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琴
[摘? ? 要]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學生寫作難,無從下筆、下筆無物、無話可寫的現象,作為教師要轉變觀念,多樣化嘗試,尋找習作指導的新技巧。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切身體驗;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精心設計片段練習,讓學生自由表達。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去反思總結,活動中提煉,探索學寫作文的新途徑,在活動體驗中引導學生創作,讓活動作文化;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讓生活作文化;在海量閱讀中積累素材,讓學生尋找靈感;大膽創新,讓作文教學形式多樣化,激發習作興趣。
[關鍵詞]作文;生活;習作指導
“作文難,難作文”,這是當前小學生作文時的普遍感受,也是語文教師的心聲。學生寫作難,難在無從下筆、下筆無物,無話可寫;教師指導難,難在精心準備,細微指導,但收獲甚微。分析其原因,在于學生不留心觀察生活,讀書較少,既無生活積淀,又無語言積累,因此,無話可寫。作為語文教師,總是習慣性對習作技巧,習作方法,進行反復強調,方法僵化,忽視了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談文頭疼,談文色變。
新課標中對于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寫作要求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基于課標要求,我在指導“記一次游戲”的習作課中,選擇了將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傳口令”引入課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活動體驗,寫下觀察、聆聽、思考、感悟的內容,嘗試把游戲過程寫清楚,從而延伸到平時寫作中如何將場面描寫具體。
一、轉變觀念,多樣化嘗試,尋找習作指導的新技巧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切身體驗
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既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之時便能大膽表達。上課伊始我便很神秘地說:“孩子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做游戲,你們猜猜是什么游戲呢?”學生一聽做游戲,可來勁了,興趣高漲。當我順勢將游戲的名字寫在黑板上時,學生更是興致盎然,因為這個游戲他們從來沒玩過。接下來,我宣讀游戲規則并宣布游戲開始,每個參與游戲的孩子異常興奮,信心滿滿。孩子們屏息凝神認真聽口令,聽到口令的孩子急促地傳遞下去,有個孩子沒聽清,傳遞速度慢了下來,小組的其他同學干著急,觀看的孩子們又蹦又跳,加油助威,恨不得自己來幫這名同學傳遞口令。口令傳完了,教室里一陣歡笑聲,原來第二小組的孩子把老師的口令“平平安安回家”傳遞為“嘿嘿嘿”,學生笑得前俯后仰,勝利的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手舞足蹈地討論著游戲的過程,教室里充滿了輕松和諧的氣氛。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親身經歷,我請每組的孩子都來參與游戲,口令在每個孩子中間傳遞,孩子們時而緊張,時而平靜、時而傾聽,時而凝視,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感受著,傾聽著,觀察著。
(二)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
這是一堂作文指導課,游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為習作提供素材。在游戲前我就明確游戲要求,讓他們在游戲中仔細觀察,用心感受。觀察活動中其他同學的動作、神態,用心體驗自己在活動時的內心感受。當第一次傳口令結束后,我讓孩子們談自己的感受。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有的說當游戲一開始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有的說我的心兒怦怦直跳,只怕我聽不清口令;還有的說我看到寫口令的同學拿著粉筆又急又怕,生怕寫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第二輪游戲后,有一名學生沒聽清楚口令導致他們小組失敗,我采訪了他左右兩邊的同學,問他們的心情怎樣?左邊的同學慶幸自己沒出錯,而問到右邊的同學時他卻唉聲嘆氣。這些都被學生觀察到了,聽到了,大家都爭著要表達。這時孩子們的語言是那樣流暢,詞匯是那樣豐富。整節課我只是一個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孩子們才是課堂的主角,他們快樂地游戲,盡情地表達。
(三)片段練習精心設計,讓學生自由表達
要寫好習作,就要先把片段寫生動具體。離下課還有十分鐘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游戲的過程,“想一想在游戲過程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游戲馬上開始了……是口令傳遞中……還是寫口令……”接著,我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讓學生動筆寫片段。這時我出示與習作相關的好詞佳句,供學生參考,豐富習作語言。教室里是那樣的安靜,學生都在用心地寫著,記錄著精彩的瞬間。五分鐘過去了,許多學生寫了一百多字的作文片段,“微作文”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由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親身體驗了,他們才有了各自的真切感受,也就有了自己的作文內容,所以寫出的“微作文”有血有肉,生動具體,富有靈性。
