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
初中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承上啟下的一環,對于塑造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由于該年齡段注意力難以集中,需要通過課堂提問等教學方式來督促學生達到更高的學習質量。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提問進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設計創新的具體策略,以期能夠助力我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原則
(一)提問需要具備系統性和邏輯性
提問設計是教學提問中的重要步驟,教師在進行提問設計的創新時,必須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創新質量。教學提問的內容應當具備邏輯性、系統性,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示進行縝密的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獲得思維養成的學習能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習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因此,在設計中,教師應當保證該問題具有決定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讓課堂教學可以按部就班地開展,并提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提問應當具備啟發性
課堂提問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的鞏固,其二是引發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因此,教師應當讓該問題具有一定的內在意義,讓學生意識到問題中可能存在深層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并形成對語文內容深度探究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習主動性。該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啟發性,既不會讓學生無法回答,也不會讓學生很容易就找到答案。答案應當是開放性的,不要只規定一個正確答案,從而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加速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提問應當具備趣味性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中,有些教學提問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難以形成學習主動性,也就使提問的教學方式更加難以發揮作用,從而降低了整個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改變,讓提問更具生動性和趣味性,提升學生課堂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同時,教師還可以讓提問的范圍更加廣闊,不僅僅讓提問內容立足于教材,更要向生活方面及思想、理念、習慣等方面進行延伸,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更加良好的習慣,并提升語文成績。
二、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分析與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問題切入
教學提問在語文課堂中除了可以檢驗學生學習狀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之外,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聯想,讓“以師為本”的課堂成功地向“以生為本”的課堂轉變。但是,語文教學提問常常表現出較為枯燥的現象。教師大量引用原文中的問題進行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時只是照搬課文,難以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致使課堂提問活躍度低,最終表現并不理想等。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更多地將問題點從新的角度切入,讓問題更具趣味性,同時滿足課堂教學的基本需求。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中的《岳陽樓記》時,教師除了可以對課文內容、翻譯等問題進行提問,還可以就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一文時的社會背景等進行提問。此問題常常是學生們并不知曉的問題,并且帶有更多的趣味性,在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更好地帶動課堂氣氛。隨后,教師可以將文中的代表句,結合范仲淹當時的情緒,以及大社會背景進行解析,讓學生更加了解范仲淹為什么會在那時寫出這樣的詩句,從而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實現全面發展的目的。教師在進行提問設計時,應當將難度高的題目,與難度低的題目混合,既能讓學生回答一部分問題,用于自我檢查,鞏固知識點,又能讓教師利用部分問題難度大的特性,引出接下來需要學習的知識點。
(二)創新提問內容,引入情景模式
語文教學除了具有傳授知識的作用,還具備指引學生思想觀念的作用。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絕大部分源于課堂所帶來的思想引導。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中更多地在提問中蘊含內在思想,引導學生發言,以便及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其綜合素質。此外,在進行提問內容的選擇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該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巧妙地調動好奇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思考,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點。
例如,學習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中的《三顧茅廬》,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課文,隨后向學生拋出問題:為什么劉備會三次拜見諸葛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思考問題,分別把自己想象成劉備、諸葛亮。隨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其發表個人意見。在得到了眾多答案之后,教師可以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真正原因進行解釋,但同時也要表揚那些積極發言的學生,肯定他們的答案,同時引出多樣化、開放性結局的概念,讓學生在未來進行問題回答時能夠減少顧慮。在內容的選擇之中,教師應當提問一些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問題,讓學生減少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式,而更多使用理解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同時提升學習能力。
(三)改善提問方式,增加解題的開放性
提問方式關乎學生對于問題的第一反應。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積極進行教學提問,內容和角度也都十分合理,但在提問方式上常常存在問題。部分教師會對學生的答案有著過高的期待,一旦發生偏差便會“表現明顯”,這會增強學生對于回答問題的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減少解題難度,并將最終答案開放,而不以絕對對錯來定義,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及成就感,讓學生的回答熱情更加高漲,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學習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中的《智取生辰綱》,其中涉及許多計謀,許多學生對于這些計謀都有自己的解讀。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發言,勇于說出自己另外設想的計謀,或從學生的回答中尋找不合理的漏洞,讓計謀變得更加合理。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學生們更加理解吳用計謀之精妙,同時又增強了課堂互動,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可讓學生在文章中尋找吳用等人計謀的漏洞,增強學生閱讀文本、分析文本的能力。在進行提問時,也需要注意教學內容與問題的連貫性,盡量讓課堂提問更加貼合教學內容,同時又貼合學生的需求和愛好,讓教學提問帶來更多的互動,助力提升提問質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語文是貫徹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重要課程,在初中階段更是至關重要,通過靈活運用教學提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擴大其發展空間。在當前的教學提問之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問題之間的緊密性、教學問題的趣味性等,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未來的實踐中繼續深入探究。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