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紅




【摘要】在信息技術與教育快速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有效開展高中數學探究活動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本文以“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為例,從信息技術助力開展數學探究活動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延伸學習三個方面,闡述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高中數學探究活動,促進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探究活動;數學核心素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助力教育創新迎來新的春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賦能數學教育教學的創新做法,致力于努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下面在信息技術助力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合作學習和課后延伸學習,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主動參與探究學習,實現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學習的融合,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助力開展數學探究活動的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 自主建模
“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是三角函數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研究筒車的運動規律,學生經歷y=Asin(ωx+φ)的建模過程。如果課堂上,僅僅依靠文字描述和教師講解,不僅錯失了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活動的大好機會,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發展,而且弱化了中華古代文明的育人作用。
本節課,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串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類比前面建立函數模型的經驗,上網搜索筒車運動和原理講解的視頻,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通過觀察歸納和總結發現其中的規律,體會三角函數是描述周期現象的重要數學模型,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
問題1:筒車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灌溉工具,因其經濟又環保,至今還在農業生產中使用。明朝科學家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用圖畫描繪了桶車的工作原理。請你搜索筒車運動和講解運動原理的視頻資料,研究盛水桶在運動中有何規律?可以抽象出哪些數學對象?你能想到用什么知識來刻畫他們之間的關系?
問題2:借助信息技術用幾何形式動態呈現點P的運動狀態(見圖1)。如果已知筒車半徑為r,盛水桶的初始位置Q1,對應的初始角φ及轉動的角速度ω,還有筒車轉輪的中心O到水面的距離h,你能刻畫點P的坐標嗎?
問題3:你能用函數模型刻畫水桶距離水面的相對高度H與時間t的關系嗎?請和同學們分享你的探究成果。
通過創設情境,拓寬學習資源,讓學生經歷建立筒車模型y=Asin(ωx+φ)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學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世界。同時分享探究成果給學生以成就感,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開展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指導,在課堂上對三角函數模型的建立進行適當的關鍵補充,提升教學效率。
2.搭設臺階? 自主探究
在理解參數φ、ω、A在圓周運動中的實際意義后,可以在電腦室或者借助學習平板等教學設備,引導學生探究φ、ω、A對y=sin(x+φ)、y=sin(ωx+φ)(ω>0)、y=Asin(ωx+φ)(A>0)的圖象影響,在探索、觀察、歸納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核心素養。課上,教師提供兩個學習資料,一個是網絡畫板呈現的可以控制系數變化的函數y=Asin(ωx+φ)(A>0,ω>0)的圖象,一個是五點法作函數圖象關鍵點的Excel列表。借助網絡畫板直觀演示對比,直觀感知,結合關鍵點列表,證實結論。
課堂預設:前面,我們已經借助單位圓得到過正弦曲線,用同樣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借助網絡畫板作出y=sin(x+φ)的圖象。(見圖2)
問題4:觀察φ分別取? ? ? ?,? ? ,? ?時,圖象發生怎樣的變化?動態演示圖象變化,你能否發現φ對函數y=sin(x+φ)圖象有怎樣的影響?
問題5:請觀察下面Excel表,由“五點法”可知,函數y= sin(x+? ? ?),x∈[0,2π]的五個關鍵點與函數y=sinx,x∈[0,2π]圖象上的五個關鍵點有什么關系?請總結改變參數φ,函數y=sin(x+φ)圖象可由y=sinx的圖象如何變換得到?
問題6:將函數y=3cos(x+? ? ? ) 的圖象向左平移
個單位所得函數圖象的表達式是什么?
借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動態的變化過程直觀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y=Asin(ωx+φ)的圖象變換規律的認識,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發展直觀想象和邏輯推理等數學核心素養。
二、信息技術助力開展數學探究活動的合作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組織數學探究活動,同時,信息技術平臺促進合作學習。ω對函數y=sin(ωx+φ)(ω>0)圖象的影響,既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也是難點,由學生類比研究參數φ的方法合作探究完成。學生通過給同學分享講授,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自我建構,既促進了學生在數學探究過程中自主意識的發展,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課堂預設:改變參數ω(ω>0)的值,用網絡畫板畫出函數y=sin(2x+? ? ?)的圖象,觀察分析函數數y=sin(2x+? ? ? )與y=sin(x+? ? ? )圖象的關系。(見圖3)
問題7:觀察分析參數ω(ω>0)變化后,圖象與y=sin(x+? ? ? )的圖象有何變換關系?你能結合ω的含義是點在圓周上運動的角速度,來分析理解發生的變化嗎?
問題8:為得到y=sin(? ? ?x -? ? ?),x∈R的圖象,只需將函數 y=sin(x -? ? ?),x∈R的圖象上所有點的坐標如何變換?根據以上的實驗,在ω>0且ω≠1的情況下,參數ω(ω>0)變化后,對圖象的影響可分為幾類?你能總結出y=sin(ωx+φ)(ω>0)可以由y=sin(ωx+φ) 的圖象如何變換得到嗎?
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確定研究思路,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借助信息技術,直觀感知圖象的伸縮變換,再數形結合分析坐標內在聯系,加深學生理解,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往往給學習帶來障礙,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形象直觀、動態地展現函數圖象的變化聯系,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三、信息技術助力開展數學探究活動的延伸學習
信息技術助力數學教學,實現了師生之間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持續性學習溝通,增加了課堂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習可以不斷延伸。教師積極搭建平臺,提供學習資源和技術支持,更好地使信息技術助力學生成長,尤其是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不斷自我發展。
延伸學習作業:調整變換順序,由y=cosx的圖象變換得到y=? ? ?cos(2x-? ? ? ) 的圖象的變換方法是否變化?寫出三種不同順序的變換過程和方法,再用網絡畫板按照變換方法作出圖象進行檢驗,說說你的發現。
通過課后延伸學習,學生借助網絡畫板開展數學探究活動,為下一節課繼續學習y=Asin(ωx+φ)的圖象變換打下基礎,用網絡畫板作圖驗證,發現當ω≠1,即x的系數不為1時,平移量是? ? ? ?,為突破易錯點進行鋪墊。
信息技術助力開展高中數學探究活動,以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目標,尊重學生為主體,使教學形式更多元,學習資源更豐富,學習過程更有趣。信息技術在幫助學生開展數學探究活動中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延伸學習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也將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習變成學生的一種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只有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才會喜歡學習數學,才能不斷地發展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邦奇,孫曙輝.智慧課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趙國宏.應用信息技術助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之我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
[3]李久省,張程艷.發揮信息技術優勢 助力高中數學學習[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