文星小學校五年級(4)、(5)兩班學生為實驗對象,對實驗班的學生在田徑教學中加入音樂教學法,對照班采取傳統的田徑教學方法,通過6周一共24節課的教學后,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50米跑成績、學習興趣變化情況,分析音樂對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的影響效果,為小學田徑教學提供教學方法參考,為提高我省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對策。
關鍵詞:音樂;小學生;體育教學;50米跑
前言
傳統的田徑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再加上速度素質練習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大,學生身體和心理上受到較大的刺激,學生在練習中抵觸情緒強。將音樂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小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完成各項學習內容練習,不僅完成了教學計劃,還能有效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1]。為了解音樂對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的影響——以50米跑為例,本人通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實地考察測驗和相關文獻調查以及訪談法等方法,通過研究,了解音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情況,分析音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的影響,發現如何科學而合理地把音樂引入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本文以蘇州高新區文星小學校五年級(4)、(5)班學生為例,每班各選取15名男生,15名女生,五年級(4)班在體育課堂上運用音樂教學的方式(實驗班),五年級(5)班采取傳統方式教學(對照班),6周時間后,通過對學生50米跑成績、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等進行比較分析,探究音樂對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的影響。
一、音樂對學生田徑學習興趣的影響
通過表1數據可知,實驗班學生在實驗前沒有學生對田徑運動非常感興趣,但在實驗后對田徑運動非常感興趣的有5人,占到17%,對比實驗前對田徑運動非常感興趣的人數增長了17%。感興趣的實驗前有4人,占到13%,實驗后有10人,占到33%,對比實驗前對田徑運動感興趣的人數增長了20%。興趣一般的實驗前有6人,占到20%,實驗后有12人,占到37%,對比實驗前興趣一般的人數增長了17%。實驗前不感興趣的有20人,占到67%,實驗后有4人,占到13%,對比實驗前不感興趣的人數比例減少了54%。所以在田徑課堂中音樂伴奏的加入,使得學生對田徑運動學習興趣不同程度的增加,對田徑運動不感興趣的比例減少。
通過上圖表2數據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在實驗前后均沒有學生對田徑運動非常感興趣,在實驗前感興趣的有4人,占比例為13%,但是在實驗后沒有學生感興趣,對比實驗前對田徑運動運動感興趣的比例減少了13%。興趣一般的學生在實驗前有6人,占到20%,實驗后僅有2人,占到7%,對比實驗前對田徑運動興趣一般的比例減少了13%。實驗前不感興趣的學生有20人,占到67%,實驗后達到了28人,占到93%,實驗后學生不感興趣的比例增加。由此可見,傳統的田徑教學法,學法單一,枯燥無味,學生對田徑運動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以上數據可知,實驗后實驗班的學生在三個層次——非常感興趣、感興趣、興趣一般的比例分別比對照班提高了17%、33%、30%,在不感興趣的比例上減少了80%。由此可見,實驗班學生采取音樂教學法對學生田徑運動學習的興趣提高顯著,對照班采取傳統教學法學生對田徑變得更不感興趣[2]。實驗班進行各項練習時在音樂節奏的伴奏下,能夠有效調節神經系統,使得小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轉移了小學生在練習時身體疲勞的感覺,在輕松愉悅而又富有活力的氛圍中學會了動作方法,掌握了動作技能,在潛意識里愿意和田徑運動結交朋友,樂于學練,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是處于愉悅的學練氛圍中。而對照班學生采取傳統的素質練習方法,在田徑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仍然是以跑步、跳躍為主,在教學形式上更是沒有多少的創新,缺乏新穎性,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由于運動量大,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全身乏力、頭昏眼花、呼吸不暢等現象,從而會排斥田徑運動,從而出現一到跑步就偷懶的現象日趨增多,達不到體育鍛煉的目的,更談不上對田徑運動學習興趣的激發。
二、音樂對50米跑成績的影響
通過表3的數據可知,實驗班學生在實驗后女生50米成績提高了1.1秒,男生50米成績提高了1.2秒,在實驗前后田徑運動——50米成績變化呈現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由此能夠說明在田徑運動中運用音樂教學法對小學生50米跑成績提高有顯著的效果。
由以上表4的數據可知,對照班學生在實驗后女生50米成績提高了0.3秒,男生50米成績提高了0.4秒,實驗前后50米跑的成績變化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班學生經過6周的跑跳練習后,下肢肌肉力量得到了增強,耐力素質得到了提高,有助于50米跑成績的提高。
由此可見,實驗班學生在田徑教學時采取音樂伴奏下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50米跑成績的效果更為顯著。對照班學生通過6周的各種田徑輔助性訓練后(間歇跑、后蹬腿跑、高抬腿跑、捕魚游戲等等),小學生的速度素質和爆發力得到提高,50米跑成績也相應得到提高,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由于練習方式的單一、重復練習、沒有創新性,導致學生感覺到練習的枯燥、無味,參與積極性低下,沒有興趣,多數學生在課堂練習上產生抵觸情緒,練習中偷工減料,情緒消沉,不能夠較好的配合教師的教學,練習的效果及效率和實驗班學生相比要差。實驗班學生在準備活動、基本部分練習、結束部分都在不同主題的音樂伴奏下進行練習,轉移了學生對跑、跳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參與運動練習的積極性,在音樂的氛圍下進行不同距離、不同形式的跑跳的練習,在練習中有節奏、有方法,不僅達到提高學生50米跑成績目的,還提高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教學課堂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樂于學練的氛圍,因此學生50米跑成績提高的幅度比傳統教學法更有效果。
三、小結
由于傳統的田徑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上比較單一,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3],再加上速度素質練習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大,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往往出現全身乏力、頭昏眼花、呼吸不暢等現象,學生身體和心理受到較大的刺激,學生在練習中抵觸情緒從而較強。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讓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向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向發展,對傳統的田徑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評價機制等要進行改革,首先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將音樂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小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完成各項內容練習,如此輕松、愉悅、有節奏的學習氛圍,一定會使學生們興趣盎然、整裝待發,雖然學生們身體上的疲憊肉眼可見,但心理上的愉悅也是溢于言表的。
通過實驗可以發現,在田徑教學中加入音樂伴奏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對照傳統教學方式,音樂伴奏下的學習可以幅度較大的提高學生50米跑的成績[4]。由此可見體育教師要認識到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音樂對提高學生興趣的作用,通過設置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音樂來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田徑學習效果。還應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考慮到實際學情——學生身體素質實際情況、男女生比例情況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逐漸增加學生練習強度。在體育教學中選擇音樂時一定要選擇積極向上并與練習內容相吻合的音樂,激發小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四、參考文獻:
[1]劉紅娜.河南省城市初中體育教學中音樂運用現狀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6.
[2]張奇.如何利用音樂來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J].考試周刊. 2008(19):32-33.
[3]丁文莉.音樂對體育運動的作用及教學應用[J].運動. 2014(05):51-52.
[4]費風功能性音樂在中長跑訓練中運用的實驗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07(0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