這節作文課收獲了成功,孩子們也高興地說自己終于會寫作文了,不再害怕寫作文了。是的,孩子們親身體驗過,他們當然會有話可說,再加上教師環環相扣的指導,孩子們當然知道了怎么寫。
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亮點,也帶給我許多驚喜,驚喜之余也對如何進行作文指導進行了反思。
二、反思總結,活動中提煉,探索學寫作文的新途徑
(一)在活動體驗中引導學生創作,讓活動作文化
平時我們總是告訴學生要留心觀察生活、可是到底要觀察什么,要怎么觀察,學生還是無從實施。雖然我們在學校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似乎也有許多可說可寫的事件,但讓學生習作時,還是無法選材,無從下筆。我們何不充分利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積累寫作素材,如每次觀看電影后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自由表達;故事演講比賽后讓學生大膽想象并描述參賽者的心理活動;研學旅行后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等,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體驗,自由表達實踐活動中的所感所想,所聽所看,觀察的每一點,聆聽的每一滴,都慢慢積淀在學生的腦海中,成為學生的習作的第一手素材。日積月累,那么在習作中感情真摯、內容鮮活豐富的文章,就會躍然紙上。
(二)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讓生活作文化
校園生活豐富,家庭生活也很精彩,我們穿梭于學校與家庭之間,感受著喜怒哀樂,體味著摯愛親情。然而,許多學生和父母在一起快樂的生活,既無生活的挫折,也無學習的困難,對父母的關愛習以為常,視而不見。認為生活毫無新奇可言,更無生活感受和體驗。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選取生活中的一個情節、一項活動、一個畫面等,去細致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瞬間,學會在生活中捕捉寫作的靈感。如幫媽媽做家務,節日或父母生日時,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這些活動,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做家務的感受,父母收到自己禮物時的神情。在交流中體驗親情,所有的體驗與感受都為習作積累素材,學生也將會慢慢克服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難題。
(三)在海量閱讀中積累素材,讓學生尋找靈感
今天,信息的收集,對世界的認識,思維的發展都離不開閱讀。平時我們鼓勵學生閱讀,在閱讀中開闊視野、豐富語言、積累知識,在閱讀中提高語言表述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利用閱讀課和學生一起閱讀,利用讀書交流會和學生共同交流詞語的妙用;利用讀書沙龍和學生一起賞析美句;利用朗誦會和學生一起朗讀優美片段,感受語言的美,體驗作者的情感。通過閱讀、分享、交流、揣摩、朗誦等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語言。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逐步養成會聆聽、會思考、會說話、會閱讀的習慣,在作文教學中才能求新,求趣,求美,求實。
(四)大膽創新,讓作文教學形式多樣化,激發習作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作為教師,要敢于打破只注重寫作技巧傳授的講評式教學模式,大膽創新習作教學,將游戲引入課堂,將故事講進課堂,將人物請進課堂,將事物搬進課堂……建立起開放式的作文教學課堂,激發創作的熱情與興趣,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我運用的游戲式作文教學,還可以利用動畫片進行作文教學,把看動畫片和續編故事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以及表達力。可以讓作文教學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走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走出校門,走向自然。去體驗,去實踐 、去觀察,這種形式緩解了課堂教學所帶來的一種緊張感,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只有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探索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他們的靈感以及創造力,從而不斷提升他們作文水平。
學習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習作教學,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之,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途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多一點收獲。
參考文獻:
[1]羅苑平.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的反思與實踐[J].語文課內外,2019(6).
[2]費彥青淺析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創新與思考[J].都市家庭(下半月),2014(8).
[3]成云.打開生活之門讓語文自由飛翔[J].考試周刊,2008(1).
[4]趙如松.讓語文與生活雙贏[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8).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