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姬
作為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省率先開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紹興市通過有力舉措在共同富裕相關工作上取得明顯成果,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收入倍差、GDP千億縣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度等多項指標走在浙江省前列。
一、主要做法
(一)構建三大體系,搭好推進共同富裕的頂層框架
一是構建工作體系。成立共同富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綜合協調、改革試點、信息宣傳、督查考評四個專項小組,建立實體化運作工作專班,全方位落實各項工作。與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建立專題研討機制,加強與區縣的聯動協作,實現信息互通共享。二是構建目標體系。充分考量紹興優勢和弱項,設置67項指標,涵蓋省定指標55個以及自選指標12個(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人才資源總量、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等),并與“十四五”規劃有機銜接。三是構建政策體系。制定《紹興奮力打造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范例行動方案(2021—2025年)》《紹興市“擴中”“提低”行動方案(2021—2025年)》和多個專項政策,如基層黨建“引富”政策、平安紹興“護富”政策、愛紹興“助富”政策、公租房租賃補貼“促富”政策等,政策體系不斷豐富創新。
(二)編制四張清單,定好共同富裕任務書和路線圖
一是編制重點改革清單。聚焦紹興首創、國家級省級試點等具有引領性、代表性和群眾可感度的改革創新,確定了全域能效綜合創新、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創建古城全域未來社區等第一批 26 項重大改革清單,接續釋放改革活力。二是編制突破性抓手清單。緊扣階段性重點,制定5個重點領域50項年度重點工作,預計2021年底完成。三是編制五年重點任務清單。探索發展動能轉換、全域一體協同、服務優質共享、精神富足富有、公平正義和諧等114項細分重點任務,明確未來五年打造共同富裕市域范例的任務書、時間表。四是編制典型案例清單。聚焦“增強三大動能、縮小三大差距、提升三大品質”,形成首批21個典型案例,宣傳推介共同富裕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互學互鑒。
(三)力推三項試點,培育共同富裕探路者和先行者
一是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領域試點。以全域未來社區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重點實施10 個未來社區項目,打造傳承歷史、面向現代、具有文化辨識度和國際影響力的紹興“未來古城”,以未來社區建設引領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將共同富裕美好圖景轉化為未來社區的功能場景。二是建設諸暨市精神文明高地試點。圍繞精神自信自強、城市有禮有愛、文化優質優享、社會和諧和睦四大定位,著力構建“諸善行、諸事和、諸業興”的有愛之城。三是建設新昌縣縮小收入差距試點。以推動高水平就業、多渠道增收為突破口,做響“小縣大科技”品牌,做強“小縣大數字”賦能,創新推動共同富裕的路徑。
(四)全國首創產業“跨域整合”,實現“成長式”搬遷
在全國開創產業“跨域整合”先河,推進越城區32家印染、化工企業整合成5個組團,分別向柯橋區和上虞區集聚,相關老廠區同步關停退出。跨域整合后,印染企業655畝工業用地產生的效益,預計超過原先的3980畝,化工企業集聚后將新增產值近1000億元。“成長式”的跨域搬遷累計騰退土地1萬多畝,推動了低端塊狀經濟向優質產業集群提升,為新興產業騰出發展空間,實現了千億級規模體量的增長。
二、面臨的問題
(一)產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創新水平待提升
一是行業話語權不足。紹興目前擁有上市企業91家,但沒有一家企業市值過千億,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為3.6%,低于浙江省平均7.3個百分點,集成電路、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要成長為支柱行業尚需時日。二是創新驅動力不足。2021年上半年紹興R&D經費占GDP比重為3.23%,低于全省平均值3.30%,與嘉興(5.82%)、湖州(4.20%)相比差距較大。有研究機構的規上企業占比僅為18.1%,而杭州、寧波、嘉興已分別達到33.4%、38.2%和40.7%。
(二)供需兩端活躍度不夠,消費潛力待激發
從供給端看,中高端供給和有效供給依然不足,生活性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家政服務企業規模普遍偏小,2021年百城消費者滿意度排名僅在中游。從需求端看,受消費習慣、消費傾向、消費流向影響,支出增長緩慢,2020年居民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為55.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并較“十三五”初期下降3.2個百分點。
(三)人口流動性增強,公共服務出現“城擠村弱”
一是農村空心化現象突出。根據七普數據,紹興鄉村人口比2010年減少50.7萬人,占比從41.42%下降到28.98%。農村人口的大幅減少,帶來農業發展不穩、土地資源浪費、兒童撫養與老人贍養等一系列問題。二是公共服務優質化存在短板。高端公共服務資源不足,城市資源緊張,農村人丁不旺,品質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義務教育校際差、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養老機構床位數等諸多指標凸顯公共服務結構性矛盾。
三、發展建議
(一)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夯實共同富裕經濟基礎
一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浙江數字化改革任務,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的核心業務場景,高標準建設新產業平臺,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競爭力提升。二是加快優化營商環境。開展營商環境活力數字化改革應用場景,拓展完善數字化企業服務平臺,整合企業和政府數字化需求,推進問題反饋實時化、政策決策精準化、部門協同高效化。三是提升城市創新水平。實施更具含金量、更積極便利的人才政策,開展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進人才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完善創新機制建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
(二)增強消費體驗和品質升級,打造共同富裕城市基本單元
一是打造高品質消費體驗區。推動智能化超市和智慧商店建設,發展動漫游戲、網絡文學、數字演繹等在線消費內容。推進高品質夜間經濟集聚區建設,開展社區商業試點。挖掘特色文化內涵,發展本土特色消費,優化城鄉一體化智能倉儲配送體系。二是推動文化旅游消費升級。加快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培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互動消費等新熱點,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培育旅游IP品牌。三是實施古城復興計劃。探索創新“古城大腦+未來社區”,在紹興古城全域植入未來社區理念,迭代升級信息管理系統和城市應用,賦能古城保護利用和城市有機更新,打造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古城樣板”。
(三)提高民生服務質量,增強共同富裕進程中的獲得感
一是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擴大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構建育兒友好型社會。加快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以“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帶動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升;突出中職教育基礎性,深化中高職一體化五年制培養改革,構建未來教育場景。二是推動醫療服務全域共享。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分布,加大高層次衛生人才引育,推進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級。三是打造幸福養老福地。發展普惠性和互助性養老,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快養老服務智慧化建設,健全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四是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強房地產市場精準調控,完善長租房政策和住房租賃市場智慧監管,構建完善以公租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所)